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西安交通大學:

交大的“交通”二字,最早卻能追溯到《周易·泰卦》中“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一語,大有“苞括宇宙,總攬人物”的氣概,就連各所交通大學4月8日的校慶,也隱喻著“四通八達”“經營四方”的胸懷。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地處在十三朝古都西安、位於中國版圖幾何中心一帶的西安交通大學,更是有種時間與空間上的厚重感——從1896年的南洋公學,到1959年的西安交大,她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從風雲際會的黃浦江畔,到歲月滄桑的興慶宮前,她的足跡橫跨大半個中國。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興慶公園,西安交大的“後花園”。在西安城裡,每一處地名都是詩意的。西安交大的興慶、雁塔、曲江三大校區,分別對應著楊貴妃“沉香亭北倚闌干”的興慶宮,玄奘譯經藏經、開壇講法的大雁塔,和士子登科後“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曲江池。在被遺蹟簇擁著的交大校園裡上課,恍然間總有種古人“負笈遊學入長安”的穿越感。而校內的佈局,同樣有著身處古都的方正和大氣——興慶校區的南門、北門之間,一條中軸線縱貫整個矩形校園,交大的地標性建築:思源活動中心、主樓、錢學森圖書館、騰飛塔、中心一樓……自南向北綴連其間,西交的校風嚴謹,大抵連樓宇都是排列有序的。中軸線兩側的道路和建築,則頗有中式美學的對稱性。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俯瞰交大,自上而下分別為:四大發明廣場、錢圖、騰飛塔、理科樓、北門。每年春天,櫻花東道、西道上的櫻花都會如約而至,夾道皆是一片紅雲繚繞,遙相輝映。西安人看櫻花,以樂遊原上的青龍寺最知名,但再向北走兩步進入交大校園,除了良辰美景,更添了一份“聽青春迎來笑聲羨煞許多人”的少年意氣。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錢學森圖書館週邊的櫻花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交大花木的繁茂,大多要歸功於早年曾在日本留學的彭康校長。交大西遷至此後,他帶人在校內處處種花植樹,立志“要讓交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除了“春季限定”的櫻花,交大還有春天豔若天仙的牡丹、初夏味道不可描述的石楠、寒風中幽香襲人的臘梅……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錢學森圖書館,一面是銀裝素裹,一面是春暖花開。交大人對梧桐是有感情的,它們帶著來自南方的印記,在西北落地生根,廕庇著道旁俄式風格的紅頂實驗樓。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不同季節彭康路兩旁的梧桐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走在彭康路上的西遷老教授們

走到校園盡頭,北門外的興慶宮,算是交大人的“後花園”。據說當年西遷之後,興慶宮裡的興慶湖,就是交大師生一點一點挖出來的,因而上個世紀興慶公園付費開放,唯有交大人可以憑學生證免費出入。

請將屏幕橫過來看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然而,無論是春天的櫻花、秋日的梧桐,還是巍峨的主樓、雄偉的圖書館,都無法代表交大。象徵這座“西北高樓”的,只能是一甲子之前,那場跨越大半個中國的浩蕩“西遷”。從黃浦江畔,到興慶宮前對於每個西交學子而言,“西遷精神”和母校幾乎能劃上等號——都是那個聽了百八十遍、耳朵起繭,回想起來卻心馳神往、熱淚盈眶的存在。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雪夜西安交通大學北門

西安交通大學(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簡稱西安交大、西交大,位於陝西省會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的副部級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七五”“八五”重點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劃牽頭高校,九校聯盟(C9)、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計劃、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發起高校,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理事長單位,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中國三所開設少年班高校之一。

學校是中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肇始於1896年盛宣懷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本就誕生於民族危亡之際,素來以“實業興國,儲才興邦”為傳統,以天下興亡為己任;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這座立足上海黃浦江畔的名校,更是被稱作“近代工程師和科學家的搖籃”。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1959年定名西安交通大學。2000年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併入。2017年學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列全國第二,2018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總數列全國第一。

截至2019年9月,學校興慶、雁塔、曲江、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四個校區佔地約8000畝;設有26個學院(部、中心)、9個本科書院;擁有博士後流動站2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2個,專業學位博士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7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列全國第七;15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2個學科進入前1‰;教職工6100多人。截至2018年,在校生40300多人,其中研究生19600多人。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校園裡的彭康像

到1955年,為了響應國家支援西北的號召,交通大學開始了一場揹負著國家希望的大轉移——校長彭康帶著交通大學五位最德高望重的教授,遠赴西安勘察,一眼就相中了城外東南方那片沃野千里的農田,即是今天西安交大的興慶校區;此後,上千名交大師生及家屬,聚在上海的徐家彙火車站,義無反顧地踏上“西遷專列”,去往了時代最需要他們的地方。當時的西安,早已散去了十三朝古都的繁華,全城沒有一條水泥路,最繁華的東大街上還沒一座像樣的房子。交大初建時更是“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街”,打個電話要去鐘樓附近,進趟城只有咸寧路上的7路公交;而當時的開學典禮,上千名學生擠在“草棚大禮堂”的長條凳上,聽完整場意義非凡的講座。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1956年9月在西安舉行首次開學典禮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歡送首批遷校教職工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50年代交通大學北門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交通大學六十一週年校慶紀念大會

