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為湖北“治癒”了什麼

“藕帶就是藕小的時候,北方比較少能吃到,洪湖農家藕帶是酸酸甜甜的口味,還很脆,這次義賣也是產地直髮,3-5天為大家發貨。”

這是羅永浩近日在抖音直播間一分錢義賣湖北藕帶的叫賣聲,15秒後,10.8萬件藕帶售空。

大疫之年,不少像洪湖藕帶一樣的湖北產品遭遇銷路困境,直播帶貨為它們打開了銷路。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辦法總比困難多”。武漢已解封數日,人們亟待看到的,是歷經70多天“封控”的城市重新恢復生氣,是當地消費馬車的蹄疾步穩。對於現在的武漢、湖北來說,直播帶貨能夠有效助力復產復工,帶動經濟復甦,某種程度上,也是一波“治癒”。

正是因此,走進直播間為湖北帶貨的,不止老羅這種自帶流量的“網紅”,許多地方幹部亦親自下場吆喝。這是此前未見的。

恩施副州長李巖、荊州副市長鄧應軍、黃岡副市長劉忠誠、荊門市長孫兵、十堰副市長劉運梅在4月18日第一次走進抖音直播間,介紹各地經濟重啟和復工復產情況,並推介玉露茶、小龍蝦、藕帶、黃酒、香菇等湖北特產。

直播帶貨為湖北“治癒”了什麼

此前,在武漢解封當天,武漢副市長李強也走進直播間親自為武漢帶貨。截至4月16日,在市長、達人的共同助力下,活動累計銷售湖北特產98萬件,銷售額達5000萬元。

熱度背後,也需清楚,經濟復甦乃至社會經濟秩序的重建,並非朝夕之功,踩下直播帶貨這腳“油門”的時候,也要把眼光放長遠,讓直播帶貨的目標不止於“助力”和“復甦”。

先來看消費關係中的供應方,也就是如今在疫情期間湧入直播間尋求自救的企業。直播帶貨雖已不是新概念,但對於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來說,仍是一種未曾嘗試的銷售新模式。疫情這隻“黑天鵝”帶來的陣痛和危機,未嘗不能倒逼轉型,化危為機。

賣什麼、怎麼賣、賣給誰,一系列商業邏輯要依託新平臺新技術重新探索定義。但需注意的是,場景化的直播售賣模式看似最依賴主播的帶貨能力,本質上還是在考驗產品的真實品質,這點未曾改變。

未來的直播帶貨市場,將是全行業全品類的大“秀場”,能否抓住現有的流量紅利、低成本機會,加速入場,滾動競爭,既決定著部分企業存亡,也影響著直播帶貨衍生出的新經濟業態的發展。

再看向渠道方,這裡類指直播平臺,對於這些給消費供求雙方提供傳播和技術服務支持的平臺,除了贏得流量、拓展商業版圖等擺在檯面上的考量,更深意蘊的正能量文化傳播也應是題中之義。抖音直播間近期湧現的一些直播帶貨經典案例,如“麗江石榴哥”20分鐘賣貨600萬,央視點讚的“高原格桑花”阿娟用直播創新助力藏區脫貧致富,講英語課的楊亮從煤礦工人逆襲成抖音70萬人心中男神……把較少被關注的人群、文化帶進了主流視野。

消費者耳濡目染,一邊消費一邊“治癒”被疫情強制改變的生活狀態,可以說,直播帶貨為這屆互聯網消費主力90後,提供了物質精神兩手抓的空間。

此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的消費潛力比較大,由於疫情外出消費減少,後期會不斷釋放,得到一定程度回補。直播帶貨等互聯網相關的新興消費形式會成長得更快,表現更加強勁。

當然,直播帶貨不只是應急措施,長期來看也要在規範健康中行穩致遠,這是直播帶貨助力復產復工和復甦經濟基礎上的目之所及。(文/安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