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01

最近,小魚在《中年的活法》這本書裡,看到其中的一段話,讓我覺得挺有味道:

“因為給別人添了麻煩,你會不斷重複表示謝意的話語。

這樣一來,被感謝的一方內心也會變得柔和起來。

對方得知自己確實幫上了忙,同時,從你坦率的感謝中獲得認同感,覺得自己做了好事,因此也會體驗到快樂。

因為快樂,被你感謝的人,會以一種親切的態度,來對待給予自己快樂的你,以及周圍的其他人。

這便是愛。”

如果把這段話用在婆媳之間,我們展開今天的話題:婆婆的幸福是,對兒媳婦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往往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數的婆婆把自己的幸福用反了,所以就變成了好多個小小的不快樂。

其實,在婆婆的心裡,也是很糾結的,她們會在女兒、兒媳、客人之間徘徊,總是不知道如何對待這三種角色,也不能在適當的情況下,從內心裡,拿捏好對這三種角色的情感!

比如,婆婆在自己受委屈的情況下,內心裡對兒媳的責怪,全部拋向了做女兒的角色裡。

這時,她的內心裡,會自然蹦出來一個聲音說:看看,老媽受委屈了,你是小輩,你這個女兒,怎麼能對我這樣呢?你應該怎麼樣怎麼樣……

這個聲音,完全讓婆婆忘記了:自己不是兒媳婦的親媽媽,自己也沒有親手把兒媳婦養大,又如何一股腦兒把責怪推給兒媳一個人呢?

想想看,如果婆婆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反過來,那,這時,內心的聲音就會說:

兒媳婦嫁到咱的家,也就成了一家人,自然也跟我的女兒差不多,在很多時候,我都可以用愛去包容我自己的孩子,難道就不可以用同樣的愛,去包容我的兒媳婦嗎?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02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說到人的思維呢,大致分為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如果婆婆的思維是成長型的思維,即便在內心裡有很多負面的想法,但都會被自己最後的成長型思維打破,回到大度和包容上來,這樣,自己也會覺得很輕鬆,幸福感就會很強!

幸福感來自哪兒?

來自愛,來自自己的愛,來自付出愛後得到的回應!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說到回應,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好的回應,它可以激起我們的動力,讓我們肯定自己,還會樂意做出更好的努力!

就像小孩子幫助媽媽做了一件事情一樣,如果你在合適的時間裡,給予他很多的肯定和鼓勵,他會很樂意再去把事情做得更好!

相反,他做得好與不好,都沒有得到媽媽的回應時,時間一長,他就沒有了太多的動力,甚至不想再幫媽媽了,甚至會覺得自己做得再好,也是沒有價值了!

所以,婆婆幫兒媳婦,需要一個回應。同樣,兒媳婦幫婆婆了,也需要一個回應!

有的婆婆,情商不錯,很樂意鼓勵自己的兒媳婦,也是在外面逢人必誇兒媳婦的好。

這樣,時間長,兒媳婦也絕對特別感激婆婆!

那,我們做兒媳的呢,也絕不吝嗇自己的“謝謝”,哪怕叫的“媽”不甜,說聲“謝謝”,足夠婆婆在心裡品上一陣子的!

兒媳婦嫁到家裡,真心不能覺得,她做什麼都是應該的。我們要抱著感激的心,對待她!

人呢,往往會忽視很多東西,比如,身邊的人做出了再多的努力,時間長,也成了理所當然。

但,假如有個外人幫我們做了一些事情,我們會非常感激對方!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想想看,在婆媳間,也一定存在著這樣的現象。

為了不讓我們忽視那些沒有在意的小事情,所以,婆媳間,往往需要客氣,加上內心裡的感激……

真心要感激兒媳婦選擇了我們這個家!真心要感激婆婆給我們養了一個好老公。

如果婆婆沒有用對待女兒的心量,去包容兒媳婦,反而用對待女兒的標準,去評判兒媳婦。

這樣,非但自己不會覺得幸福快樂,還會影響整個家庭的氛圍!

但,兒媳婦就不一樣了,如果婆婆真心把兒媳婦當做自己的孩子,兒媳婦一定會感受到親媽一般的愛!

