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便顏色會“說話” (下)

從呱呱墜地的新生兒茁壯成長為溫文爾雅、亭亭玉立的少男少女,家長要從身體上、心理上、生活上、精神上,方方面面細心呵護寶寶。吃喝拉撒睡,貫穿人的一輩子,而吃喝拉佔據了最顯著的位置。

嬰幼兒時期的便便是一門學問。據統計,僅在寶寶出生第一年就換尿布超過2,000次,家長就有很多機會研究孩子的大便的顏色,質地,氣味和頻率。便便顏色是嬰幼兒健康的一項指標。寶寶會經歷多種便便的顏色,尤其是在飲食變化的第一年。家長了解大便顏色同樣很重要。

大便顏色取決於消化過程(包括腹瀉)以及膽汁和腸道菌群。食物、藥物都會影響大便的顏色。

大咖說 | 寶寶大便顏色會“說話” (下)

01

白色便便是什麼意思?

  • 灰白色、白色的大便需要注意肝膽疾病

寶寶的肝細胞產生膽汁,這種液體可以幫助他們的身體分解脂肪。在患有膽道閉鎖的嬰兒中,膽汁無法從肝臟排出而被困在裡面。當膽汁在肝臟中堆積時,它會迅速損害肝細胞,從而導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這是非常嚴重的疾病。

膽道閉鎖通常在嬰兒2至8周大時出現。除白色大便外,還伴隨皮膚和眼睛發黃。

懷疑堵塞,醫生進行檢查以做出診斷。這些檢查可能包括血液檢查,超聲掃描,肝活檢等。沒有藥物可以治癒膽道閉鎖,需要進行手術解除膽道閉鎖。

膽結石也會堵塞膽道,導致大便發白。膽結石會伴隨無法忍受的腹痛。

大咖說 | 寶寶大便顏色會“說話” (下)

  • 有的時候飲食也可以導致白色大便

比如純牛奶飲食,或某些未消化食物,都可以導致寶寶出現白色或灰色大便。這種情況出現在半歲以後的嬰幼兒身上,偶爾幾次,且沒有皮膚黃染,一般沒有什麼問題。

  • 某些抗酸藥物,或是做消化道造影服用了鋇劑
  • 胃腸道感染時,消化系統中腸道菌群失衡,也會導致大便顏色呈白色。直到腸道菌群恢復正常為止,這可能需要幾天時間。
  • 奶瓣。

母乳餵養的寶寶中,大便中可以有少量白色顆粒,這是奶瓣。是鈣化灶,是乳脂,不會在寶寶的消化系統中分解,隨著大便排出,是正常現象。

母乳餵養期間開始時產生的母乳,即前奶,脂肪含量低,但仍含有嬰兒成長所需的蛋白質和營養。後奶脂肪更多。如果寶寶攝取更多的乳脂,而無法一次消化,就會出現少量奶瓣。

但如果大便中奶瓣特別多,或奶瓣特別大,還是說明寶寶對母乳中某些食物成分不消化不吸收。這種情況是需要治療的。

02

紅色便便是什麼意思?

某些紅色食物:比如紅心火龍果,含有甜菜紅素(天然色素)食物,吃完後排尿、大便顏色有淡淡的粉紅色,屬於正常現象。這種紅色基團比較穩定,不易被人體降解,會隨著糞便或尿液排出體外,所以排洩物會呈現紅色。暫停紅色食物後,紅色大小便會逐漸恢復正常顏色。

大咖說 | 寶寶大便顏色會“說話” (下)

肛裂便秘、排便困難,會導致肛門粘膜破裂出血。這類情況下,多是血滴在大便表面,在肛門處可以發現血跡或破口,或廁紙上有血跡。

腸道感染:很多細菌感染,比如空腸彎曲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葡萄球菌和耶爾森氏菌。由這些感染引起細菌性腸炎或細菌性痢疾,出現腹瀉、粘液便,及血絲。化驗大便會有紅白細胞增多,大便培養可以培養出相應的細菌。

炎症性腸病:比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這類疾病很罕見,可以引起血便,是需要做腸鏡及腸道內粘膜活檢明顯。需要服用數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特殊的藥物。

腸套疊:典型的腸套疊大便是果醬樣大便,同時伴隨陣發性哭鬧、嘔吐、腹部包塊,符合這四聯症,就要考慮腸套疊。腸套疊是由於腸蠕動節律失調和環狀肌持續性痙攣,使痙攣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使食物不能通過,血液也無法到達該區域,導致腸道梗阻壞死、穿孔、感染和內出血等。腸套疊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急腹症之一,需要儘早發現,及時外科干預。

