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職場躍升從來就不容易,學會蟄伏提升方可迎來逆襲

前言:《遠方》是土耳其著名導演努裡·比格·錫蘭的作品,榮獲2003年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土耳其最佳年度導演、最佳年度影片以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2003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兩位男主角雙雙榮膺影帝稱號。

《遠方》講述了因經濟不景氣,農村青年尤瑟夫被工廠辭退,揹著一個旅行包隻身來到伊斯坦布爾,寄宿在小有成就的表兄馬赫穆特家中,四處奔波找工作的故事。電影展現了在十幾天的相處中,兄弟二人不同的夢想、命運畫卷。

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3。導演高超的技巧,恰到好處地將兄弟間因人生境遇不同而產生的疏離感、親情的淡漠,一覽無遺鋪陳在鏡頭前。隔閡在二人之間的,不僅是十年間時空的遙遠距離,更是難以跨越的職業階層的差異。本文將從電影的表現手法、職業差異化的體現、如何跨越階層來解讀這部電影,從中獲得職場成長的經驗。

《遠方》:職場躍升從來就不容易,學會蟄伏提升方可迎來逆襲

一、電影採用對比手法,持續展現橫亙在兄弟之間的職業階層差異

馬赫穆特和尤瑟夫在小山村一同長大。十年前,馬赫穆特獨自闖蕩伊斯坦布爾,依靠自己的奮鬥站穩腳跟,成為一家瓷磚廠的御用攝影師,與妻子離婚後獨自居住在港口邊的一個高級公寓中。

尤瑟夫上班的工廠因經濟危機裁掉了一千多名工人,先是父親被裁,繼而他也被解聘。走投無路的他想到大城市找份水手的工作,前來投奔馬赫穆特。

電影圍繞著馬赫穆特和尤瑟夫的工作狀況展開。電影大部分都是通過有關職業場景中發生的故事,使觀眾能夠充分地觀察到馬赫穆特和尤瑟夫的不同的生存狀態和職業前景。

1.沒有工作便沒有遠方,生活只能是苟且

馬赫穆特憑著自己的勤奮打拼十年,擁有穩定的工作,富足的生活。他的朋友圈都是藝術家,時不時到世界各地學習攝影藝術,可以在工作之餘去高檔的咖啡館喝上一杯,抽高檔煙,追求精神的遠方,有條件讓生病的母親住在大醫院的單人病房。

尤瑟夫在馬赫穆特家,偷偷打電話給老家的母親,勸說母親到老牙醫那裡看牙病,等有錢了就寄回家,先在牙醫處賒帳。幾天之後,他得知牙醫拒絕母親賒帳,他氣得破口大罵,但也無能為力。尤瑟夫找工作無果時,只能在港口簡陋的水手俱樂部的桌子邊,喝著一杯小小的咖啡禦寒,抽劣質的水手煙。

咖啡館、看病、煙,這些小小的細節,都在對比著二人懸殊的生活狀況,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不同的職業階層造就了不同的生活。城市白領和失業工人擁有不同的生活狀態,財富決定了人生階層的基礎。因為貧窮,失去了人的尊嚴,即使在鄰里鄉親和老熟人那裡,也得不到同情和幫助。


《遠方》:職場躍升從來就不容易,學會蟄伏提升方可迎來逆襲


2.沒有技能便沒有根基,找到一份工作都成了奢望

馬赫穆特潛心鑽研攝影,夢想著成為攝影大師。他高超的攝影水平被朋友們津津樂道。為了拍出高質量的專業照片,經常與同行切磋攝影技術,到各地採風尋找靈感,磨鍊攝影技能。他的家中掛滿了拍攝的各種藝術照片,折射出他對攝影的熱愛和執著。

尤瑟夫在城市裡找水手的工作,他在碼頭、港口、水手俱樂部之間來回穿梭,敲開一扇扇冷冰冰的玻璃門,一遍遍地被告知現在沒有機會,或者讓他回家等消息,但工作的消息始終沒有。他請求馬赫穆特幫他謀一個保安的職業時,馬赫穆問他:你能做什麼?尤瑟夫無語。

優渥的薪酬和穩定的生活,背後的基礎是精湛的技能,精心打磨的技藝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拿不走,搶不走,它給一個人帶來價值,給工作帶來附加值。尤瑟夫不明白的是,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註定了每個人的工作含金量不同,工作的價值建立在工作技能基礎之上。沒有技能的人,就像漂泊的一片浮萍,沒有根,找不到職業的方向,找不到養家餬口的工作,更不用說夢想的遠方了。


《遠方》:職場躍升從來就不容易,學會蟄伏提升方可迎來逆襲

3.沒有物質托起的精神世界,便融不進遠方的城市

馬赫穆特帶著表弟與攝影圈的朋友聚會,藝術家們興致勃勃聊攝影、藝術和女人,尤瑟夫在旁插不上話。他坐在他們中間,彷彿不存在似的,沒有一個人與他攀談,他顯得尷尬、滑稽、突兀和落寞。

