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比賽還剩不到半節的時間,沃克被換下場,所有隊友一一上前與其擊掌慶祝,for what?當然是職業生涯首勝詹姆斯!


這是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比賽,開打前恐怕沒有任何人想到綠衫軍能贏的如此酣暢淋漓,畢竟現在這支湖人已經煥然一新,無論進攻還是防守在本賽季都是聯盟頂級水準。

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估計詹姆斯自己都沒想到首敗沃克會輸那麼慘

那麼,湖人和凱爾特人之間的差距真的像比分所展示的那般懸殊嗎?顯然不是的!單這場比賽而言,湖人輸在了三方面:鋒線、籃板、命中率。這場比賽足以給湖人鳴起警鐘,他們在陣容方面還有穩定性方面還是有明顯短板的。


綠軍鋒線攻防均衡,側翼運動能力及防守質量壓制湖人

本賽季的凱爾特人是一支非常有意思的球隊,他們在主客場的表現判若兩隊。在主場時,他們的進攻效率高居聯盟第1,防守效率卻只能排到聯盟第17;在客場時,他們的進攻效率只能排到聯盟第17,防守效率卻能排到聯盟第3。


按球迷的話說,這支球隊是難能可貴的好球隊,甭管主客場球票都能值那個票價——在主場讓自家球迷看的舒心,在客場讓對面球迷看的憋屈。

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感受一下TD北岸花園球館的氛圍

那對陣湖人這場比賽呢,是典型的凱爾特人主場式比賽,他們用酣暢淋漓的進攻給了湖人一頓胖揍。但,凱爾特人這場的防守卻是非典型的主場式比賽,他們打出了客場防守端該有的表現,讓湖人一通難受。


凱爾特人的比賽其實非常好看,他們的籃球非常現代,就像萊利所期盼的那樣,五個兩米左右的大個子(此處可忽略沃克的身高),在場上沒有明顯位置差異。一場比賽打的好不好,基本取決於他們三個側翼球員的發揮,也就是海沃德、塔圖姆以及杰倫布朗。


好在,對陣湖人的這場比賽,三大側翼優勢盡顯,從攻到防完全限制住了湖人。湖人的鋒線很難找出合適的人選在攻防兩端都能和此三人對上子。

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史蒂文斯能把三大鋒線捏到一個陣容裡並且發揮出最大價值,真的佩服

先來看進攻端。海沃德、塔圖姆、布朗三人在這場比賽中把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全打出來了,這就很可怕。


最強白人海沃德的飄逸小中投又回來了,同時他的串聯組織幫助沃克分擔了不小的壓力;

塔圖姆展現出了完美的腳步和單打技巧,他腦子非常清楚面對什麼防守該用什麼方式去終結,更重要的是他這場比賽每一次衝擊籃下造殺傷目的性都十分清晰,不是像過去那樣了為了造犯規而強打;

杰倫老師就更可怕了,這傢伙是典型的人來瘋遇強則強,在攻防兩端給了詹姆斯不小的壓力。讓人最深刻的當屬他幾乎原地起跳雙手隔扣詹姆斯,那一球不僅僅是扣得漂亮,還在一定程度上徹底激發了全隊的士氣。

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凱爾特人、湖人鋒線數據對比

都是NBA明星級別的球員,發揮出70%以上的功力其實就足以殺死比賽,更何況仨人在同一場比賽狀態值都是紅的。


再看防守端。凱爾特人一直奉行著團隊防守哲學,他們的內線身高並不佔優,更多的時候是靠著移動和團隊協作進行防守。史蒂文斯的思路非常清楚——無限換防,儘可能的把對手限制在油漆區以外,一旦殺進來毫不猶豫的包夾(關門),給予對方身體對抗,並利用鋒線的運動能力完成補防,迫使對手繼續向外分球。


對陣湖人這場比賽,凱爾特人將這一理念貫徹的非常徹底,哪怕是已經毫無懸念的情況下,隊員們依然保持著這樣的防守強度。

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強入詹姆斯,這場比賽突破內線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戰

上述三人加上斯瑪特就是凱爾特人防守的核心力量,他們所給予外線防守壓力的能力完全不輸快船。

他們可能會在一些位置有身高方面的差距,比如濃眉哥這個點,身高和臂展是天然的劣勢。可是凱爾特人並不膽怯,因為他們的鋒線的運動能力和橫移能力完全可以彌補高度上面的差距。


最為直接的體現就是濃眉哥在這場比賽的發揮完全被限制,這可能是他到目前為止最為憋屈的一場比賽。整場比賽下來, 濃眉哥只得到了9分,遠低於賽季平均水準的26.6分,命中率42.9%也要比賽季平均值低了近8個點。


還不止是濃眉,整個湖人的命中率都被凱爾特人的防守完全壓制。整場比賽,湖人全隊的命中率也只有43.8%,三分線外更是隻有26.9%。要知道,凱爾特人這兩項數據分別為55.9%以及47%,在如此懸殊的命中率下,湖人不大比分輸球就見了鬼了。

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湖人全隊進了7個3分,海沃德+雙子星進了9個,更甭提凱爾特人全隊了


綠軍立足防守穩紮穩打,湖人慾速則不達

剛剛上文也有提到了,綠軍本場比賽贏在了防守。他們確實是靠著穩固防守,帶動進攻,一個球一個球鑿出來的。

整場比賽凱爾特人得分構成:

