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博物館打開“雲端”新空間

近段時間以來,“雲遊博物館”成了熱詞。疫情防控期間,很多處於閉館狀態的博物館利用“雲端”發佈館藏、介紹展覽、開設網上展廳等,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當前,數字博物館發展迎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

疫情期間,博物館只能無奈選擇閉館,公眾雖然不能實地參觀,但看展的意願沒有消退。數字博物館正好滿足了公眾的文化需求,也證明了這種方式對於推動博物館自身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數字化時代,“雲遊博物館”“雲上展廳”將成為博物館未來成長的趨勢,為博物館創新展覽形式、吸引更多觀眾提供了更寬的路徑與更大的平臺。

“雲遊博物館”將逐漸成為生活新方式。黃河沿線九省博物館開展“雲探國寶”在線直播活動,吸引了1253萬網友的圍觀;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八大知名博物館集體上線“雲展覽”,吸引千萬人次觀看。觀眾的反應說明這種數字化的方式符合現實需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創新是數字博物館的競爭力之源。參觀的便捷性,增加了博物館間的競爭性,給數字博物館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展示手段需要更豐富、設計需要更美觀,尤其是展覽形式要更加具有創意。這就需要數字博物館能夠廣泛運用新技術,藉助5G、雲計算等數字科技的力量,構建線上線下相融通的傳播體系,輸出更多精品數字傳播內容,豐富觀眾的線上遊覽體驗。

數字博物館不是簡單將線下展覽、博物館搬到網上,而是要在視覺呈現、展品設計、觀眾互動等方面進行整體設計、重新打造,是對博物館管理水平和運營能力的全面考驗。眼下,數字博物館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靜態展示多,動態展示少;簡單介紹多,深入解讀少;利用傳統技術多,利用最新技術少等短板,還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不能止步於前,要繼續加大資金和人才投入,不斷完善數字博物館建設的體系設計和產品研發,深入挖掘出更多兼具文化、科技、人文等氣息的優秀展示項目,為觀眾感知優秀傳統文化搭建更暢通的現代科技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