要想夸人誇到點兒上,你需要打開一扇“窗”

每個人都期待得到誇獎,我們也會送出誇獎。可是,誇獎的效果千差萬別——有的很廉價,有的則彌足珍貴。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一切奧秘都在於一扇“窗”——它的名字叫“約哈里窗”。

“約哈里窗”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它將人際溝通分成四個象限:

要想夸人誇到點兒上,你需要打開一扇“窗”

“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部分為“開放區”,這個部分是一個人對所有人都公開的信息。

“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部分為“隱秘區”,這個部分是隻有自己知道的有關自己的信息。

“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部分為“盲目區”。在這個部分裡別人看得清楚,但自己不知道,即“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部分為“未知區”。這是無論自己,還是他人都不曾瞭解的部分。

誇獎別人的效果,取決於誇獎處於“約哈里窗”的哪個象限。

要想夸人誇到點兒上,你需要打開一扇“窗”

誇獎別人顯而易見的優點並不“值錢”。想象一下,如果你見了馬雲誇他有企業家精神,見了美女誇她長得漂亮,對方的回應恐怕只是一笑而過吧。因為所有人都在誇這個優點,他自己也心知肚明。你誇獎對方被普遍認同的品質,他不會有什麼特別感覺,因為這屬於“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範圍。在這個象限夸人並不難,你只需要“隨大流”就好。

每個人除了顯而易見的優點外,往往還有某些特別期待得到別人肯定的特質。這些特質被“顯而易見的優點”的光芒掩蓋了,不易被人注意到,即“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例如,美貌的人可能更期待別人看到自己的勤奮,低調的人期待別人欣賞自己的才華……他們彷彿無聲地舉著手:“我還有這個優點呢,拜託你們看到!”這時候,如果你能發現並指出來,對方會非常欣慰:“哇,你有一雙慧眼,你是我的知音!”將誇獎落到“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象限,你需要善於“觀察”——發現對方期待被肯定的部分。

“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部分,則是一個人連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優點,有些時候甚至會自認為那是個缺點。如果你能啟發對方看到,那些被忽視甚至否定的部分,其實是他本自具足的豐厚財富和力量源泉,對方會格外驚喜和感動。這時候,你就是“喚醒者”,你讓對方看到了自己的卓越和豐盛。要做到這點,

你需要善於“激發”——從平淡無奇甚至被打上負面標籤的思想或行為中,發現其內在的積極意義。

最後一個象限是“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它代表著每個人在自我認知和外在呈現中的無限發展可能性,是值得自己和他人懷著“好奇”繼續探索的未知。

要想夸人誇到點兒上,你需要打開一扇“窗”

誇獎取得怎樣的效果,取決於處於哪個象限,更取決於你打算和對方發展怎樣的關係,在多大程度上走入對方的內心。

打開一扇“窗”,你將看到一個豐富的內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