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區塊鏈真的能拯救債務經濟嗎

觀點:區塊鏈真的能拯救債務經濟嗎

《21世紀資本論》全書都在討論一個核心問題:食利者的收益大於勞力者。一個階層將多餘的資本租借給另一個階層,以獲得投資回報,這是金融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徵。

回溯貨幣的起源,利息和債務一直封鎖在聖經的語錄和亞里士多德的勸誡中。聖經《詩篇》中這樣寫道:“上帝之民,不可放貸收利,亦不可剝削無辜。若有此行徑,必遭上帝遺棄”。亞里士多德的自然主義觀點認為,金錢乃不育之物,因而用錢生錢是反自然的,理應被唾棄。

同樣信奉《舊約聖經》的猶太人卻因為《申命記》中的一條說法而逃過了道德拷問:“萬不可向兄弟姐妹放高利貸,不論是金錢,食物或任何東西,利滾利皆不可取……若為生人故,此舉可取;若為手足故,萬萬不可。”這個被後世稱為“申命記雙重標準”的信條,成了猶太人向遍佈歐洲各國的“外族人”放貸的主要法源,但也因此在歷史上形成了一個一言難盡的複雜形象,屢屢成為排猶浪潮的目標。

歐洲的宗教改革和資本主義發軔逐漸為利息和債務正名。貨幣、信貸與債務成了歐洲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甚至是爭霸(戰爭)的工具,如英國名相威廉·皮特(小皮特)曾公開宣稱: “這個民族的生機乃至獨立是建立在國債基礎之上”。當英國國王向銀行家提交第一張紙幣借條:I promise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the sum of N Pounds.(我保證按要求向持票人支付 N 英鎊),現代意義上的基於債務信用的銀行和貨幣制度建立起來了,國家債務槓桿時代開始了。

觀點:區塊鏈真的能拯救債務經濟嗎

在農業文明時期,經濟活動受限於季節的變化,信貸/債務週期也和季節的變化一致,貨幣在生產和消費之間循環流動。在工業資本主義時期,價格和收入與其成本價值掛鉤,投資是為了擴大再生產。在金融資本主義時期,人們一直是以賭博的方式推高資產價格,銀行作為最大的食利者,要麼購買不良資產,要麼通過債務槓桿投機獲得資本收益。以法定貨幣為基礎的債務擴張中斷了生產和消費的流動,導致了經濟萎縮。

銀行通過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之間的差額賺錢,稱之為利差。另外,銀行通過在經濟繁榮時期擴大信貸和增發金融體系中的“貨幣”,以及經濟不景氣時的收縮信貸和貨幣,這放大了商業週期中繁榮和蕭條的影響。

觀點:區塊鏈真的能拯救債務經濟嗎

過去幾年,全球央行“擴大了資產負債”,導致股市、債券和房地產業出現了大規模的價格通脹。

以美國為例,美國家庭的抵押貸款債務約為8萬億美元,汽車貸款超過1萬億美元,學生貸款超過1萬億美元,信用卡債務接近1萬億美元。美國企業債務總額為25萬億美元,其中約15萬億美元在金融業,10萬億美元在非金融企業。GDP“增長”是債務的委婉說法。以美國的“大脫鉤”為例,伴隨著GDP的增長,全球債務規模超過償還規模。對於家庭來說,GDP的增長沒有與家庭收入同步增長,個人工資停滯不前。

觀點:區塊鏈真的能拯救債務經濟嗎

大約在1986年,美國收入與GDP增長之間的傳統相關性被打破,這被稱為“大脫鉤”。資料來源:《World After Capital》。

前美國經濟顧問、獨立經濟學家邁克爾•哈德森指出,“當今經濟體的大多數債務都被用於購買房產(商業房產和私人房產)和金融證券。在工業領域,多數企業債務是通過槓桿收購規模較小或受損的競爭對手而獲得的。”

世界各地都出現了類似的貨幣/信貸基礎擴張。在全球範圍內,有250萬億美元的未償債務和四倍於此的無準備金債務,更不用提大量混亂的金融衍生品,其規模與未償債務和無準備金債務的總和大致相同。

