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115師三次大規模分兵,是怎麼回事?各自發展成什麼部隊?

1937年8月,在陝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當時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三個師,分別是第115師、第120師和第129師。後來,隨著抗日戰爭的持續進行,八路軍這三個師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不過要說起發展過程最複雜的,那就是八路軍第115師了。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15師一共有三次大規模的分兵,到了抗日戰爭結束之時,八路軍第115師早已經完全突破了最初的戰鬥序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八路軍第115師三次大規模分兵的經過,以及後來發展成了什麼部隊?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八路軍115師三次大規模分兵,是怎麼回事?各自發展成什麼部隊?

一、1937年8月,在八路軍第115師改編成立之後,很快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境內,組織發起了著名的平型關戰鬥。不久之後,在1937年11月,八路軍第115師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分兵,這一次是分為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八路軍第155師序列下的第344旅(原紅一方面軍第十五軍團),劃歸八路軍總部直接指揮,配合八路軍第129師轉戰於正太鐵路沿線(從石家莊到太原的鐵路);第二部分是八路軍第115師的師部和序列下的第343旅(原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轉戰于山西西南部的呂梁和臨汾地區。

八路軍115師三次大規模分兵,是怎麼回事?各自發展成什麼部隊?

第三部分則是八路軍第115師的師直部隊,由獨立團(當時擴編為獨立第1師)、騎兵營等部隊為主,留在山西東北部的五臺山地區繼續開展敵後鬥爭,後來這支部隊又進入河北,開闢創建了晉察冀根據地,並形成了晉察冀軍區(聶榮臻擔任軍區司令員)。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晉察冀軍區又與晉冀魯豫軍區的一部分合並發展為了華北軍區,也就是說當初八路軍第115師的師直部隊在解放戰爭時期,發展為了華北軍區野戰部隊的一部分,也就是平常說的華北野戰軍的一部分。

八路軍115師三次大規模分兵,是怎麼回事?各自發展成什麼部隊?

二、到了1938年下半年,轉戰于山西西南部的呂梁和臨汾地區的八路軍第115師師部和第343旅,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分兵,分為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八路軍第115師師部和第343旅挺進到山東地區,和八路軍山東縱隊協同作戰,後來發展為了八路軍山東軍區(羅榮桓擔任軍區司令員),在抗戰勝利之後又挺進東北,成為了東北野戰軍的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八路軍第115師發展組建的地方武裝,留守呂梁和臨汾地區,後來創建了晉西南敵後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戰爭後期這支部隊也挺進到山東地區,歸建到八路軍第115師序列,後來就成為了八路軍山東軍區部隊。

八路軍115師三次大規模分兵,是怎麼回事?各自發展成什麼部隊?

三、而第三次大規模分兵,幾乎是和第二次分兵同時進行的,這次分兵主要是前面所說的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當初劃歸八路軍總部指揮)。當時,第344旅由於作戰需要,被編入八路軍第二縱隊序列,挺進到了冀魯豫地區,與當地的冀魯豫支隊進行了整編。不久之後,八路軍第二縱隊進行了分兵,分為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八路軍第二縱隊主力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黃克誠擔任縱隊司令員),向南挺進到華中地區,後來編入新四軍戰鬥序列,番號變為新四軍第三師。抗戰勝利之後,新四軍第三師挺進到東北地區,後來發展成為東北野戰軍的一部分。

八路軍115師三次大規模分兵,是怎麼回事?各自發展成什麼部隊?

第二部分是八路軍第二縱隊餘部留守冀魯豫地區,後來形成了冀魯豫軍區。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冀魯豫軍區經過了多次整編,後來被劃歸晉冀魯豫軍區序列,也就是後來的中原軍區,而所屬部隊則發展為了中原野戰軍的一部分。這裡要多說一下,冀魯豫軍區的發展過程,也就是​中原野戰軍第11縱隊的組建過程。當時擔任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的是王秉璋,他曾經是八路軍第115師的作戰科科長,以及參謀處處長,後來相繼擔任中原野戰軍第11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17軍軍長等職務。

八路軍115師三次大規模分兵,是怎麼回事?各自發展成什麼部隊?

這裡還要多說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八路軍山東軍區挺進東北,還有一部分留守部隊後來發展為了山東野戰軍。1947年2月,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合併成立華東野戰軍,這部分留守部隊最終就成為了華東野戰軍的一部分。舉個例子,陳士榘曾經擔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參謀長、第115師參謀長、八路軍山東軍區濱海軍區司令員,後來他留在了山東地區,又先後擔任過華東野戰軍參謀長、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司令員等等系列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