在水手俱樂部,尤瑟夫與坐在同一張桌子上的老水手聊得火熱,不時哈哈大笑,他們都來自農村,沒有高學歷,相同的背景讓他們適應彼此的粗俗。尤瑟夫找不到工作的日子裡,孤獨地遊蕩在冬日寒冷的街頭、電車和商廈中,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話。

物質和精神,從來都是事物的二面。每一份職業,不僅是物質的符號,也是文化的承載。每個人的文化修養、成長經歷、教育背景,都在為職業背書。不同的職業階層導致在文化和思想認識層面存在巨大的鴻溝。每一次職業的躍升,不僅僅是才能的提升,還必須有思想、意識、觀念、文化的同步迭代。


《遠方》:職場躍升從來就不容易,學會蟄伏提升方可迎來逆襲

二、思想決定命運,不同的認知造成了難以跨越的職業階層差異

馬赫穆特和尤瑟夫有血緣關係,從小生長的環境相同,都是在貧瘠的山村長大,為何兄弟二人的職業境遇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1.一個直面現實的夢想,一個不切實際的空想

馬赫穆特從小刻苦學習,夢想走出大山改變一家人的命運。他來到大城市選擇攝影師作為自己的職業,憑著敬業的職業精神,成為瓷磚廠的長期攝影師,並把母親和妹妹接到城市,一家人實現階層跨越。

尤瑟夫從讀書時起,就沒有對職業的規劃,他像父親一樣進了當地的工廠。走出大山也是迫於無奈,因為父親和自己都下崗,家裡沒有經濟來源,母親生病需要花錢。第一天,馬赫穆特問他打算找工作多長時間?他說不知道。問他找不到工作怎麼辦?他陷入迷茫之中。他考慮的只是當下的日子和短暫的眼前,從未為長遠的將來規劃。

沒有規劃,沒有計劃,不知道自己的努力該用在哪裡,不明白自己的優勢和短板,所有的職業選擇都會陷入盲目,當面臨世事變化時,便毫無頭緒,不知道接下去的路該走向何方,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


《遠方》:職場躍升從來就不容易,學會蟄伏提升方可迎來逆襲

2.
一個專注深耕領域,一個只有幻想沒有行動

馬赫穆特之所以能成為瓷磚廠的御用攝影師,源自於他過硬的攝影能力,攝影是他熱愛的事業,下班後他常常在家中的工作室中研究拍攝瓷磚,甚至因為過度投入而忘記尤瑟夫要來,回到公寓後才發現已趴在門房睡著了的表弟。

尤瑟夫在港口跑了一家又一家遊輪公司。沒有公司願意錄用這個沒有專業特長的年輕人。尤瑟夫並不瞭解水手這個職業 ,不清楚水手工作的苦和累,他只是熱愛旅行,認為水手既可以賺美金,又可以環遊世界。水手俱樂部中的老水手告誡他:我當了一輩子水手,從沒給家裡寄過錢,你還是不要空想了。他讓表哥幫助找份保安的工作時,卻並不知道保安需要怎樣的職業素質。

我們需要有一項賴以養活自己、生存下去的技能。社會在飛速變化,當我們擁有的技能已被職場淘汰時,我們應當要及時完成轉型,揚新棄舊,立即尋找新的技能,努力學習,趕上時代的變化。社會分工的精細化,決定了憑一身力氣就可以找到工作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沒有任何資質和能力,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便難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遠方》:職場躍升從來就不容易,學會蟄伏提升方可迎來逆襲

3.一個積極主動的奮鬥,一個消極逃避的懶散

尤瑟夫對馬赫穆特說:你去過世界那麼多地方,我也想周遊世界。他缺乏人生責任感,只想輕鬆賺錢的同時享受人生。馬赫穆問他工作找得怎麼樣,他滿不在乎地說:還是那樣。他不願回山村:這次回去,就再也出不來了。

馬赫穆特嚴厲地批評他:我當初剛到這個城市時,連住旅館的錢都沒有。我在大城市奮鬥了這麼多年才有這個成績,而你背了一個包就來投奔我,不學無術,就想著靠表哥、議員想輕鬆掙錢,太可笑了。

尤瑟夫的身上體現的是職場中常見的消極逃避心理,不甘自己的貧窮、平凡,卻不願作出改變,幻想一夜暴富,甚至不勞而獲。只想享受成果,不願為此制訂奮鬥計劃,付出艱辛的努力,不敢面對殘酷的就業現狀和激烈的職場競爭,就像鴕鳥遭獵人捕殺時,它們不是逃跑,而是把頭鑽在沙中。

沒有一個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歷經艱苦的奮鬥,闖蕩打拼,才能建立起穩固的事業基礎。抱著等、靠、要的思想,不思進取的依附心態的人,從不會真正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存在什麼問題,該怎麼解決問題,他們的每一天都只是在原地踏步而已。

《遠方》:職場躍升從來就不容易,學會蟄伏提升方可迎來逆襲

三、職業階層的躍升之路:良好的職業規劃、堅持不懈的實幹精神和不斷精進的職業技能缺一不可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職業的夢想,像尤瑟夫一樣,渴望有朝一日,可以抓住某個機會,依靠某個貴人來實現職業階層的躍升。

