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五嶽是以中國古代“中原”為中心,分別位於東、西、南、北、中的五座名山。“五嶽”之說始於漢武帝,唐玄宗、宋真宗分別封五嶽為王和帝,明太祖尊五嶽為神。1993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擁有一片故土”中國名勝金銀紀念幣,除黃帝陵金幣外,其餘10枚紀念幣分別為泰山金銀幣、華山金銀幣、衡山金銀幣、恆山金銀幣和嵩山金銀幣。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今天,我們就和您聊聊紀念幣上的五嶽勝景。

東嶽泰山之雄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泰山為五嶽之首,位於山東境內。它被視為“連接天地,直通帝座”的神聖之地,受諸天命的“天子”須登臨泰山封禪。由此,泰山出現了大量的宗教建築和一系列宗教文化。加上神話故事的渲染、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的品讀,泰山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神山”。泰山積澱了極為豐富的文化底蘊,形成“五嶽獨尊,雄鎮天下”的特殊歷史地位,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縮影和精神文化之山,是享譽世界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泰山之雄不在其山勢,而在其內涵。清代才子劉廷桂所題“蟲二”(風月無邊)的“謎面”正與泰山氣韻相合,與“蟲二”一樣,“泰山”本無意,但卻被各路名家雅士演繹得如此意蘊深厚。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東嶽泰山金銀幣以南天門景觀為主圖案。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擁有一片故土”中國名勝金銀紀念幣1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

泰山南天門位於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谷中,雙峰夾峙,天門自開。谷中上為南天門,下有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南天門恰處於谷口,是泰山古建築充分利用地理環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境的典範,也是泰山的重要標誌物之一。仰視天門,盤路陡絕,似雲梯倒掛。石壁谷兩側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雲梯”“如登天際”篆刻。南天門為閣樓式建築,雖然從幣面上很難看清門頭題寫的“南天門”三個大字,金銀之色遮掩了琉璃瓦蓋頂閃閃發光的耀眼色彩,但仍然可在“拔地三千丈,沖霄十八盤”的周邊環境襯托之下,感受到其氣勢的雄渾,五嶽獨尊,傲視天下,一覽眾山小。

西嶽華山之險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西嶽華山位於陝西華陰市。華山之路蜿蜒曲折,處處懸崖絕壁。華山五峰中以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南峰(落雁)三峰較高。三峰以下還有中峰(玉女)和北峰(雲臺)兩峰。玉女峰相傳曾有玉女乘白馬入山間。雲臺峰頂平坦如雲中之臺。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有“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說法。唐朝詩人張喬曾在他的詩中寫道:“誰將倚天劍,削出倚天峰。”1953年北影廠拍攝了《智取華山》,反映了人民解放軍衝破險阻,在峭壁間獨闢蹊徑奪下華山的故事,留下一條“智取華山路”。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西嶽華山金銀幣充分展示了華山之險峻,圖案中陡峭的群山、蜿蜒的山路、遍佈的絕壁,無不顯示著華山特點。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擁有一片故土”中國名勝金銀紀念幣1/2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

幣面前景有山,中景為水,後景又山,層巒疊嶂。華山松為華山平添一股靈秀,觀幣如若身臨其境,在奇峰峭壁間體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樹相依風景歷歷,氣象萬千連理天成。山滋養松,松肥沃山;山樹相依,樹在山的懷抱裡風姿綽約;山在樹的陪伴下偉岸堅韌。沒有樹的山單調乏味;離開山的樹羸弱孤獨。同時,華山的名勝古蹟眾多,廟宇道觀、亭臺樓閣、雕像石刻隨處可見,較著名的有玉泉院、真武宮、金天宮(白帝祠)、西嶽廟等。幣面上點綴在山頂的小亭臺也印證了這一特色。

南嶽衡山之秀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境內,處處茂林修竹,七十二群峰,層巒疊嶂,因而有“南嶽獨秀”之譽。衡山煙雲可與黃山媲美,唐代文學家韓愈詩云:“祝融萬丈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裡,”描繪了祝融峰的高峻雄偉和飄渺煙雲。

