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公司介紹

很多人把復星比作一家一級投資基金,也有道理,因為復星是醫藥行業全產業鏈佈局,投資是深入復星骨子裡的能力,但復星一直是兩條腿走路,即:投資+運營。看不懂復星的人一般會說,復星就是滿世界亂買,一副資本運作的醜惡嘴臉,市場也更偏愛像恆瑞這樣老老實實做研發的學霸。

其實不然,復星的買買買絕不是亂買,復星的實際控制人郭廣昌一直以來都在強調:“一定要把投資能力固化到組織結構裡面助推產業發展,也要把產業能力固化到組織結構裡面去支持投資。“因此,通過買買買並進行整合的復星,旗下業務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醫藥工業、醫療器械、醫療服務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其中,醫藥工業目前貢獻的收入最多,佔營收75%,旗下公司分為兩類:

仿製藥公司:重慶藥友、江蘇萬邦、Gland Pharma(印度注射劑藥品生產企業)、錦州奧鴻。

以上幾家公司都是復星目前利潤的重要來源,但也是這幾家公司旗下的藥品受4+7集採的影響會比較大,很多在走下坡路,尤其是錦州奧鴻,受輔助藥限制政策的影響特別大,旗下的扛把子產品小牛血清,更是在19年被踢出了醫保目錄,18年的年報錦州奧鴻便虧損了6000萬。

錦州奧鴻目前在積極尋求產品升級,19年6月,以不超過5.90億收購了力思特製藥97.8%的股權,獲得力思特製藥的獨家產品——化學1類新藥長託寧,這是對復星醫藥產品管線一強有力的補充,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仿製藥板塊承受的利潤壓力。

研發企業有:

復宏漢霖(即將登陸香港IPO):大分子生物類似藥研發平臺,已經是復星的門面所在;

復星弘創(first-in-class創新藥)、直觀復星(手術機器人)、復星凱特(細胞療法)、復創醫藥(小分子創新藥)、上海星泰(新型製劑研發)、重慶醫工院等等研發平臺,但是重慶醫工院由於去年所爆職工舉報醜聞基本被玩壞了。

不過我們要知道的是復星很注重研發,就研發規模和成果來說,復星同時推進的項目並不比恆瑞少,取得的成果也不比恆瑞差。整個創新藥生態圈復星已經搭建完備,且體系分工十分明確。

我們可以看出,復星的產品迭代做得十分好,基本上有三條線:

  1. 長託寧、萬古黴素、曲伐他汀等新一類仿製藥替代小牛血清等受國家政策較大的舊仿製藥;
  2. 單抗、小分子靶向藥成為研發投入的主力;
  3. 細胞治療藥物、first-in-class全新靶點分藥物搶佔未來賽道,其中復星弘創的first in class創新藥已經通過第一期臨床試驗,想想就讓人激動,國內幾乎還沒有自己研發的first in class。

復星18年研發費用化支出14.8億,每年投入只增不減,可謂大A股中最重視研發的企業之一了。

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板塊:相對於藥品來說,國外醫療器械和醫藥費用比1:1,而我們國內目前比例是1:4,還有極大的上漲空間,可以說,我國的醫療器械市場現在才剛剛開始

復星佈局的公司有:復銳醫療科技(以色列醫療美容器械研發生產企業,港股上市公司)、Viewray、Airdoc、德尚韻興、EOS Imaging、Butterfly Network、杏脈科技。目前整個板塊貢獻營收14.2%,未來是逐年上漲趨勢。

醫療服務板塊vive一直覺得養老和重服務重質量的私立醫院是未來,而且這是一塊誰都能看到的未來,就是前期得燒大量的錢,沒有幾個企業能承受得住這樣的損耗幾十年,好在這家企業是復星。復星佈局的醫院和養老院有:

老年病(溫州、自貢),養老(禪城、台州),婦產兒童(禪城、星晨、星奧)

其中,參股(未實現絕對控股)的和睦家18年虧損1.8億,讓復星的利潤承壓,而18、19復星的日子不太好過,沒有絕對控股不如甩手賣掉,於19年7月底出售,獲得約16.47億的投資收益,短期內對公司的業績有一定促進作用,也讓復星更聚焦主業發展。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復星在早些年還收購了國藥控股約30%的股權,有這個分銷渠道,復星賣藥天然就比別人輕鬆,而且國藥這幾年為復星貢獻的利潤遠遠超出了當初的收購價,被譽為復星最划算的收購。集採雖然復星的仿製藥受到影響,但是集採是絕對利好國藥控股的,因此綜合下來看,集採政策對復星的影響並不大。

最後是公司的國際化業務,復星的管理層是我們團隊見過最具有國際化眼光的,沒有之一,Gland Pharma和Tridem Pharma(法國藥品分銷公司,主要面向非洲法語區國家及法國海外屬地開展醫藥產品出口分銷業務)的收購,是向印度和非洲兩個重要市場進行業務延展。可以預期,未來的復星將面對的是中國、印度、非洲這三個人大口基數最大的地方,這美好的未來讓我們團隊想想就口水直流!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當然復星醫藥的國際化能力我們也可以通過其母公司復星國際窺見,不過我們團隊沒有投資復星國際,我們認為現在還不是時候,復星醫藥買買買時期差不多過了,現在處於業務整合和運營階段,而復星國際還處於買買買沒有整合階段,且復星國際的整合和運營比復星醫藥難得多。雖然我們很佩服郭廣昌,但是國際的整合還得再觀察幾年。

