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大家好,我是看劇看片愛扯閒篇兒的禹飛。關注我!我們一起閒談影視劇裡的周邊瓜。最近,大家一定會被一部劇的慢節奏逼瘋,《清平樂》必須擁有姓名。之前《知否》的成功,讓觀眾忍不住作比較。雖然都是正午陽光出品,都是張開宙導演,都是講的宋朝那些事兒。但是如果你帶著對《知否》的期待來看《清平樂》,那你一定會失望。一曲《清平樂》唱不出《如夢令》的憶仙姿。如果說《知否》是宅斗的市井之氣,那《清平樂》就是朝斗的暗流湧動。《清平樂》中的女子,困於四方城,心裡有兒女私情,更有家國天下。劉太后就是這樣的女子,後面的曹皇后不過接棒罷了。劉太后有哪些過人之處?她的厲害可不是宮鬥那麼簡單,朝堂上都群臣更是不在話下,還有那個不省心的趙禎。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欲得他人之懼,先有攝人之能;欲得他人之敬,先有服人之德。”

不知劉太后當初出於何種考慮,竟為兒子趙禎選了一個不太聰明的郭皇后。趙禎的對這位皇后的評價是“莽悍婦”。他曾拿皇后當槍使,藉著喜歡京城梁家鋪子的梅子,讓皇后學著做,還借她的口,讓劉太后知道他眷戀兒時李順容做的梅子。再次吃到,彷彿那種熟悉的味道又回到宮中。劉太后氣得差點失了威儀,還是身邊的近臣聽出端倪,打翻了盤子來解圍。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本來婆媳關係就一般,因為郭皇后對於緩和太后母子關係毫無助益,還時不時火上澆油。可是當郭皇后來找劉太后哭訴的時候,老太太還是耐著性子聽了。郭皇后埋怨兩年前,是她迫皇帝娶了自己,可是如今皇帝對她連相敬如賓都沒了,其他妃嬪更是看輕她。郭皇后覺得胸中憋悶,不知如何是好。

太后也不得而知,只是反問郭皇后,是想讓官家下旨廢后,還是挑唆他們母子相殘?“我能讓官家娶你,但是沒有辦法讓他愛你;我能給你中宮之位,卻給不了你中宮之尊。無才無智,又不賢不順。”隨後,太后差人,遞給郭皇后一本《論語》。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郭皇后想過太后的許多種應對,萬萬沒想到是讓自己多讀書。不甘心的她,繼續哭訴內心憤懣難抑制。這太后就更不願意聽了,誰沒有壓抑之事?轉而告訴郭皇后,“欲得他人之懼,先有攝人之能;欲得他人之敬,先有服人之德。讀書未必能治國,但能修身靜心。”雖然勸郭皇后多讀書,但劉太后也明白講明,郭皇后無治國之能,能靠讀書修身養性實屬不易。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郭皇后是典型的德不配位。雖然位列中宮,但才學、德行、樣貌沒一樣能拿出手的。而且野心還不小,既希望後宮嬪妃對她畢恭畢敬,又希望皇帝對她愛慕不已,可她自己能力不濟,跑去找太后搬救兵。太后是領她進皇宮並賜她後位的人,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郭皇后在皇宮裡別說收斂心性了,仗著皇后的頭銜越發跋扈了。

劉太后自己和小皇帝的關係都尚且需要費神,哪還有閒心去管郭皇后。何況郭皇后早已是“扶不起來的”,太后料定她不會讀書,拿本《論語》打發她罷了。

“想留在宮裡就要想辦法讓皇后和她周圍的所有人都相信你敬她,重她,服她。”

