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吃得太少,孩子2週歲了,走路不穩+O型腿,真的有關係嗎

前幾天我在小區裡陪孩子玩,女兒遇上經常一起玩的小妹妹,拉著小妹妹高興地跑來跑去。不過可把小妹妹的爺爺奶奶急壞了,一路小跑跟在孩子後面,因為小妹妹不會跑,爺爺奶奶擔心摔倒。這個小妹妹呢,比我女兒小四個月,雖然小,但畢竟已經過了兩週歲了,走起路來小腿發軟還有些O型腿。

鹽吃得太少,孩子2週歲了,走路不穩+O型腿,真的有關係嗎

這位奶奶經常說孩子是“先天不足”,因為孩子媽媽在孕晚期擔心自己太胖,吃得太少,導致孩子出生就輸給了其他小朋友,孩子說話晚,走路晚。兩週歲了走路不穩,奶奶覺得是孩子吃飯太少,鹽吃得不夠,是這樣嗎?

鹽吃得太少,孩子2週歲了,走路不穩+O型腿,真的有關係嗎

我們家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我也是深入研究了一番,畢竟第一個孩子嘛,還需要精細一下的。那我們到底應該吃多少鹽呢?

在孩子6個月後,應在母乳餵養的同時,添加各種營養充分的安全輔食。不應在輔食中添加鹽和糖。——世界衛生組織

將鹽攝入量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有助於預防高血壓並降低成年人心臟病和中風危險。——世界衛生組織

看到以上官方發佈的建議,是不是對不給孩子添加鹽更有信心了。再來個準確一點的: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1版:

  • 1-3歲,每天1.625g
  • 4-6歲,每天2.25g
  • 7-10歲,每天2.5g
  • 11-13歲,每天3g
  • 14-17歲,每天4.5g
  • 18歲以上,每天5.5g
鹽吃得太少,孩子2週歲了,走路不穩+O型腿,真的有關係嗎

鹽,主要是鈉元素的攝入。在孩子日常的奶和食物當中,都有隱性鹽的存在。你可以去查看奶粉的成分表,肯定有鈉的存在。而孩子的輔食當中,包括米粉或者說是最普通的餅乾,裡面都含有鈉。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根本沒必要擔心鈉元素攝入不足。你看,鹽是孩子輔食的黑名單榜首呀!

鹽吃得太少,孩子2週歲了,走路不穩+O型腿,真的有關係嗎

我家孩子兩週歲的時候,我基本已經很放任她吃的食物的質了,只要是正常的食物,我都可以帶她嘗試。那段時間我看過林心如的一段採訪,她女兒比我女兒大3天,她們當時的餵養還是很精細,每天食物中鹽的量,還是用秤去量,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明星養育孩子的過程肯定可以有權威人士的指導,所以,鹽的攝入,控制還是有必要的。

鹽吃得太少,孩子2週歲了,走路不穩+O型腿,真的有關係嗎

還有很多說法,像“吃鹽有勁兒”,更是不科學的。人力氣的大小,受多重因素影響,不是小小的鈉離子可以左右的。所謂的不吃鹽沒力氣,是在人體脫水病態的情況下,鈉離子缺失導致肌無力。

O型腿,更不受鈉離子影響。大家一定要清楚,孩子剛剛會走,腿有點彎是正常的,並不代表長大之後會是O型腿。

寶寶腿型發育的過程:

<1.5歲:腿型可能會出現一些內翻,看上去可能和O型腿有點相似;

1.5歲—3歲:腿型開始慢慢的外旋逐漸開始直了起來,“O型腿”就變成了直腿;

3—6歲:很多孩子腿會呈現出膝外翻的現象,看著和x型腿比較相似,其實也是很常見的現象;

7歲以後:腿發育趨於正常,和成年人腿型差不多了。

以上兩個問題真的都與鈉沒有關係。大家都別冤枉它了。

要想讓孩子更有勁兒,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帶他運動。運動量大了,食慾增加,新陳代謝更強,孩子自然各方面機能都優秀。

鹽吃得太少,孩子2週歲了,走路不穩+O型腿,真的有關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