內線得分62分;罰球得分19分;三分得分48分;中投得分10分

在比賽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綠軍是不佔據場上優勢的。湖人這邊反倒是怎麼打怎麼有,一度建立了8分的優勢,並且把綠軍的命中率限制在了40%左右。可在第一次暫停過後,場上的局勢發生了改變,坎特被拿上場換下了泰斯,球隊的內線的高度上去了,不光防守強度也上來了,並且有意識的選擇降速。


可能很多人都低估了坎特的防守,但這樣的看法顯然已經過時,去年在開拓者坎特提上首發後在防守端明顯有所改善。他的對抗、選位意識相比過去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本賽季加盟綠軍後,在防守方面又有所長進。

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坎特是真好使,弄到這麼一內線替補太值了

坎特+雙子星+海沃德+沃克,這樣的防線把湖人的進攻完全割裂了,他們顯得有些措手不及。進攻端明顯有些開始著急,他們迫切的想把速度提起來,想重新奪回主動權。


但是,這樣的心態摧毀了他們的技戰術,球員在場上總是急於上球,戰術還沒跑出來,就倉促出手3分,總之一切都是為了儘快把比分追回來。

然而,越著急越亂,越亂越容易犯錯。


舉個例子,第三節後半段,湖人一度將比分縮小到了20分以裡。接下來,隆多、庫茲馬先後犯錯,一次傳球失誤丟失球權被斯瑪特斷掉打了轉換,一次強打沒中被海沃德追身打進2分。本來已經縮小的比分又回到了原始的差距,這對於追趕一方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追分本來就夠累的了,越追越多隻會更累。

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隆多這次“回家”打的並不好

關鍵是,這樣的畫面並不是偶然的一次兩次,整場比賽湖人一直都在犯這樣的錯誤。他們在這場比賽一共出現了15次失誤,而凱爾特人利用這些失誤得到了28分,也就是說基本每一次失誤都被凱爾特人轉換成了得分。同樣地數據在凱爾特人這邊就大不相同了。綠軍全場失誤12次,而湖人利用這些失誤僅得到了16分。


飯的一口一口吃,球也得一個一個打,一個道理急不來的。


綠軍完美詮釋“得籃板者得天下”

籃球場上有句名言“得籃板者得天下”。湖人對凱爾特人這場比賽,綠軍就完美詮釋了這句話。他們整場比賽比湖人多搶了12個籃板,前場籃板多了兩個,後場籃板多了10個。


要知道,從內線身高來講,綠軍首發中鋒泰斯只有2米03,而替補中鋒坎特則是2米11。湖人這邊呢,戴維斯2米08、霍華德2米11、麥基2米13,從身高到體重再到運動能力,可以說湖人在內線方面是佔絕對優勢的。

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湖人這內線組合放全聯盟都是頂級的,別忘了還有個考辛斯沒復出呢

然而,湖人並沒有體現出一寸長一寸強,這三人只有霍華德還算是會搶籃板。戴維斯和麥基大多數時候還是在靠著身體天賦(彈跳+臂展)去搶籃板,一旦被對方卡住位置,他們基本就沒板了。


綠軍充分利用了湖人這一弱點,他們奉行團隊籃板,每個人對於卡位、預判和拼搶的意識、意願都十分的高。另外,上文也說了,綠軍鋒線的運動能力也是不俗的,他們在有人幫忙情況下,再用彈跳和彈速去和內線搶板是不吃虧的。這就是為什麼綠軍在籃板方面能逆轉頹勢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大原因就是坎特了,整個職業生涯坎特在籃板方面一直做得都十分出色。他對於籃板球落點的判斷是非常出色的,總能在第一時間出現在最精準的位置——先倚住對方(迫使對方難以起跳),然後利用好習慣(高舉雙臂)點搶籃板。

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給足坎特時間,他完全有能力達到聯盟頂級內線水準

對陣湖人,他搶下了全場最高的11個籃板,其中前場6個後場5個,紫金軍團的三塔被他給攪的暈頭轉向。值得一提的是,坎特這6個前場籃板幾乎都被轉化成了二次進攻得分(綠衫軍全場二次進攻得分為24分)。


最後還得說一下文章標題中提到的沃克。是的,換了球隊、換了隊友沃克終於贏了詹姆斯了。但是,沃克能贏詹姆斯真的不是完全靠隊友,他在這場比賽中的發揮還是足夠出色的。


整場比賽,他出戰了將近30分鐘,貢獻了20分4籃板7助攻,打的十分高效。沃克的三分和串聯組織幫助隊友在一開始低迷的情況下迅速找到了比賽的狀態,他全場正負值高達+24,僅次於塔圖姆的+32和布朗的+26,可見其對於這場比賽的貢獻程度。

沃克首勝詹姆斯,凱爾特人鋒線群當屬首功,攻防均衡統治比賽

沃克:我得意的笑,得意的笑~

對於綠軍和沃克來說,這場比賽的勝利固然可喜可賀,這場比賽很有可能是總決賽的提前預演。如果照這場比賽的佈置和強度去打,綠軍已經基本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


而對於湖人來說,顯然團隊籃球的凱爾特人給他們上了一課。就連詹姆斯都說這是一場全方位的輸球,球隊在很多方面還存在短板,大家夥兒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去改進完善呢?


【預祝大家春節快樂,在過年同時注意身體健康,這病毒可真不是鬧著玩的,出門一定戴口罩,回家一定要洗手,人多地方一定少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