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講解——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 一、為什麼會有白天、黑夜的交替?

由於地球既不發光、也不透明,因此太陽只能照射地球的一面。太陽照射的那一面即為白天,另一面為黑夜。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因此白天、黑夜不斷地交替。

專題講解——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圖1 地球晝夜的交替

  • 二、為什麼白天、黑夜的時長會有變化?

因為地球自轉的平面(赤道面)與公轉平面(黃道面)之間存在著一個夾角:黃赤交角,23°26′,因此太陽直射點會在北緯23°26′和南緯23°26′之間往復移動,太陽直射點照射哪個半球,那個半球的白天會更長,因此是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導致了晝夜長短的變化。

專題講解——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圖2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 三、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晝夜長短的變化,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有關,即與季節有關:

①春分-夏至:太陽直射點從赤道向北移動,移動到北迴歸線,北半球所有地區的晝長≥12小時,且逐漸變長(晝長≥夜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北極點附近出現極晝現象;

②夏至-秋分:太陽直射點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移動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區晝長逐漸變短(但晝長≥夜長),但仍然≥12小時;

③秋分-冬至:太陽直射點從赤道向南移動,移動到南迴歸線,北半球所有地區晝長≤12小時,並且逐漸變短(晝長≤夜長),且越往北,晝越短,北極點附近出現極夜現象;

④冬至-春分:太陽直射點從南迴歸線向北移動,移動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區晝長逐漸變長(但晝長≤夜長),但仍然≤12h。

專題講解——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圖3 晝夜長短的變化

  • 四、如何根據晝長,計算日出、日落時間?

在一天當中,正午12:00時會被太陽直射,因此正午

12:00便是晝長的平分線,因此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公式為:

①日出時間=12:00-晝長÷2,晝長越長,日出越早;

②日落時間=12:00+晝長÷2,晝長越長,日落越晚。

專題講解——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圖4 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