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開心麻花出品的影片,似乎分成了兩個派別,一派是充滿嬉笑咧著嘴的“開心”,一派是不乏怒罵擰巴著的“麻花”。

“開心”年年有,“麻花”不常見。自2016年一炮而紅的《驢得水》之後,時隔三年,編劇導演周申、劉露攜演員任素汐帶來了又一部話劇改編的影片《半個喜劇》。

這部聚焦當下社會的影片,通過幾位年輕人對生活所秉持的不同態度,戲劇性地展現了謊言與真誠的碰撞,權勢與尊嚴的較量,前途與理想的取捨,愛情與身份的權衡,但其核心依然是萬年不變的遵循自我。

而作為劇改影片,《半個喜劇》也難免出現常見的問題,結構前後失衡、人物動機含混、衝突過於抓馬,表達全靠對白,再加上鮮有亮點的鏡頭語言,不得不說只能算是半個電影。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半個喜劇》海報


影片起始段落單看還算可圈可點,這段關於渣男鄭多多聯合好友孫同欺騙女友莫默並隱瞞未婚妻高璐的兩天一夜“大戲”中,節拍緊密,轉折頻發,用喜劇常見的誤會與巧合疊加,快速而清晰地介紹了主要角色關係,展示了基本事件矛盾,並揭示了部分人物性格。

導演將這一系列人物安排在同一時間段接二連三地出現在同一場景內,而他們之間不僅有著對方未知的身份,還帶有無法調和的矛盾,這種“不可相見性”便導致在住宅這個狹小空間內需要產生謊言、誤解、錯位,於是便有了臥室的交換,陽臺的躲藏,以及廚房和浴室內的交替出現,進而促成了有意的身份轉移,又預埋了無心的後續衝突,甚至還阻擋了過早的危機爆發。

人物間信息不對稱導致了一連串啼笑皆非的情節,製造了強烈的衝突效果,併成功地在某些關鍵的轉折處,讓觀眾上一秒還緊張地為真相即將暴露而捏了一把汗,下一秒就因人物錯上加錯的見解而爆笑,極其符合心理預期。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鄭多多在家約會莫默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高璐與莫默撞見,孫同慌忙打圓場


然而,這種開篇便有一連串角色悉數登場的設置,對於人物主次之分的拿捏就顯得格外重要。不論是從事件的驅動還是實質戲份的比重上看,鄭多多都是這一幕中不折不扣的男主角。好友、女友、P友、未婚妻,再加上好友的母親,眾多角色圍繞著鄭多多,從不同的側面緯度通過對比映襯凸顯了他的人物性格,油滑、頑劣、自私、無責任感。

在開端處便如此多層次地展現,明顯地為鄭多多強調出了整部影片男主角的分量,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後續情節中鄭多多戲份不僅突然銳減,其負面特性也絲毫沒有實質改變,甚至在進展和高潮時反而變本加厲。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得手後興高采烈的鄭多多


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他並非真正的男主角,他只是有著自己次情節的配角,併成為主角障礙的製造者之一,而結尾處他與高璐的再次出現,便是典型的次情節結局補充形式。

那麼問題便產生了,在影片建置的基礎階段便如此著重展現次情節與配角,使得觀眾極易誤認配角為主角,那必然會導致在真正主角的遲到顯現時帶來強烈的斷裂感和混亂感。

而這種主次顛倒後的無法過度承接,使得導演只能便強行使鄭多多在女主角莫默的感情旋律中戛然而止,這便導致了第一幕複雜撕扯的尾聲中,莫默作為一個海歸、銀行白領、年近30的獨立女性,爆發出與其身份不符的情緒失控——聽聞自己的“一夜”男友已訂婚,就憤然持刀奪門而出,回來得知這兩天都被耍得團團轉,便口無遮攔地痛罵孫同,並喪失理智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持刀奪門而出的莫默


這種戲劇性設計雖強化了衝突,達到了一定的喜劇效果,也試圖在展現莫默的直爽單純,但實則呈現出了一種與角色年齡、經歷和職業所相悖的誇張和魯莽。特別是以此作為與真正男主角孫同產生聯繫的過度段落,顯得十分生硬和做作,迫切地追求“格式”上的嚴絲合縫,反而更為虛假。

於是不可避免地,這種強行設置的分離與連接,使得孫同與莫默展開的戀情於情於理都顯得毫無基礎可言,有著一種趕鴨子上架的狀態。

尤其在前段的情節中,孫同三句話不離高璐,使得我們都和他母親一樣質疑其是否對高璐有著暗戀情結。但轉眼間,孫同只是與莫默有了一次意外相遇,一起鬥了個渣男喝了杯酒,便突然產生了天雷勾地火式的愛情,實則令人咋舌。而莫默展現出來的那種耿直不屈口下無情與堅持自我,甚至不得不讓人懷疑孫同是個感情上的抖M。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孫同幫莫默鬥渣男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孫同曖昧地看向莫默


