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假如我生活拮据,該不該啃老?

《奇葩說》這一期的辯題很有意思,也是當下社會的一種縮影“畢業後生活過的很拮据父母願意讓我啃老,該啃嗎?”

我們腦海中第一印象是什麼?啃老,是一種消極的現象是貶義詞,那我們會本能地排斥啃老這個詞,但是行動上卻不一定能做到不啃老。

任何事都會有兩面性,也需要分情況討論。奇葩說的機制是分正反兩方,他們有各自的立場,所以哪怕對方有道理也不能贊同,但我們不需要,我們就是生活的主角,我們經歷的才是現實。

《奇葩說》假如我生活拮据,該不該啃老?


01


其實,我就是啃老的那個人,畢業半年以來,由於我的實習工資很低,確實負擔不起生活費用,我向父親借了3000元,是借,他們說不用還,但我會堅持給。你向平臺借錢還得還利息呢,但是向父母借錢你會給利息嗎,這也是一種啃老。

除此之外,啃老不單指金錢,人脈資源時間資源也算是啃老,而這些資源中,金錢恰恰是最不值錢的資源。

《奇葩說》假如我生活拮据,該不該啃老?

大家都知道,不是很好的學校剛畢業找工作比較難,於是我還啃了長輩的人脈資源,我的工作也是他們幫了忙,所以,我是受益者,我也很慶幸我能受益,並且這沒有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負擔。


02



迴歸辯題“畢業後生活過的很拮据父母願意讓我啃老,該啃嗎?”這個畢業後是什麼概念,畢業了幾個月還在實習期算畢業後,畢業了兩三年也算畢業後。

如果剛畢業,生活拮据,可能是因為實習期的工資確實只能夠溫飽,但是還有其他生活支出,比如房租人情水電費等,這時候父母對你的援手是對你的鼓勵和支持,幫助你渡過這段時期。

但是如果畢業很久還是很拮据,要麼花錢大手大腳,收支相互抵消,沒有餘錢,甚至為了精緻而窮,成為月光族、月欠族,這樣還好意思啃老嗎?


03


其次,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正常收入,畢竟富翁是少數。也許我們在生活拮据的時候,他們比我們過得還要辛酸,我們的壓力來自於自己的生活,他們的肩上或許還要負擔他們的父母,也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父母有錢,那沒問題,你這不叫啃老,是家庭內部資金的合理流動,如果父母只是正常收入水平,那很顯然,我們再去啃老,是我們太過沒心沒肺,畢竟只是拮据,還不至於餓死的地步。


《奇葩說》假如我生活拮据,該不該啃老?

再言之,你現在啃父母的老,不也是他們對你的一種投資嗎,除非他們老了以後,你不會去盡忠盡孝,那當我沒說。

你是一支潛力股,你現在接受了父母的幫助,以後你可以加倍還給他們,這不僅是利息,更因為這是血脈相連,源於血肉的親情,年輕時他們馳援與你,年邁時,你反哺回去,這何嘗不是社會的一種運行秩序呢。


04


啃老,是指已成年、具有社會生存能力的年輕人,還依靠父母或親戚養活自己,在不“斷奶”的狀態下生存。


而拋開啃老本身,迴歸這道辯題的定義,如果畢業後你生活得很拮据,父母願意讓你啃,這個“啃”的程度如何,是隻接受一些保障自己生活即可的資源?還是會索取讓自己生活得更滋潤光鮮、更多的物質?


個人認為,當你真的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可以暫時迴歸一下父母的懷抱,那是你在面對風浪時的港灣。



《奇葩說》假如我生活拮据,該不該啃老?


我們身處華夏大地,一直以來接受的是東方倫理秩序,合理利用家庭上一輩積累的財富和資源會走得更快,父母為你造好了輪子,你就可以去造車身,沒有必要祖祖輩輩都重複造輪子這個過程。


站在資源利用最大化的角度,傻子都知道家裡有條件支撐,自己可以活的不那麼苦逼,並且可以換一個姿態來面對生活,更好地照顧好身邊的人,我想這應該是很合理且正確的選擇。


這個時代,社會財富的蛋糕做大了,分完了,階級固化了,80後90後進入職場,發現等待自己的不是夢想的未來,而是無休止的996,和日益殘酷的社會競爭。


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沒必要硬著頭皮去學習西方的獨立,社會環境不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需要合理變通,因地制宜。


《奇葩說》假如我生活拮据,該不該啃老?


只要你心中有遠方,路途中累了停下來休息一會,再正常不過。但是,如果心中沒有夢想,遇到挫折就想啃老,並且不顧家庭環境,不顧自身所處的環境,一味地啃老,這類人是社會發展遺留下的失敗品,只會被時間淘汰。


這個世界有很多廢話,但很少有人願意說給你聽,我是青衫,一個願意說廢話給你聽的人,希望能給我點個關注,未來的日子裡帶你看更多有態度的內容。


Pea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