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這隻鴨,夏天!我們來年再見吧!”

處暑 |“吃了這隻鴨,夏天!我們來年再見吧!”

立秋過去了半個月,太陽的炙烤逐漸散去了熱度。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8 月23 日前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含有躲藏、終止之意,“處暑”表示炎熱暑天即將結束,氣溫將逐漸下降。

處暑至,暑氣止,像是秋天的一雙手,扼住了暑氣的喉嚨。暑氣落荒而逃,遁入草木山林,於黑暗無聲處枯萎,如一記休止符,停在了處暑這個段落。

處暑 |“吃了這隻鴨,夏天!我們來年再見吧!”

●北方氣溫下降

處暑時分,在冷高壓的影響下,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的雨季宣告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每當冷空氣來臨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風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

●南方“秋老虎”

在南方地區,剛剛感受到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如果“出伏”以後繼續出現“秋老虎”,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

處暑 |“吃了這隻鴨,夏天!我們來年再見吧!”

處暑三候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一候鷹乃祭鳥。

指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並且先陳列如祭而後食用。

●二候天地始肅。

指接著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時有“秋決”的說法,即是為了順應天地的肅殺之氣而行刑。《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即是告誡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

●三候禾乃登。

“禾”指的是黍、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開始秋收。

處暑 |“吃了這隻鴨,夏天!我們來年再見吧!”

處暑習俗

●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處暑 |“吃了這隻鴨,夏天!我們來年再見吧!”

●開漁節

對於漁民來說,處暑後是漁業收穫的時節,在浙江沿海一帶會舉行一年一度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處暑 |“吃了這隻鴨,夏天!我們來年再見吧!”

●吃鴨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處暑 |“吃了這隻鴨,夏天!我們來年再見吧!”

吃了這隻鴨,就跟夏天說拜拜了!不說了吃烤鴨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