至於莫默的緣由,若因她喜歡會樂器的異性,而孫同恰好會彈唱,那過於簡單粗暴,若因她被催婚被騙而飢不擇食,那更是對角色價值觀的降格。

而導演似乎也無暇做出解釋,總之愛情是主角必須承受的兩難之一,它必須存在,當下必須甜蜜,未來必須不堪。於是便在二人同居的情節中不遺餘力地開著葷段子,用極其膚淺的、拙劣的手法設法來彌補二人戀情中的巨大空白,似乎支撐他們關係的只有性。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也正是這一段落的無力,造成了整部影片中最為嚴重的節奏偏差、結構失衡。這種瑣碎的、不痛不癢的、流水賬似的情節,與之前戲劇性衝突頻發的序列形成巨大落差,突兀地彷彿插播了一段愛情MV。

尤其當二人參加音樂節的情節突然而至,新褲子的《你要跳舞嗎》驟然響起,MV的氛圍瞬間爆棚,整個影廳都隨之變成了巨大的KTV包間,令人目瞪口呆,而大半段歌曲的播放和現場剪輯,不禁讓人懷疑摩登天空是否參與了此片的投資。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孫同和莫默在音樂節


這種明顯的對邏輯根基的模糊與忽略,動機與行為的不完全匹配,會為人物的危機處理帶來難以自洽的漏洞,進而使得人物選擇的力度驟減,說服度降低,無法達到情緒的頂峰,整個影片的價值觀傳達也會被順勢削弱。

於是,當孫同面對職業前途與親情的壓力逼迫之下,他一度對愛情的堅持便顯得虛弱而蒼白,何況這段戀情只有短短7天或者更長一些的時日,而更不合情理的是,兩人在醫院的劇烈爭吵涉及的內容和深度卻看起來彷彿已有7年的親密關係一般,再一次為了讓人物說出“觀點”而強行製造戲劇性衝突。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到此我們也終於明白,這段關係的發生實則無關乎愛情,莫默這個角色所秉持的“坦誠”與“自我”,只是用來對照鄭多多之流的敗壞不堪,藉以提醒孫同不該承擔的壓抑隱忍,託其之口來直接表達影片的主題。

這完全是打著愛情旗號的雞湯外賣。

而孫同作為主角,幾乎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內,都是被動的、壓抑的、受挾制的,完全不具備任何意志力和驅動性。一面是多年同窗鄭多多,為其介紹工作、提供住所,儼然一副恩人的姿態頤指氣使;一面是來自老家的母親,為保其北京戶口不惜送禮賣房、裝病要挾,用親人的名義粗暴干涉。在這波纏繞著前途與身份、來勢洶洶的洪流中,孫同毫無掙扎,如殭屍般被裹挾前行,而唯一一次對內心慾望的微小觸及也只是曇花一現,在強大的外力壓迫下瞬間粉碎,將他映襯得更為失敗無能。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鄭多多喝令孫同與莫默分手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母親為北京戶口與孫同爭論


這樣的角色設置實則相當不討好,性格毫無閃光點,行為毫無主動性,一味地被虐,一味地隱忍。觀眾若對其產生憐憫,會不自覺地在劇中探求可以解決困境的方法,勢必會對“兩難之選”的底層邏輯發起質疑;觀眾若對其產生理解,便會同樣飽受壓制產生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期待爆發式的高潮來得以排解。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疲憊不堪的孫同


神奇的是,導演居然將這兩部分都展現了出來,孫同面對北京工作和北京女友,看起來不論選擇哪個,一紙戶口在未來都不會是問題,而他依然在糾結彷徨,由此可見,戶口從來不是癥結所在,如同愛情一樣,又是導演套在核心觀點上的一層罩子。

不是愛情,不是戶口,孫同真正要爭取恰恰是他作為主角所一直缺失的“主動性”,於是在其母親呵斥“這是你自己選的。”之後,孫同在鄭多多的婚禮上傾瀉出了所有的憤怒,第一次遵循了內心的選擇,揭穿了謊言,挑戰了權威,重拾了愛情,甚至在結尾實現了夢想。

《半個喜劇》——偽loser的半個爽片

孫同勇敢說出真相


雖然這一場景給予了觀眾很大的心理補償,似乎也打動了不少在生活中備受困擾的年輕人,但依然是情緒大過事件,口號響過行動,主角只是發洩了一番,便可如願從“水溝”裡爬起一步登天,獲得愛情和事業,似乎這一切都早已準備就緒,只等他來選擇,不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代價,如同隱隱地存在著一位老神仙,只要主角誠實地一開口,便立刻使其擁有金斧子,成為人生贏家。

這種高潮和結局的設計,使得影片在這一刻完全成為了偽loser的心理爽片,其理想化的程度堪比童話故事。不過對於故事來說,尋求一層精神安慰也未嘗不可,只是切莫像鼓吹《小丑》一樣,談什麼現實與深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