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恥而後勇,還是最親的人傷你最深?中國式打擊教育要不得

很多家長,不管我們承認還是不承認,有意或無意間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實行打擊教育。通過不斷否定孩子,跟別人家孩子作比較,以期激發孩子的鬥志,以為孩子會知恥而後勇,其實這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知恥而後勇,還是最親的人傷你最深?中國式打擊教育要不得

“都說了吃飯不要亂動,多動症吧你?”

“你真是笨蛋,怎麼教都不明白,隔壁小明,人家一教就會了!”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豬腦啊,怎麼都不會想想的?”

“你......”

“真笨”、“沒用”、“豬腦”、“我不要你了”......這是中國很多家長在教育和批評孩子的慣用詞。《增廣賢文》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可以是熊熊的烈火,給人溫暖,也可以是削肉之鋼刀,給人寒冷。對別人如些,對孩子也如此。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這些暴力語言就像刺刀一般狠狠地刺向孩子的內心。


知恥而後勇,還是最親的人傷你最深?中國式打擊教育要不得

不知大家有沒覺察,我們對別人往往是彬彬有禮,而對親人,特別是孩子,往往是惡語相向,最親的人,傷你最深!而這種傷害往往是以“為你好”、“愛你”的名義實施的,多沉重的愛。很多孩子就因為這沉重的愛走向極端。

據瞭解,打擊懲罰教育會帶來的以下後果:

怨恨,這是什麼回事?我不能相信你了。

報復,好吧,這次你贏了,下次我要贏回來。

反叛,我就是要對著幹,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你們的要求去做的。

退縮,下次小心點,不給你們抓到就是了。

自卑,認為自己很差,是個壞孩子,什麼都做不了,做什麼都是錯的。

其中,因打擊教育走向自卑的孩子很多,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住這種“沉重的愛”。


知恥而後勇,還是最親的人傷你最深?中國式打擊教育要不得

既然明白打擊教育的危害,我們如何避免實施這種教育呢?

一、安靜三分鐘法則。

在我們生氣之前,不要急著對孩子進行責罵懲罰,請先安靜三分鐘。因為我們往往會在憤怒中,做出錯誤的決定,與其以後後悔,不如先安靜三分鐘,等三分鐘過後,我們想想要不要責罵孩子,為什麼孩子會惹我們生氣,我們如何心平氣和地教育孩子。據外國的一些不確定的研究,安靜三分鐘,至少可以減少80%的爭端。

二、不要拿孩子作比較。

望子成龍,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長,能出色,望子成龍,並沒有錯,但是,我們不能簡單的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優勢,每個人的面對的家長、成長環境和受教育程度等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簡單的拿孩子的某一方面跟別人作比較。相信很多家長也深有體會,也曾深受其害,那麼,請從此刻開始,不要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了,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獨一無二的。


知恥而後勇,還是最親的人傷你最深?中國式打擊教育要不得

三、關注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的需求,但不驕縱。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有什麼好想的,好好學習就行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出生起,就有自己的需求。我們家長應該多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有些家長說,既然不能打擊教育,那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吧,什麼都滿足他好了。這個想法也是錯的。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的,有這個想法的家長,很快就會認識到自己無法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了,這就是要求我們對孩子不驕縱,可以瞭解孩子的需求,我們可以跟孩子溝通,讓他們明白,哪些是可以做,那哪是不能做的,並得做的後果告訴他,讓他衡量,到時再讓他承擔做的後果,孩子自然就沒話好說了。

當然,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而且教育也是因人而異的,在這裡,我只是拋磚引玉,若大家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可以留言討論。

這次話題:您常常打擊孩子嗎?歡迎留言!


注:所有圖片來自網上,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