眼瞧著郭皇后是指望不上了,劉太后要物色一個信得過、且兒子也喜歡的女子。她能去把太后的旨意潤物細無聲地傳達給官家,彌合母子之間的嫌隙。這個人沒有比苗心禾更合適的了。禾兒是官家乳母的小女兒,自幼和趙禎一起長大,而且很少喚趙禎“官家”,只記得他是六哥兒。官家身邊最難能可貴的人就是不把他當皇帝,只把他當親人的人。這點恐怕沒幾個人能做到。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那麼禾兒的心在趙禎身上嗎?自然是的。韓琦、王堯辰金榜題名,殿前面聖。劉太后帶著後宮佳麗一起看熱鬧,特意問禾兒看上哪一個,結果她誰也看不上。滿眼滿腦子都是一代君王的女子,怎能看上天底下的其他男子?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不久,劉太后就時常把禾兒叫到自己的寢宮,悉心調教。太后看書,禾兒剪花鈿。剪好了,還命人把花鈿放進金漆木盒裡,再帶上幾樣精緻的點心,讓禾兒親自給皇后送去。小小年紀的禾兒,怯怯地站原地一動不動。劉皇后看穿了她的心思,“皇后是六宮之主,想留在宮裡就要想辦法讓皇后和她周圍的所有人都相信你敬她,重她,服她。”

禾兒心裡只想著他的六哥,哪裡懂得攻城先攻心,左右逢迎?但劉太后太知道了,她臨朝前只是位階很低的美人,她能在家世、背景都不一般的妃嬪間周旋,最後成為垂簾聽政的太后靠的自然是才華斐然。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郭皇后德行暫且不說,她身居後位,掌管六宮。禾兒成為皇帝的女人,自然要歸皇后來管,與她搞好關係,禾兒不會吃虧。劉太后也是真心疼愛這個單純的小姑娘,不然也不會把自己畢生的“宮鬥秘訣”傾囊相授。另外,劉太后也提醒禾兒,只是讓和皇后及他周圍的人相信,未必是出自真心的交往。而且來自周圍人的神助攻才是關鍵。

儘管禾兒的母親許氏一直不希望女兒被鎖宮闈,可禾兒已經自己投進了趙禎的懷抱。從此幽幽深宮,困與不困,苦樂甘甜,她都只會望向官家一人。

一個縣令要辭官丁母憂,朝堂上再起波瀾,她只問, “已經過午時了,你們不餓嗎?”

趙禎通過八大王得知劉太后並非生母,去皇陵見生母又未果,於是耿耿於懷。一日朝堂上,有大臣上奏,說負責修繕瀚海堰的范仲淹要辭官回家為母守喪。官家藉此發表有關孝道的慷慨陳詞。八大王聽出官家的弦外之音,幫著指桑罵槐,說羔羊尚且知道跪乳,何況人呢?劉太后的親信呂夷簡與之抗辯,說文人士大夫學什麼禽獸的舉動?氣得八大王差點要犯羊角風。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眼瞧著爭辯已經佔了上風,劉太后才開口發問,為何一個縣令要丁母憂,怎麼讓官家、王爺、參知政事在朝堂上辯了那麼久,“已經過午時了,你們不餓嗎?”然後給了一個兩全之法,她提到范仲淹曾經劄子裡提過張綸也善修建海堰,因此他可接替范仲淹。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朝堂之上,劉太后一句體恤大臣的用餐提醒,正式她處世哲學的高明之處。拉攏了的朝臣的心。至於官家的發難,她只當是半大小子和老孃擰巴,置之不理。重要的是解決忠孝不能兩全的難題。張綸是范仲淹曾經推薦的,並非太后親信,方才顯得公正。何況張綸也有真本事,能保證修建海堰這一民生工程得以繼續,造福百姓。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劉太后的風輕雲淡,恰恰顯示出幼年趙禎作為帝王尚需歷練。至於生母之事,劉太后並未直言,而是通過自己的近臣任守忠傳話給官家身邊的張茂則。張茂則是罪臣之子,從小就經歷了朝堂的風起雲湧,也甚至劉太后的霹靂手段,他勸官家,“大宋不可以沒有官家,也不能沒有太后,但可以沒有李順容。”趙禎是何等通透之人,他顧忌生母,自此奮力勤勉,他覺得有朝一日,他會等到盡孝生母的一天。但天意往往不遂人願!

久旱不雨,到底是誰失德而降災?

