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搖滾”+“音樂劇”=?

當提起“音樂劇”你會想起什麼?

“百老匯”“倫敦西區”……

當提起“搖滾樂”你會想起什麼?

“叛逆”“朋克”“自由”……

那麼,“搖滾”+“音樂劇”呢?

不,不是“叛逆的百老匯”

也不是“自由的倫敦西區”。

而是——搖滾音樂劇!

這個音樂劇中的一朵奇葩、法國文化圈中的腦洞巔峰居然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它還俘獲了眾多中國觀眾,成為法國搖滾音樂劇的鐵粉。

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2019年10月進入北京世紀劇院的《搖滾紅與黑》就憑實力圈了一大波粉。這部由《搖滾莫扎特》的原班人馬創作、法國搖滾明星演繹的搖滾音樂劇,竟然直接將四人搖滾樂隊帶到北京演出現場,運用熱情似火的搖滾樂隊與舞美置景相結合,以獨特的“法式搖滾”風格來構築“紅與黑”“浪漫與現實”的抗爭。

2016年,《搖滾紅與黑》被《搖滾莫扎特》主創團隊打造上市,由法國音樂劇金牌製作人阿爾伯特·科恩製作。在《搖滾紅與黑》之前,科恩先後製作了《十誡》《太陽王》《搖滾莫扎特》《1789:巴士底獄的戀人》等多部法語音樂劇經典。主演團隊也有大批來自《搖滾莫扎特》熟面孔,充分滿足中國粉絲的“追星”需求。

與眾多法語音樂劇一樣,《搖滾紅與黑》的演員也是先成名,後登上舞臺。“90後”歌手科莫(Côme)出演劇中於連一角。他於2015年參加《法國好聲音》,晉級四強,一曲《Feeling Good》豔驚四座。稚嫩的外表與撕裂的嗓音、不羈的搖滾氣質之間的反差,科莫被觀眾稱為“書裡走出來的於連”。科莫之外,Haylen、Yoann Launay等《法國好聲音》實力歌手也是《搖滾紅與黑》的主演。

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科莫參加《法國好聲音》

該劇在舞臺設計上的突破也具有顛覆性的創造感,幾塊大型LED屏幕藉助多媒體再現了19世紀於連生活的各種場景,佈景沒有複雜的實景,簡潔卻變化多端,為塑造人物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背景則以鋼架搭起平臺,搖滾樂隊就在高層平臺上演奏,調音師隨著搖滾樂隊的演奏調整音樂的音量,使得樂隊的演奏和歌手的演唱達到平衡,強而不炸,層次豐富。

“我有我的style”

“comédie musicale”是音樂劇的法語形式,comédie代表“戲”,也有一層含義是“喜劇”,而musicale 的中文翻譯是“音樂的”,也可以是“和諧的”“悅耳的”。帶著對音樂劇的美好法語釋意, 擅長奇思妙想的法國人在音樂劇的音樂創作中加入了許多不同的元素。

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搖滾莫扎特》

相對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來說,法語音樂劇更多走“粗狂風格+激烈情感”的路線,由於其題材多選用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因此舞臺上只需演繹重要的戲劇性衝突,而不必對故事情節進行詳細的敘述,大量引入流行唱法,從而使音樂本身的聽覺效果達到最佳。法語音樂劇的製作人彷彿更關注的點是,能否將每場演出都變成一場“大型演唱會”。

看到這裡,你一定也和我一樣,想看一看這獨特的“大型演唱會”有什麼“奇葩之處”吧?那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法語搖滾音樂劇的特點吧。

“全身上下每個細胞”參與其中的盛宴

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搖滾紅與黑》

“以演唱會的名義”表現文學作品,集成聽覺與視覺的雙重感官享受。不僅如此,演員們與觀眾的即興互動更是加強了現場的沉浸感和互動感。在《搖滾紅與黑》中,“偶像”邊唱邊走到觀眾跟前,和觀眾互動,頓時引起了觀眾一片“花痴大喊”,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彷彿角色活了,就在你面前!這種體驗感和參與感極強的沉浸式觀劇體驗,讓觀眾有一種主動參與的沉浸感,每個人不僅僅是觀賞者,而是見證者、參與者、創造者。

這也是法國搖滾音樂劇吸引眾多中國年輕人的原因。根據引進方對外公佈的數據顯示,觀看《搖滾紅與黑》的25歲以下的觀眾佔比超過50%。從整個大環境來看,年輕人正成為音樂劇市場的消費主力,他們對符合其審美的劇目、演員有著較強的消費意願和行為。

同時,“不走尋常路”的法式製作營銷之道也是吸引粉絲的巨大利器。百老匯音樂劇率先進行音樂劇的上演,再將劇中唱段與音樂收錄進唱片出版發行,而法國音樂劇則是將音樂唱片率先發行。這樣雖然會使觀眾在觀劇時少了些新鮮感與驚豔的體驗,但能在音樂劇上映之前聚攏人氣,吸引粉絲。

搖滾精神與古典質感的完美和諧

居其宏先生曾說:“追逐時尚是音樂劇的本性之一, 但還不是音樂劇處理自己與時尚關係的極致。真正的音樂劇大師和傑作,並不老是追著時尚跑,而是創造時尚、引領時尚。”

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搖滾紅與黑》

法語搖滾音樂劇就是這樣反套路的種子選手,“不走尋常路”是它的宣言。將“搖滾精神”與“古典質感”完美融合,音樂的穿透性表現人物性格,從多角度將人物立體化。你看那冷峻叛逆的於連、瘋狂天才的莫扎特……用“獨立與自由”精神的搖滾音樂來展現這些衝突性人物性格中的特立獨行,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