觀點:區塊鏈真的能拯救債務經濟嗎

M1是貨幣供應,包括實物貨幣,活期存款,旅行支票,貨幣供應中流動性最強的部分。M2包括M1的所有要素以及“準貨幣”,如儲蓄存款、貨幣市場證券、共同基金等。

除了債務以外,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的長期利率下降趨勢,也標誌著由信貸推動的經濟增長開始取代實際增長。在2012年和2016年全球金融危機(Global Financial Crisis)期間,利率跌至歷史低點:僅僅略高於1%(許多銀行自己的利率更低)。

觀點:區塊鏈真的能拯救債務經濟嗎

數十年來,對銀行短期利率影響最大的十年期國庫券(T-Bill)的利率一直處於長期下降趨勢。

在這個過程中,資本主義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

  • 第一個是債務週期,表現為經濟危機。與任何一個週期一樣,信貸/債務週期也會隨著每次貸款的完成而加速。並且每完成一個債務週期,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的能力就會減弱。
  • 第二個是,幾個世紀以來,貨幣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和交換媒介的雙重作用一直是衝突的,因為工人階級用貨幣購買生活資料,而資產階級把貨幣借給工人以獲得經濟租金。這種衝突導致了政府政策的扭曲,這種扭曲集中體現在利率上。工人階級希望利率保持在低水平,以支付他們的債務;而資產階級則希望利率保持在高水平,以從他們的閒置資本中獲得最佳回報。

這種雙重角色也使得各國貨幣成為巨大投機活動的玩物(這些投機每年都會帶來經濟和人道主義後果)。外匯市場上每天的交易額超過1.3萬億美元,使全球股市市值總和相形見絀,而其中96%的交易純屬投機。這導致了臭名昭著的對弱勢貨幣的“索羅斯”式攻擊,導致了從阿根廷到墨西哥等發展中經濟體最近的幾次信貸危機。

那麼,區塊鏈能夠拯救資本主義嗎?

區塊鏈的功能

  • 取代銀行

數字貨幣給人們帶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機會:將貨幣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和交換媒介的雙重使命脫鉤,並稀釋(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各國法定貨幣的重要性,然後以實物資產和共同自然資源(礦物、金屬、空氣、土地)為後盾,創造出數百萬種更有形的局部和地區貨幣。

銀行利潤是來源是所有人都在追逐一種對所有用途的貨幣的定義。多種不同類型的加密貨幣的主要目標取代銀行,即是用一種替代貨幣來“取代銀行”,以取代我們的經濟在信貸和法定貨幣時代已經構建的債務大廈。

這種試圖取代銀行的類似貨幣以前曾被嘗試過,但從未有過區塊鏈的威力。

  • 分散經濟

有了數字貨幣,可以加速共享經濟的發展,消除借款人和貸款人對於銀行的依賴。Uber和Airbnb已經開創了分散經濟的第一階段,在第二階段,人們可以用數百種不同類型的加密貨幣以自己的方式進行交易,賺取收入,免交所得稅或利息。

  • 貶值貨幣

本地貨幣和隨時間貶值的貨幣聽起來很瘋狂,實際上它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期間,當美國的銀行資金枯竭時,地方政府和司法管轄區域發行了自己的替代貨幣,它們以代幣的形式在美國和歐洲廣泛使用。

貶值貨幣刺激了貨幣的流通和流通速度,而不是囤積貨幣,讓人們在沒有信貸或負債的情況下消費。滯期費貨幣最著名的例子是Worgl,或Freigeld(德語中的“免費貨幣”),它的價值以每月1%的速度下降,並且每次使用時都要蓋章。該實驗的靈感來自經濟學家西爾維奧•格塞爾(Silvio Gesell)提出的“自由經濟”(Freiwirtschaft)概念,即不進行貨幣投機。

在大蕭條時期,貶值貨幣在奧地利小鎮沃格爾(Worgl)大受歡迎,被稱為“沃格爾奇蹟”(The miracle of Worgl),因為它將小鎮從經濟谷底拉了起來,儘管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持續下去。