南嶽壽文化源遠流長,宋徽宗和康熙帝都曾御筆親提南嶽為“壽嶽”。《辭源》釋“壽嶽”即“南嶽衡山”,民間俗語“壽比南山”,即應是“壽比南嶽山”。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衡山金銀幣的主圖案為始建於唐的南嶽大廟。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擁有一片故土”中國名勝金銀紀念幣1/4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

被譽為“江南第一廟”的南嶽大廟,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及皇家建築於一體,是我國南方及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廟宇,中軸線上為儒家風格建築,中軸線以東為八座道觀,以西為八座佛寺,儒、釋、道三教建築共存一廟。大廟坐北朝南,角樓高聳,從其大門的建築特色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宗教氛圍。正殿高7.2丈(24米),殿內有72根石柱,象徵著衡山七十二峰。大氣、考究的建築風格,頗有幾分故宮博物院的風貌,所以南嶽大廟亦有“南國故宮”之美譽。衡山幣面的圖案線條分明,意境悠遠,帶給人空曠深遠的觀感。

北嶽恆山之奇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境內,被譽為“塞外第一山”。相傳4000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見其山勢奇絕,遂封為北嶽。恆山分為東、西兩峰,東峰為天峰嶺,西峰為翠屏峰,兩峰對峙,以金龍峽分開,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宋名將楊繼業曾置重兵於此,築堡樓營壘,架吊橋棧道,至今遺蹟猶存。

恆山之“奇”還在於保留了眾多珍貴的文物古蹟,諸多古蹟的結構、造型、裝飾、雕刻、彩畫等在中國古建築史上都有著重要地位。位於恆山翠屏峰半崖峭壁間的懸空寺便是一例,它始建於北魏時期,就巖起屋,“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寺廟巧妙地鑲嵌在峭壁之上,為罕見的高空古建築。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北嶽恆山金銀幣便表現了鑲嵌在懸崖峭壁間的恆山懸空寺。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擁有一片故土”中國名勝金銀紀念幣1/10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

“危巖綴虛空,石閣輕如紙”,古建築群鑲嵌在萬仞峭壁之間,蔚為壯觀。懸空寺始建於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做過修繕。它的建築佈局,可以用“奇、懸、巧”來歸納,鳥道一系沒雲中,奇絕險絕亦巧絕。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它是國內現存唯一的三教合一寺廟。在“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懸崖峭壁間,三教在此和諧共存,儒、釋、道的三位代表人物孔子、釋迦牟尼、老子的塑像共居一室,也是難得一見的奇觀,正可謂:“靈山瞻禮罷,登覽意無窮。”

中嶽嵩山之奧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境內,因地處“中原”,古稱“中嶽”。歷史學家稱它是“文物之鄉”,建築學家稱它是“建築藝術宮”,地質學家稱它是“五世同堂”,書畫家稱它是“書畫藝術珍藏館,武術家認為它“天下功夫出嵩山少林”。嵩山以“奧”聞名於世,“奧”有兩個含義:一是嵩山有奧妙無窮的風景資源;二是嵩山似一部奧博精深的文化史冊。它是歷代帝王將相封禪祭祀、文人學士遊宴講學,佛、儒、道傳習修煉的重要場所,被譽為三教薈萃之地,名勝古蹟遍佈嵩山。清乾隆皇帝有詩云:“嵩山好景幾千秋,太少奇險奧九州。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生有份再來遊。”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在嵩山金銀幣上,主圖案為高聳於基臺之上的嵩嶽寺塔,幣面表現出其獨特的平面等邊形狀和優美的體形輪廓。

“幣”行天下:錢幣上的五嶽,美輪美奐,值得一看!

“擁有一片故土”中國名勝金銀紀念幣1/20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

嵩嶽寺塔由基臺、塔身、15層疊澀磚簷和寶剎組成,塔基隨塔身砌作十二邊形,塔身雖高大挺拔,但是用磚和黃泥粘砌而成,塔磚小且薄,歷經1500多年風雨侵蝕,卻仍巍然屹立,令人稱奇。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也是全國古塔中的孤例。幣面後景為隱約的嵩山,遠觀嵩嶽寺塔實景,亦有此等效果,幣面傳神地表現出山不在高,有“寺”則名的質感,嵩山之奧,盡收眼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