學生孤身一人,大可行走四方;教授們卻是拖兒帶女,舉家西遷。西遷中最年輕的陳學俊教授,與妻子一同註銷了上海戶口,捐贈了牯嶺路上的房產,斷絕“後路”,毅然跟隨交大西遷;當時已年近花甲的鐘兆琳教授,夫人病留上海,卻堅持隻身奔赴西北。這些大多來自江浙滬一帶的師生,為古城西安注入了新的生氣,正如隨校西遷的校醫沈雲扉所云:“十萬健兒湖海氣,吳儂軟語滿街喧,何必憶江南?”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內

儘管條件艱苦,交大師生在西遷時期卻沒有少上一節課,也沒有少做一場實驗,此後更是在全國率先開出了無線電、計算機、自動化控制、核反應堆等新專業。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涵英樓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夜色中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米蘭樓

2019年9月,由教育部與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以西安交通大學為核心的國家級項目“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正式投入使用;學校成為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理事長單位。創新港單人單間的研究生宿舍,堪稱是豪華級的“別人家的宿舍”。元旦跨年時,當涵英樓的燈光逐層亮起,彷彿是宣告著一座“智慧殿堂”的煌煌升起,引得天下學子無不心潮澎湃,頓生嚮往之心。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創新港主樓前,從中軸線向南望。更可貴的是,西交的創新港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大學”。以“港”為名的新校區,一校即一鎮,校內有專門為企業開放的區域,部分的學習資料也對外界共享,打通了校園與社會的屏障。因而創新港之於交大,不是隔絕世外、閉門讀書的“避風港”,而是正當長風破浪、揚帆而起的“啟航港”。翩翩長安少年郎西安交大的校風素來是低調而務實的,交大也總被譽為“能在浮躁世界中放下一張平靜書桌的地方”。處在擁有43名兩院院士(不含已故)、近百位“長江學者”的交大校園裡,“沉迷學習”是件自然的事。以至於交大學生連約會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往往也是主樓或圖書館,儘管校園中不乏像胭脂坡、東花園那樣的“僻靜角落”,但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堂堂正正地“約波自習”,才是交大人戀愛的理想狀態。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工業設計系教室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交大老教學樓外的紅楓

而在科研之餘,交大的學生在社團活動上可謂是“文武雙全”。文是辯論。印象裡總是旁徵博引、文采飛揚的辯論賽,在這裡又被賦予理工科院校強大的邏輯性,交大的辯論隊素以“鐵立論、快反應、美意象”著稱,在千禧年前後的巔峰時期,曾經連續摘得國家級辯論賽的桂冠,更是從中走出了路一鳴、樊登兩位國民偶像。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每年的五月中旬,交大都會參與主辦“灞河競渡”賽艇挑戰賽,古老的灞河之上千帆競渡、百舸爭流;而交大的賽艇隊,則是赫赫有名的老牌強隊,自2014年亮相新西蘭大學賽艇聯賽起,就成為了國際賽場上的常客。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賽艇在灞河水上運動基地經過廣運橋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交大賽艇隊在千島湖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美麗的西安交大!在交大走一圈,相當於遊了半個“盛唐”

校訓

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學決定啟用1937年《交通大學一覽》公佈的校訓。

精勤求學:精勤指專心勤勉,求學意為探求學問。校訓旨在培養學生如何做學問,養成勤奮學習的品行,完善知識結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慎于思考,明辨是非;學無止境,終生不輟;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敦篤勵志:敦篤指敦厚篤實,勵志指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校訓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敦厚誠信的品德,吃苦耐勞、創新、實幹的社會責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果毅力行:果毅指果敢堅毅,力行一是指竭力而行,二是指努力實踐。校訓旨在培養學生果斷堅毅、言行一致的品德,包括敢於改革創新,敢於拼搏,敢做敢為,戰勝困難,不怕曲折,鍥而不捨,紮紮實實,兢兢業業的事業心。

忠恕任事:忠恕是儒家倫理道德的基本範疇,任事一是稱職,勝任所擔當的職責;二是頂事、頂用。校訓旨在培養學生具有坦蕩胸懷,盡心為人、仁者愛人的品德,具有自信心、責任心、競爭力、團隊合作精神,以“為世界之光”的業績來證明自己能夠勝任各種挑戰性的工作.。 [88]

校歌

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學決定啟用校歌《為世界之光》。這次啟用的校歌,創作於抗日戰爭時期,歌詞與曲譜保留了原貌。校歌曲譜作者是蕭友梅先生。

《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國之榮華,

校旗飄揚,與日俱長,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倫,啟發我睿智,激勵我熱忱,

英俊濟蹌,經營四方,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靈泉源,科學之奧府,藝術之林園,

實業擴張,進步無疆,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燦爛文明,實學培國本,民族得中興,

宇土茫茫,山高水長,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校慶日

每年4月8日為交通大學建校紀念日、西遷紀念日。

“西遷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的過程中生髮出來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交通大學西遷是國家調整高等教育和工業建設佈局的重大舉措,一群胸懷大局的知識分子毅然響應國家號召,放棄優越舒適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從黃浦江畔義無反顧地奔向條件艱苦的古城西安,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先行者。 遷校以來,西安交大累計培養25萬名大學生,1/3以上工作在西部;培養出的33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這一切,為西部工業發展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礎。 交通大學在遷校過程中及紮根西部辦學六十餘年裡,傳承優良學風教風,發揚艱苦奮鬥品格,鑄就了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為核心內涵、交大和陝西高等教育界獨有的“西遷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