嬰兒期紅色大便還需要注意:

食物過敏:嬰兒間斷無痛性血便最常見原因就是食物過敏。嬰兒會對異體大分子蛋白質產生過敏反應,在母親食用某些大分子蛋白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海鮮、豆類等)或寶寶吃配方奶,就會出現過敏反應,出現過敏性結腸炎,從而導致少量血液進入嬰兒糞便。這種情況下,大便多是粘液便,裡面有血絲。

吸入母血:媽媽乳頭有破損出血,寶寶吸允後,大便可以帶血,但這種情況多是大便顏色深。大便中有新鮮血很少見。

自發性出血:見於新生兒,尤其是純母乳餵養的,可能會引起缺乏維生素K導致凝血障礙,出現血便、皮膚瘀血淤斑、甚至顱內出血等嚴重情況。隨著國內每個新生兒出生後即刻注射維生素K,這類疾病發生明顯減少。如果新生兒期,寶寶大便血量比較大,是需要帶寶寶去醫院就診,看有無凝血障礙導致的自發性出血。需要給予凝血劑治療。

03

黑色便便是什麼意思?

濃稠的黑色大便呈柏油狀,首先需要排除有無消化道出血

大咖說 | 寶寶大便顏色會“說話” (下)

  • 服用某些食物,比如葡萄汁,藍莓,甚至奧利奧餅乾都會使孩子的糞便部分變黑。
  • 服用鐵劑或抗酸藥物,也會導致大便黑褐色。是正常現象。
  • 奶粉餵養的寶寶,尤其是氨基酸奶粉或水解蛋白奶粉餵養寶寶,大便可以是墨綠色,顏色接近黑色。用棉籤挑一點這種大便,將其塗抹在一張白紙上,並將其放在明亮的光線下,它將看起來是深綠色而不是黑色。這也與奶粉中添加的鐵有關係,也是正常情況。
  • 胎糞:出生頭2~3天的寶寶排出的大便是粘性的黑色便便狀物質,可能類似於焦油。這被稱為胎糞,表明寶寶的腸功能正常。
  • 母乳餵養寶寶大便中有些像是黑色小種子一樣斑點,有可能是吞下破裂乳頭的血液所致。這也是完全正常的。

瞭解了最常見的便便顏色,便便顏色改變大部分都是正常情況。

  • 黃色大便是正常大便。
  • 橙色大便多是與飲食有關係。
  • 綠色大便與飲食或腹瀉有關係。
  • 白色大便需要排除肝膽疾病導致的,因為這類疾病需要手術治療。
  • 紅色大便要注意肛裂、腸道感染、腸套疊等疾病,在嬰兒期要注意食物過敏、自發性出血等疾病。
  • 黑色大便多提示有消化道出血,也是需要重視的。

最後最重要一點就是當寶寶出現白色、紅色、或黑色大便,家長需要重視,多提示是疾病導致的,是需要積極治療的。

便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幼兒的飲食狀況、消化功能異常等健康問題。糞便顏色的改變肉眼即可察覺,可操作性強,對於家長來說,關注孩子糞便顏色並不是難事;只要家長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並且勤加觀察,糞便也能成為了解孩子健康狀況的幫手。

大咖說 | 寶寶大便顏色會“說話” (下)

隋 靜,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工作近二十年。

專業專長:兒童內科,特別是兒童消化系統疾病,新生兒疾病,兒童營養及生長。

曾任博士生導師助理;承擔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系及護理系兒科學授課,網絡學校網上授課;參與主持兩屆全國兒科食物過敏學習班。

目前擔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消化學肝病協作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北京消化學組委員;《國際兒科學雜誌》通訊編委。

參與多項科研基金項目研究,如“國家925科研項目—中國幽門螺旋桿菌診斷治療方案(兒童部分)”等;參加多項國家級藥物臨床試驗觀察,如“疾病特異型腸內營養粉劑對食物蛋白過敏嬰兒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發表在SCI核心期刊論文數篇;參與百度百科詞條編寫;參與編寫多部書籍譯著,如《兒科學臨床概覽》、《當代處方集》兒科學分冊、《內爾森兒科學精要》等;給《我和寶寶》等多家報刊雜誌投稿。《辣媽幫》等網站專家問答。錄製《辣媽學校》等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