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杯紅酒裡,聽懂周雲蓬的《鏡中》


我聽這首歌曲已經很多次,但也是在某個機緣巧合的時間裡,從中聽到了一款紅酒的故事。




歌詞(葡萄酒的性情)

《鏡中》歌詞是改變自詩人張棗於1984年創作的詩歌,30年過去,對此詩歌解讀的版本越多,我們就越難貼近詩人的本意,所謂“一千個人就看到一千面鏡子,鏡中人各不相同”。

2014年,天才音樂詩人周雲蓬重新創作了這首作品,在我看來,這大概是他除海子的《九月》之後,改編的最成功的現代詩作。

儘管也有人將這首詩作譜以各具風格的曲子,但是這樣一首歌詞一映入你的眼簾,你就知道她不像白酒一樣勁道老練,不像啤酒一樣暢快灑脫。她只能是一款乾紅:純淨明亮的顏色,或紫或棕,澄澈卻深厚;躍然於鼻腔的香氣,或果香或酵母或橡木,濃郁卻淡然。


在一杯紅酒裡,聽懂周雲蓬的《鏡中》




編曲(葡萄酒的單寧)


阮,是中國傳統的樂器之一,相傳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善彈此器,以此得名,後因外形分為大阮、中阮、小阮。

我們常見的演奏方式都是彈奏為主,但在這首歌裡,製作人小河極具創造性的用了“拉奏”的方式,所以我們在歌曲開題20秒的時間裡,聽到的都是白居易說的那種“嘔啞嘲哳難為聽”的曲調。

這像極了這款乾紅未醒來而入口時候,單寧緊緻閉塞,不知道要將你帶向何方。


在一杯紅酒裡,聽懂周雲蓬的《鏡中》


歌者一開口,滄桑的嗓音帶你進入佳境。三分鐘的吟唱,將這款酒的故事在你心中娓娓道出。你舉起酒杯獨酌,彷彿歌詞中說道“我在鏡中等你歸來,坐在鏡中望雲天”。這酒體是如何的飽滿圓潤,這單寧是如何的複雜細膩,混合著如何奔放優雅的香氣,讓你追憶起似水年華,那些歲月或青蔥莽撞,或深情憂傷。


在一杯紅酒裡,聽懂周雲蓬的《鏡中》


那時候的他(她),開口說起江南的一棵樹,你眼前的景色便開始結果。二月開白花三月開黃花四月開紅花,他(她)無出可逃,你也是。他(她)在哪裡休息,你就在哪裡守望。




獨奏與和聲(葡萄酒的餘味)


3分5秒,歌詞唱完,餘韻未了。中阮20秒的拉奏之後,又開始混合20秒吉他的合奏,再之後中阮的彈奏伴隨,直至長達一分鐘的和聲響起到歌曲結束。

中阮的拉奏貫穿始終,拉扯撕裂的感覺連綿不絕,即便在後面獨奏的部分已經表現的圓潤,即便在彈奏的輕快跳躍讓曲子更飽滿,即便吉他的配合增加了更多的結構感,這似乎無法讓你“黯然銷魂,恍若有亡”的情緒復甦過來。

你是否目送過羅襪生塵、凌波不度橫塘路,而終在江闊雲低的小船上淡然聽雨;是否曾在燕子飛時、只聞牆裡鞦韆佳人笑,而站在桃華春風的門外祝福一句好夢留人睡。

也或許你曾鐵馬冰河入夢、氣吞萬里如虎,當你於鏡前獨坐,當你舉杯獨酌,你是否都會看見過梅花落滿南山?

在一杯紅酒裡,聽懂周雲蓬的《鏡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