劉太后臨朝十年,大宋一直風調雨順,就在官家成年,政權交接之際,天降大旱,蟲食桑苗。官家為此去開寶寺玉清昭應宮反省月餘,寄希望於祖宗神明指點一二。這期間,劉太后陳疾復發,朝中事務插手不多。官家前去探望,母子之間關於大旱乃皇家失德所致針鋒相對。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官家走後,劉皇后也捫心自問,她覺得自己對得起大宋,也替先皇守住了這幅江山。唯一對不起的就是官家生母李順容。真奇異果、金銀玉器,許許多多的賞賜送往先帝皇陵李順容處。

朝堂之上,劉太后率先自省自責,今後朝堂她將“不得鬆懈”,明示官家獨攬朝政為時尚早。宰相王曾則覺得是輔臣無狀,朝臣不賢。官家馬上回護,這是趙禎第一次在朝堂上表達自己是社稷之主,萬民之君。唯願君臣共同夙夜勤勉,以答天戒。群臣在張相、王相的帶領下,心向官家。劉太后隱隱感覺到權力交接的危機。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說來也巧,這次朝堂上的群臣表忠心不久,天降甘霖,驅去暑熱。到底是誰失德而遭天譴呢?恐怕這樣的結果,大家都會覺得是太后遲遲不把權杖交還給成年的官家所致吧。官家頗有城府,求雨如願,他沒有去跪拜神明,而是對外聲稱,自己要十倍發奮,盼早日能獨立朝堂。

得知自己時日不多,她決定放手一搏,考驗人心

元旦前夕,容妃薨逝。劉太后只說,“元旦大朝會,萬國來拜,萬不能失了儀”,她身體不好久不去了。要命的是,她還命人把李順容去世的消息告訴了官家。此舉算是對趙禎的考驗。劉太后自知時日不多,官家早晚要獨自坐在權力的頂端,做一個戒掉情緒的仁君。縱然未能盡孝的生母的撒手人寰,縱然內心悲痛萬分,但在莊嚴喜慶的時刻,只需要一個彰顯大宋國威的官家,至於痛哭流涕的兒子,那是平常百姓家的。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至於李順容的殯葬禮儀,劉太后也置氣了。她不甘心,二十多年的養育之恩抵不過未曾見過幾次面的生母!呂夷簡冒死勸諫,說動了劉太后。一個“愧”字,不單單是官家的心結,也是劉太后的心結。人都不在了,再高規格的禮儀都是做給活著的人看的。劉太后還沒老糊塗,她為自己的身後名留了餘地,晉升李順容為宸妃並厚葬她。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其實劉太后也是將死之人,作為封建男權社會里的女性統治者,她因女兒身而才能不得見而苦悶。她也希望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圓滿句號”,所以提出穿袞服祭祖,這也是她給官家出的最後一道難題。她也想在臨死前看看,自己辛辛苦苦教導多年的養子在大權在握後會不會翻臉不認人,會不會完成她最好的心願。此舉官家處理得當,將得仁君美名,算是劉太后為兒子獨攬朝政做的最後鋪墊;處理不當,也讓她和群臣看清趙禎的真面目,自然也為前朝買下禍根。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官家最後親自來告訴劉太后,同意她著稍作改動的袞服祭祖。劉太后驚訝之餘,也慨嘆趙禎並非愚孝之人,只是讓大臣以為他是那樣的恭孝之人罷了。否則大朝會上,官家不會內心早已翻湧,表面還平靜如止水。一個帝王能撇去了私情,以大局為重實屬不易。劉太后守了十年的朝堂可以放心地交給官家了。

《清平樂》:劉太后的這些話,聽懂了受益匪淺

趙禎年幼登基,劉太后垂簾聽政。孤兒寡母、前朝後宮,不管有多少朝臣謀算拉攏,結黨亂政,劉太后都用她的才能將那些變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判監下獄……她雖然在整部劇中只出現了6集,但她光芒難掩,也顛覆了以往影視劇對她“狸貓換太子”的黑化,是命運選擇了她在中國歷史上留名。作為女人,她一生無子女,卻得真宗寵愛。作為養母,她厚待養子生母,悉心教導,成就一代仁君。孤兒出身的她,無孃家可靠。她的一生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才能與智慧,膽識與魄力。

*原創不易,感謝大家的支持。加關注,不會錯過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