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為什麼會投降?裕仁:我們並不是屈服於原子彈!

今年是抗日戰爭爆發80週年,關於80年前的那場戰爭,我們如今有很多的感慨。感慨為什麼日本那麼小一個國家就可以侵佔中國的半壁江山,感慨為什麼抗日戰爭整整打了八年之久,等等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去反思。近年來,很多人都提出了一個想法,如果不是美國投向日本的那兩顆原子彈,抗日戰爭是否會提前結束?

二戰日本為什麼會投降?裕仁:我們並不是屈服於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造成大量平民和軍人傷亡。一週以後,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頒佈投降詔書,日本無條件投降。

從今天來看,日本投降好像跟美國投放原子彈有著巨大的關係。但是在1946年,日本召開戰敗一週年會議上,日本天皇說的一番話,卻否定了這個觀點。

二戰日本為什麼會投降?裕仁:我們並不是屈服於原子彈!

在那次大會上,日本裕仁天皇在總結這場戰爭的時候說:“縱觀日本歷史,對外發動戰爭已經不是第一次失敗了,在白江口、在朝鮮戰場戰敗後,日本都迎來了社會的轉折點。諸位大臣應從這點考慮,應當明白日本今後要走的路了。”

裕仁天皇說的白江口,就是指在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時期),日本人想要佔領朝鮮半島。日軍率4萬2千人,戰船1000餘艘和唐軍1萬3000人,戰船170艘,在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兵力、船艦皆數倍於己的倭國水軍打得大敗。

二戰日本為什麼會投降?裕仁:我們並不是屈服於原子彈!

此次戰敗後,日本開始積極向唐朝學習,並迎來了日本社會重大的轉折點。社會發展迎來了一個高峰期。

朝鮮指的是,明朝時期,豐臣秀吉率領日軍進攻朝鮮。結果還是被明朝軍隊打敗。由此,日本又開始學習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直到美國敲開日本的大門後,日本才開始向西方學習改革,並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

從甲午戰爭開始,日本侵略的野心就不斷的膨脹。先是控制了朝鮮半島和臺灣,接著以朝鮮半島為跳板,開始侵略我國東北地區。九一八事變後,便開始對中國進行侵略,直至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二戰日本為什麼會投降?裕仁:我們並不是屈服於原子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別是抗擊日本侵略者這一方面。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說過:“如果中國因為沒有外援而投降,這將意味著日本將從中國抽調出一百多萬軍隊。而這些日本人則將會像野獸一樣撲向東南亞和澳洲,向北撲向蘇聯,然後和德國人在蘇聯會師,這意味著什麼,恐怕只有上帝才知道。”

二戰日本為什麼會投降?裕仁:我們並不是屈服於原子彈!

由此可見,日本裕仁天皇話外之音似乎是說日本在中國戰場陷的太深,才導致戰爭最終失敗。並不是因為美國投放的原子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