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眾生相,領略人生百態

名家之所以是名家,就是因為他們在寫文方面有很多普通人無法超越的地方,就比如魯迅,可以三言兩語將人物勾勒出來。在文學領域,不僅是魯迅,這些名家的筆下也都洋溢著不同人物的百味人生。

  • 黑塞《孤獨者之歌》中的老學究:

他只是一個彎腰駝背的老人一頭散亂的灰髮,相當突出的眼睛佈滿血絲,老舊得令人難題名狀的外衣沾滿了綠色的汙點,老花眼鏡低掛在鼻尖,而右手則拿著一根帶有瓷碗的長形煙槍,幾乎伸長到地板上,他不斷將濃厚的煙雲吹進早已煙霧瀰漫的屋子裡。

黑塞的描寫是通過描寫具體、典型的細節來突出人物。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眾生相,領略人生百態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中的同班同學:

他們個個牙齒整齊、衣著乾淨、說話無聊。

村上春樹對於人的描寫是像中國的水墨畫一樣,以快、準、穩的手法,急促的勾勒出一個人物大概的樣貌,然後以豐富的心理描寫充實人物,就像是先縫好皮囊,後再向皮囊裡填進豐富的棉絮,這不是偶然的現象,在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是普遍的存在。

面對鏡子,我發現自己的眼睛裡泛出蜥蜴般的冷光,表情越來越僵硬麻木,肌肉像合金一樣結實,我也越來越沉默寡言。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眾生相,領略人生百態

以及作品中對女性的描寫:

岡持節子是一位相貌端莊的小個子女性,有教養,責任心強,對話的回答明確而誠實。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眾生相,領略人生百態

眾所周知,張愛玲是描寫人物的大師,在早年,她的導師甚至明確指出她的堆砌毛病,而張愛玲自己也說,自己到了晚年還沒有改過來,由此可見她對人物刻畫之精細。

  • 張愛玲《流言》中對一幅人物畫的描述:

這張畫裡我們看見一個大頭的小人,年紀已經在。中年以上了,波鬈的淡色頭髮照當時的樣式長長地分披著。他坐在高背椅上,流轉的大眼睛顯出老於世故的,輕蔑浮華的和悅,高蹺的仁丹鬍子補足了那點笑意。然而這張畫有點使人不放心,人體的比例整個地錯誤了,腿太短,臂膊太短,而兩隻悠悠下垂的手又是很長,那白削的骨節與背後的花布套椅相襯下,產生一種微妙的,文明的恐怖。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眾生相,領略人生百態

張愛玲對人物事物的描寫,入骨三分。黑塞的描寫倘若單獨拿出來欣賞,這種程度莫泊桑也能夠寫出來。他和村上春樹對人物重點是心理和情感的刻畫,若說他們是畫骨師,那麼張愛玲就像畫皮師,通過人的面相,直接刻出人物的形象。她的描摹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甚至能從她的作品裡看到中國古典文化的影子。

張愛玲對另一幅畫的描寫:

一八六四年所做的僧侶畫像,是一個鬚眉濃鷙的人,白袍,白風兜,胸前垂下十字架,抱著胳膊,兩隻大手,手與臉的平面特別粗糙,隱現冰裂紋。整個畫面是單純的灰與灰白,然而,那嚴寒裡沒有悽楚只有最基本的,人與風雹山河的苦鬥。

張愛玲的描寫大都帶有個人情感,所以,她的描寫才會這麼突出。

  • 卡勒德.胡塞尼《追風箏的人》中對奴僕哈桑的描寫

他的臉很像木頭刻成的中國娃娃,鼻子大而扁平,雙眼眯斜如同竹葉,在不同光線下會顯出黑色、綠色,甚至是寶石藍。我依然能看到他長得較低的小耳朵,還有突出的下巴,肉乎乎的,看上去是一團後來加上去的附屬物。他的嘴唇從中間裂開,這興許是那個製作中國娃娃的工匠的工具不慎滑落,又或者由於他的疲倦和心不在焉。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眾生相,領略人生百態

胡塞尼對人物的描寫總是虛實結合,通過想象,讓人物躍然紙上。

另外一個是咧嘴而笑的外國佬,臉龐像牛頭犬,嘴巴叼著香菸,連珠炮般叫囂了幾句。

  • 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對基季的描寫

每當他想起她時,他能生動地想象出她的全貌,尤其是那長著淡黃秀髮的可愛腦袋,在勻稱的少女肩上左顧右盼,讓人感到一股孩子般的清純。天真的臉部表情加上優美的體態,使她具有特殊的魅力,這一點他清楚地記得。而每每令人意外驚喜的,是她那溫柔、安詳而誠實的眼神。特別是她的微笑,總是把萊溫帶進奇幻的世界,令他如痴如醉。彷彿回到了童年時代難得的美妙時光。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眾生相,領略人生百態

列夫托爾斯泰對於人物的描寫並不是直接地描寫,而是通過側面,通過細節,就像是先打好了輪廓,以後的日子裡對人物進行一步步的刻畫,不急,有的是時間,有的是能夠表現人物的事件。

這是對基季懷孕期間的描寫:

她的嗓音與目光一樣,帶有一種溫柔、認真的情調,這是始終全神貫注於一種開心的事的人所常有的。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眾生相,領略人生百態

對基季幫孩子洗澡的描寫:

她一隻手託著仰面躺在水中、兩條小腿亂踹的胖兒子的頭,另一隻手用海綿藻擦子在他身上快速地擦著,因而她手臂上的肌肉有節奏地鼓動著。

通過三個時期的描寫,可以洞察基季的一生:認真,美麗,務實,正直的女人的一生。

  • 雨果《巴黎聖母院》中對埃斯梅哈爾達的描寫:

再不幸的馬車裡,坐著一個少女兩手反綁在背後。她穿著襯衫,長長的黑髮紛亂地披在他的脖子上和半裸的雙肩上。在這些象形波浪的、比烏鴉的羽毛還烏亮的頭髮之間,看得見一條灰色的、多結的粗繩子,摩擦著她細膩的皮膚,纏在不幸的少女的脖子上,就像是一條蚯蚓纏繞在一朵花上一樣。她的脖子上掛著一個飾有綠玻璃片的小符咒。那些站在窗口上的觀眾,還能看見車子裡面她的裸露的腿,她試著把他們縮藏起來,彷彿是由於女性的最後本能。

雨果的文學作品無疑是偉大的,讀他的作品,我們能夠很快進入情景。氛圍、人物形象、情節都無可挑剔。就像此句中的埃斯梅哈達被遊行示眾,那場景彷彿就在眼前。

千千萬萬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如今紛繁複雜的社會,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看著不同的人,也許,我們就是“千面人”。

看著這些名家手下對人物的描寫,或許會給我們巨大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