在羨慕成功的職業人士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們身後不被人知的付出和努力。實現職業躍升和人生的逆襲,從來都不是那麼容易。職業規劃、職業技能和實幹精神,這些因素的迭加最終鋪就了職業階層的躍升之路。

1.先有規劃職業,才能開啟人生之路

當尤瑟夫收到馬赫穆特支付給他的一大筆攝影助理酬勞時,喜出望外,讓馬赫穆今後還繼續帶他出去。他不明白這唯一的一次,是馬赫穆特對他的救濟。

《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的演講《寒門貴子》,在現場獲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全網獲得了累計超過一億的點擊量。有人問過她:“在努力逆襲的路上無法堅持怎麼辦?”劉媛媛說:“策略是最重要的,比任何其他的東西都重要。如果沒有策略,就會瞎勤奮,就會堅持不住。你一定要精心策劃一個路線,你必須要知道自己怎麼做才能一定成功,自己現在走在哪一步上。”

當一個人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能做什麼時,他的職業之路註定是迷茫而坎坷的,就像一個瓶子中的蒼蠅一樣只能亂飛亂撞,在耗盡自己的精力之後,坐以待斃。想要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必須有正確的自我認知,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個人認識,同時對職業有清晰的定位和規劃。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適合的是什麼,如果遇上波折,該怎麼辦。


《遠方》:職場躍升從來就不容易,學會蟄伏提升方可迎來逆襲

2、持續打磨職業技能,讓精進成就你成為職業精英

《刻意練習》的作者,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埃裡克森認為:潛能是可以被鍛煉出來的,如同跑步能鍛鍊肌肉一樣,普通人可以通過刻意練習達到天才選手的狀態。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他認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據報道,一位美國人連續在21小時內做了46001個俯臥撐!這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認知,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你所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通過刻意練習都可能做到。就像馬赫穆特穆在攝影世界的刻意練習,在工作室中的全神貫注、廣場拍攝時的光線苛求,將他的專注和投入反映得淋漓盡致,他必定經過了不止一萬次的拍攝,才會有那些掛在牆上的優秀作品。

這意味著,我們不必為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天賦異稟而失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區,只是你從未發現真正的自己。我們只要在自己職業領域刻意練習、深耕細作,不斷精進,就能成為領域、行業、單位、崗位的領頭人,成為職業精英。


《遠方》:職場躍升從來就不容易,學會蟄伏提升方可迎來逆襲

3.不僅要仰望星空,更要埋頭若干

我們所羨慕的理想的職業,無不是要靠自身的奮鬥和努力才能得到,從來就沒輕輕鬆鬆的成功,所以,職業的躍升必定是伴隨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代價。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福布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書中提到了高效能人士的首要習慣:積極主動。

主動積極是人的一種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即不等不靠,採取主動的方式為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依據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和為人處世原則,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作出決定。

大名鼎鼎的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從小家境十分貧寒。曹德旺的母親教育他:“窮不可怕,最怕的是沒志氣。天下沒有人會同情你的貧窮,也沒有人為你解決。要擺脫貧窮,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母親的話成了曹德旺的人生座右銘,他憑藉著志氣和奮鬥,不斷超越自己,擺脫了貧窮,成就人生的輝煌。

周迅主演過一部短片《女兒》,片中女司機的原型是李少雲。李少雲經歷坎坷,經歷過數次婚姻。離了婚的她帶著孩子開出租車,跑夜班。女兒依依跟著媽媽在出租車上,從6個月長到6歲。2017年被媒體報道後,母女倆“火”了。同行問李少雲:“你那麼紅了,怎麼還在開車?” 她說,別人的幫助就像“火山爆發,勁過了就沒了,得靠自己。”她靠自己的頑強意志,始終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讓女兒過幸福的生活,贏得了別人的尊敬。

我們都應當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不自艾自憐,不怨聲載道,不抱怨環境,不任由情緒控制自己適應惡劣的環境,自己的雙手創造奇蹟,改變命運。


《遠方》:職場躍升從來就不容易,學會蟄伏提升方可迎來逆襲

結尾:

電影的最後二個鏡頭使我難以忘懷:尤瑟夫在公寓樓玻璃窗前凝望著港口時,一艘郵輪駛離港口,他狠狠地抽了一口煙,煙霧遮不住眼神中的迷茫。當馬赫穆特回到家中時,只看到門邊掛著的一串鑰匙和房間牆角留下的一包水手煙。尤瑟夫已不辭而別。

三毛說:遠方很近,就在腳下。

海子說:遠方啊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都不甘貧窮平凡,都想通過職業階層躍升實現人生的財富自由。沒有夢想,我們的生活是蒼白而無力的。但光有空想,沒有奮鬥也是無能為力的。惟有制訂規劃,從當下努力奮鬥,精進於一個技能特長,才能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階層的躍升和人生的逆襲。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願每一個經過荊棘坎坷的人,都能到達自己的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