如果感受不到婆婆給的與親媽一樣的愛,那麼,再大的兒媳,也都是個孩子,她會感覺到不被愛,內心裡也自然會跟婆婆疏遠一些。

這時,被愛、包容、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03

婆婆在心裡應該把兒媳婦紮根到自己家裡來,既然你愛自己的兒子,就坦然接受自己兒子的選擇,古代有個成語叫“愛屋及烏”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愛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也是在告訴我們,愛兒子就要懂得尊重兒子,往往在另外一層意思上是,疼兒媳婦的婆婆,都是在尊重自己的兒子!

真正的疼兒子,是要兒子省心,兒子的小家圓滿,看著兒子好,自己心裡頭也舒服。

凡是在兒子和兒媳婦中間,扮演不太好角色的婆婆,都是沒有認清自己的方向。

不論是公公,還是婆婆,還是每一位老人,最後走向的方向都是,培養!

師傅培養出好徒弟,把師傅畢生的經驗傳授給好徒弟,為了什麼?

為了師傅的經驗在以後的以後,發揚光大,甚至幾百年後,師傅的經驗都給後人打下了基礎,就像很多名人一樣,流傳千古!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同樣的思維,我們來反觀一個家庭,真正的好婆婆是什麼?

不論自己年輕時經歷了多少苦,多少難,或是自己做過多少善事,或是做過多少荒唐的事,都要在自己的腦海裡經過一個篩選。

把好的留下來,這裡說的“好的”,是個動詞,就是,怎麼把不好的事情努力扭轉過來的!

生活裡的坎不重要,跨過坎的驕傲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遇到坎時,心裡頭還存在的那些希望和愛,用希望和愛,去幫助兒子兒媳培養自己溫馨的小家!

但,這裡說的幫助,絕對不是干涉,不是打擾,不是挑毛病,是用自己心中的陽光、愛、希望,在兒子兒媳的不遠處,慢慢影響。

讓兒子和兒媳的小家,也在愛和希望中,去沖淡生活中的磕磕絆絆,向著更加和諧、幸福的好生活,一點一點靠近。

一代又一代也是如此……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當以後的曾孫女,或是曾曾孫子,在懷念自己的太奶奶時,滿是崇拜,滿是敬仰,還會感覺到踏實!

當我們看開了,就會明白,每個人的品性不同。

那,為什麼需要相互包容呢?

想開了就會知道,你包容了別人,別人同樣也會包容你。

世間沒有什麼比生死更重要的事情了,我們只要好好活著,幸福、樂觀、大度地活著,給後代做個榜樣……

和諧的關係就是你給後代留下的最好禮物,因為,可以讓孩子的孩子都有安全感!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04

雖然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婆媳關係更是一大難題。

但,如果我們把自己的角色,和心中那個對別人的角色,定位好。

婆媳關係就會變得很容易,婆婆也不會感覺太累,兒媳婦也會輕鬆好多。

最好的定位莫過於:既把兒媳婦當成自己的女兒,又把兒媳婦當成應該感激的客人!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這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概念:為什麼以“客”相待?

說得貼心點是:感謝兒媳婦的爸媽,給我們免費養育了一個女兒!

所以,在婆媳相處中,必然少不了以“客”相待!

這個“客”,也是相互的,因為,雖然我們是嫁到了婆婆家,但婆婆跟自己媽媽的角色一樣,沒有義務再去為我們的小家做些什麼。

常常是婆婆做了,我們對她的感激也是應該有的,所以,把婆婆當成應該感激的客人,也是我們對自己最好的角色定位!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我們年輕的兒媳,因為接受的知識和信息都是更新更好的,所以,相信,我們會在“婆婆感激我們”,這條道路上,開闢一條新路……

我們試想,如果在工作中,那,一位好的領導是什麼?

既讓下屬擁護,又讓下屬佩服,還讓下屬感覺親切,同時,下屬也為領導創造了成績和財富!

反觀一個家庭呢?不論婆婆是否強勢,我們都要認清,家裡真正的女主人是兒媳婦!

我們年輕的兒媳婦,要學會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好領導,把家領導好了,男人絕對要愛死你嘍!

今日話題:親愛的朋友,你怎麼看“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小魚期待你留下更好的建議……期待與你一起分享……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婆婆對兒媳要有一顆對女兒的心,和一顆對客人感激的心,才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