創始人介紹

要了解復星,就不得不瞭解其背後的創始人兼實際控制人——郭廣昌,郭廣昌是農民出身,家裡人希望他讀師範早點工作補貼家用,但他不甘心,堅持讀高中,最後上了復旦大學的哲學系。畢業之後,郭廣昌留校教書,但對於有遠大志向的廣昌,小小校園如何能裝得下?沒多久他就辭職下海。借了3.8萬,和同校4位同學湊足人民幣10萬,辦起了當時還相當少見的信息諮詢和調查專業公司——廣信科技諮詢公司。

也是在那一年,25歲的郭廣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通過為元祖、太陽神、樂凱膠捲等公司做市場調查報告,廣昌掙到了人生中第一個100萬。

1994年做房地產中介,賺到了1000萬;

接下來拉著兩個搞遺傳工程學的校友,押寶生物製藥——PCR乙型肝炎診斷試賺了一個億;

1998年,復星實業(後改名復星醫藥)作為上海第一家民營企業上市,募集資金3.5億。廣昌被資本市場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由此展開產業嫁接資本市場的運作序幕。將觸角延伸到鋼鐵、零售、礦業、證券和保險,幾乎無所不做。業務如此龐雜,卻依然能賺到錢,你不得不服廣昌的投資和商業天賦!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本文由價值事務所原創,更多優質個股深度分析,請搜索關注頭條號:價值事務所)

下文是19年4月廣昌和馬雲的一段對話:

馬雲:你這麼聰明的公司創始人,有沒有想過公司的未來,你是怎麼培養下面的人?要找到你這樣聰明的人還真不容易。

郭廣昌:找到像你這樣的不是更難麼?

馬雲:找到我這樣的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有別的辦法

郭廣昌: 我發現企業二把手比較容易找到,一把手很難,他需要很多特質,甚至是一種匪氣。 自己確實在想接班人的事,但我比你年輕很多,還有時間。

馬雲:現在很多人做的事情和曾經學的東西沒有關係。你是學哲學的,講講你是如何做成復星的?

郭廣昌:學哲學等於什麼都沒學,但這也是它的好處,它是空的,能接受所有東西。我的特質是願意去聽,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告訴別人該怎麼做,而是要聽別人怎麼說,而且去分析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背後的邏輯是什麼。馬雲站在這講的話很有高度,很有啟發,還要思考他背後的邏輯,這是哲學教給我的。

哲學給我的啟發是不要迷信任何一個人,也不要輕易說別人錯了。學會去聽、去做分析,這是最重要的。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財務分析

復星上市20年分紅融資比153.62%,及格,不摳也不大方。

復星的資產負債率一直都很高,14-16都在45%左右,17、18都在52%,其中有息負債不少,這也是復星最受人詬病的地方,喜歡玩槓桿,但這恰恰也是他的優勢,他就是能將槓桿玩得爐火純青,這麼多年都過來了,你還能說啥?

郭廣昌一直強調:“資金對大家都很重要,永遠要記住錢是重要的,錢的來源是重要的。復星的全球資金資源整合具有“兩條腿走路”的特點,具備了境內外同時融資的能力(包括股權、債券、銀行貸款等),即境內融資境內使用、境外融資境外使用。“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從復星的營收和淨利來看,營收增長很快,淨利跟不上,這幾乎是醫藥行業的通病了,因為醫藥行業雖然毛利率高,但是銷售費用也是高的驚人,這和我們國家缺乏創新,一窩蜂的湧入仿製藥市場,藥效大家都差不多,誰肯在營銷上砸錢砸得多,誰就賣得好有關。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復星的毛利率一直在提升,但是淨利率有下降的趨勢,尤其是18年淨利潤下滑,翻看復星近年財務報表,我們發現拖累其18年利潤的有以下幾點:

  1. 高額的研發投入,18年研發投入25億,其中費用化14.7億,資本化40%(這說明覆星18年的利潤都還是有水分的),且逐年增長,已經是我國藥企中最捨得投入研發的了。
  2. 奧鴻藥業利潤減少以及報告期內對控股子公司 Breas 計提商譽減值準備人民幣 8,000 萬(前文提到這個原因及奧鴻的自我拯救)。
  3. 復宏漢霖實施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報告期內列支股份支付費用
  4. 聯營企業和睦家虧損(今年7月已經賣出,持有四年幾乎賺了一倍,有望在19年年報中貢獻利潤)
  5. 高昂的營銷費用,18年營收249億,營銷費花了88億(看到這裡我們團隊真心要吐血了,但想到整個醫藥行業都這樣,你能怎麼辦?)

我們可以發現,雖然18年利潤下滑,但是下滑都是合理原因

,且2、3、4以後不會有了,不具可持續性,5是醫療行業通病,1是正確的,我們應該鼓勵。

至於為什麼說復星是國家隊最喜歡的股票,我們看看股東結構: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社保、中國證券金融、匯金都是國家隊啊~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投資建議

我們團隊一致認為復星是醫藥企業中最有希望觸及萬億級別的大企業,至少他的格局就是全國藥企中最大的。

郭廣昌也是難得一遇的天才級人物,目前復星從高點近乎腰斬,原因就是18年的業績不好看,但經過我們分析,這難看的成績單只是暫時的,公司一直在正確的道路上做正確的事。

目前他的錯殺,反而給我們機會,我們團隊在18年底時開始逐步吃進復星,從30一路買到22,30元以內的復星,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最後附上19年新版醫保目錄對復星的影響(我們自動忽略小品種)

復星醫藥——德智體全面發展

看完文章的朋友也點一下關注,我們是專門做個股和行業深度分析的小團隊,致力於為大家挖掘市場上的潛力優質股,給大家的投資作參考,等待你的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