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的故事(14)

摘心

在未說摘心之前,先看兩個獼猴桃理論方面的問題:獼猴桃枝條在生長過程中,如果枝條的頂端不摘心,或枝條不大幅度彎曲,該枝條當年形成的芽是不會萌發二次枝的,這種分枝習性在植物學上叫單軸分枝。第二個問題是當年形成的一次枝不但在第二年可掛果,而且二次枝亦可掛果,三次枝亦能掛果。這個規律預示了獼猴桃摘心對座果沒有明顯的影響,但對來年結果母枝的充實程度和果實的質量卻有著深遠的影響。

那麼,究竟摘心有什麼作用呢?我想,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四條:

(1)控制枝條瘋長,避免了因纏繞造成枝條齋亂,方便了果園管理。

(2)摘心後,使樹體層性更加明顯,增加了果實的受光量,提高了果實品質。

(3)通過摘心,使原先為徒長枝、結果枝、營養枝全都變成結果更加可靠的下一年結果母枝。

(四)幼園通過摘心可及早成形,從而枝條佈滿架面,縮短獼猴桃進入豐產期的時間。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摘心的留葉數量要把握準確,不管一次枝還是二次枝,形成下一年的結果母枝要生長充實。因為只有充實的結果母枝才能結出優質的果子,因此,要根據當地的立地條件、施肥種類等方面綜合考慮。

(1)一般說來,土層深厚的土壤第一次摘心是在最上部花蕾留2——3個葉片摘心,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結果枝的粗度,提高抗風能力。也可緩解枝條的瘋長,同時,為二次枝(下年的結果母枝)的生長打好基礎。

(2)如果是沙土地,可從最上部花蕾留10個以上的葉片摘心,這樣,可用一次枝培養結果母枝。

(3)把下一年的結果母枝培養粗度在0.8公分以上,長度在7一8個飽滿芽以上即可第二次摘心。以後每2一3個葉片摘心以控制其生長。

摘心是個靈活的技術措施,各地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成功的經驗掌握。

獼猴桃的故事(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