強勁的鼓點節奏、豪放不羈的電吉他和狂傲戲謔的笑聲,搖滾風格坦率、直接的態度以及充滿能量與情緒的音樂特性將身穿朋克式閃亮外衣打扮的主人公叛逆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弱化的戲劇敘事與強化的舞臺敘事

法國搖滾音樂劇中情節的推動所採用的插敘、跳進的模式,打破了英美劇中慣常使用的以時間為情節推動故事發展的手法。

或許是法國人獨有的浪漫和跳躍。他們並不熱衷於寫實,而更擅長表現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在音樂劇的舞臺上表現“嚮往與追求”。結構風格偏向寫意,專注對人物的塑造與表達,戲劇衝突相對偏弱,這就讓觀眾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演員的演唱與表演之中,劇情邏輯退居二線,戲劇力度顯得不那麼重要。正是這種審美的差異,他們創造出了不同於其他國家民族的音樂劇表現形式。

《搖滾紅與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一反傳統音樂劇對故事完整性的文學表達,《搖滾紅與黑》以“演唱會”為主打,側重塑造一場有故事情節的聽覺盛宴。該劇的戲劇情緒轉換沒有鋪墊,敘述節奏變化相當頻繁而任性——一靜一動,一起一落,如同蹺蹺板一般。正如有句話叫“悲傷尚未離場,欣喜又迫不及待地粉墨登場”。觀眾內心並不期待故事如何發展,而是“下一首歌由誰唱”的問題。

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

當然, 法語音樂劇伴奏音樂的風格特徵也並不僅僅只有一種搖滾風格,而是兼具搖滾、浪漫、時尚、流行等多種風格融合的多元化、 現代感音樂的舞臺劇。 例如:體現法蘭西浪漫主義精神,“美與醜”的靈魂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羅密歐與朱麗葉》;通過名著改編,體現法國古典文學魅力的音樂劇《小王子》、《悲慘世界》(巴黎版)等等。這些劇目從音樂風格本身來說也非常注重音樂的色彩性,音樂的配器豐富、旋律優美、層次分明,並常常具有奇異斑斕的幻想色彩。

從“聲”入人心到深入人心

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法語音樂劇的營銷方式是從電臺、電視臺的“打榜”開始,然後利用明星效應、選擇品牌廣告植入和網絡推廣等多重製作手段綜合而成。法國音樂劇“先打榜、再演出”的做法,是音樂優先於戲劇的理念。

這或許成為中國音樂劇產業可以借鑑的道路。相比以往的劇場觀眾,粉絲觀眾忠誠度更高,和劇目、演員之間的情感紐帶更緊密,這無疑為劇目的製作、生產、再生產,提高了“變現”的可能性。

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在中國,“音樂劇”產業也逐漸發展起來。2018年末,一檔以聲樂演唱競演為主題的真人秀綜藝《聲入人心》將“音樂劇”的概念帶進了更多國人的視野。參加節目的36位聲樂領域的佼佼者,用出色的演唱詮釋了多首歌劇、美聲和音樂劇中的經典作品,拉近了普羅大眾和高雅藝術的距離。

粉絲最多的音樂劇演員鄭雲龍和阿雲嘎更是將自己的高人氣加持給了音樂劇。2019年初由鄭雲龍出演的音樂劇《信》所有門票在開票一分鐘內售罄,《謀殺歌謠》更是在票價接連翻倍的情況下仍一票難求。

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實際上,早在《聲入人心》之前的許多年,“音樂劇”就進入了中國市場,一直保持著不溫不火的小眾狀態。從2011年開始正式運營的上海文化廣場,是國內最早將自身定位為專業的“音樂劇劇場”。中國觀眾並沒有進劇場的傳統,大多數觀眾對於整個劇場行業都並不瞭解,也並不關心。因此在培養觀眾觀劇習慣的緩慢過程中,上海文化廣場不斷摸索嘗試,尋找中國觀眾喜歡的音樂劇類型和營銷方式的同時,還肩負了推廣音樂劇的任務。

直到2017年,上海文化廣場終於在法國音樂劇《搖滾莫扎特》身上實現了名利雙收。《搖滾莫扎特》刷新了上海文化廣場的銷售速度記錄。有粉絲在開票前一天通宵排隊購票,甚至在上海文化廣場附近租了一個月的房,通刷了《搖滾莫扎特》的24場,到演出的最後一週,劇場外的黃牛已經按照3-5倍於票面的價格在兜售。

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搖滾莫扎特》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下中國音樂劇雖然已進入發展的關鍵期,但將其置於世界當代藝術的發展中看,還處於較為邊緣的位置。一方面,中國音樂劇缺乏內生動力的創作現況與強烈的當代社會訴求形成了巨大反差;另一方面,業界缺乏對中國音樂劇足夠的宣傳推廣和產業化意識。

“中國的音樂劇要走產業化道路,就必須經歷市場擴容、審美多元的過程。”華人夢想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元曾如是表示,認為讓觀眾認識並接受音樂劇的多元性,才有可能有所發展,“觀眾不能只知道那幾部來過中國的經典,只認‘四大’。”

法國《搖滾紅與黑》在中國走紅|當搖滾遇上音樂劇?

依靠引進劇目撐起的音樂劇市場,不過是“搭臺唱戲”的生意,沒有自己創作和製作能力的市場終究是“鏡花水月”。

一般而言,音樂劇發展主要是“三步走”:先以引進國外經典音樂劇開拓市場、普及劇目,進而製作國外劇目的中文版、培育本土專業人才,最後打造自己的原創音樂劇。雖然中國音樂劇無法直接複製國外音樂劇的商業化道路,但通過借鑑其成功經驗,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和法國音樂劇《搖滾紅與黑》2019中國巡演宣傳片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