凱恩斯的夢想

創造一種(與價值儲存脫鉤的)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的追求經歷了漫長的道路,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最早的倡導者之一。他斷言,金錢的雙重角色造成了“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利益衝突,並將其歸咎於不平等。他不贊成使用通用貨幣投機和利率套利,並主張在某些情況下實行負利率。

上世紀40年代,凱恩斯提出了一種名為“Bancor”的超國家全球儲備賬戶單位,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前身。儘管在概念上它不是一種貨幣,但它將被純粹用作國際貿易結算的非投機性單位——個人不能持有或交易Bancor。美國本打算採用Bancor,但二戰和佈雷頓森林會議之後,美元成為事實上的全球儲備貨幣。

也有人提出了凱恩斯Bancor式貨幣的當代版本。經濟學家伯納德•利特爾(Bernard Lietaer)於2000年設計的“國際貿易參考貨幣”(Trade Reference Currency,TRC)Terra,是一種超主權補充貨幣,旨在與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並行運作,沒有地緣政治和各國貨幣投機的變幻莫測。

區塊鏈能夠實現凱恩斯的夢想嗎?

自動化將加劇長期通縮,並將利率拉回負值

互聯網在歷史上首次創造了零成本邊際生產的可能性——即不需要人工或間接費用就能生產的商品——這將對未來世界產生巨大的通縮效應。

自動化和技術已經在取代勞動力崗位,進而會取代消費者需求。這可能嗎?

  • 千禧一代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千禧一代對於銀行利率的漠視。數字貨幣將削弱銀行利率在年輕儲戶中的重要性,一項研究顯示:67%的“年輕千禧一代”(18歲到24歲之間)儲蓄賬戶裡的錢不足1000美元,46%的人存款為0美元。年齡較大的千禧一(年齡在24-35歲之間)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其中41%的人沒有存款。

  • 咖啡幣——微觀經濟/自主貨幣是否可行?

據報道,CoffeeCoin將印尼的專業咖啡生產商與終端買家聯繫起來,同時也為從農場到杯子的整個咖啡連鎖店提供了一個咖啡交易平臺。貨幣的價值可以被解釋為對系統中貨物來源的信任。

觀點:區塊鏈真的能拯救債務經濟嗎

和食品溯源不同,給自然資源的萬物賦予貨幣屬性,通過微觀經濟取代中間服務商,但世界需要這麼多貨幣嗎?

需要這麼多貨幣嗎

今年早些時候,日本上市企業集團Kintetsu(運營著一條連接主要城市和旅遊目的地的鐵路)發行了自己的試點社區貨幣。Kintetsu集團的400多個地點採用了Kintetsu幣,包括一家連鎖百貨商店,以及位於300米高的日本最高建築(大阪Abeno Harukas塔)。試點結果非常積極,該公司將逐步採用這種數字貨幣。同樣的問題,需要這麼多貨幣嗎?

以上種種,揭示了區塊鏈潛力和可能。區塊鏈將如何重塑我們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和環境結構?相信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世界正在從超負荷的指數增長向穩定增長轉變,區塊鏈將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區塊鏈肯定不會通過對數字資產的投機、交易所交易基金 (exchange traded fund)和首次代幣發行(ICO)的激增、交易平臺的創新、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或最新算法策略來改變世界。一種可能是區塊鏈加速資本市場走出“債務”時代,進入了增長放緩和消費減少的時代。西美爾在《貨幣哲學》中提到:“金錢只是通向最終價值的橋樑,而人無法棲居在純粹手段的橋上”。同樣,人最終也無法棲息在債務經濟的槓桿上,儘管它可以撬動地球。

在這個過程中,我最關注的是區塊鏈所催生的數字原生經濟和數字主權貨幣。從演進的角度看,貨幣的屬性因經濟體系的興衰而不斷演變,如禮物經濟的興起衍生出實物貨幣;商品經濟的興起衍生出金屬貨幣;金權經濟的興起衍生出金屬貨幣和信用貨幣;共享經濟的興起衍生出超主權貨幣。在人類數字化棲居的今天和未來,數字原生經濟和數字主權貨幣將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