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水伯,《消費者洞察指引》,《認知變現指南》作者;Stygoogle(軟贏·鏡像元)創始人

移動網絡時代唯一壁壘就是認知,週二有約給思想洗澡讓認知破壁!

“反脆弱”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什麼每次遭遇瓶頸,都會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丨水伯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引語:通過反脆弱性獲利

胖子來福和學者喜順,這兩個人是好朋友,整天一塊兒聊天。

胖子來福家裡特別有錢,是自己掙來的。

喜順家裡也特別有錢,但是繼承下來的。

胖子來福認為預測是不靠譜的,但是我們可以判斷出哪一個事物是脆弱的,哪一個事物是強韌的,只要押注脆弱的事物最終會崩潰即可。胖子來福和學者喜順這對好朋友最大的區別:“來福每年都拿出兩三分錢,押注黑天鵝的發生,因為他判斷黑天鵝遲早會發生;而喜順卻拿出一元錢,每年賺取兩三分錢,押注黑天鵝不會發生”。

來福不厭其煩的強調:“不要試圖準確地預測“黑天鵝事件”,要把精力放在準備而不是預測上”。來福從來不相信教育、MBA;他對這些東西都嗤之以鼻,他唯一相信的是:“尋找脆弱性,並且在它的反方向下注”。他知道某個東西的脆弱性很強,就一定會出事兒,它出事兒後,去思考它一定會帶來哪些“正向收益或資產增值”?然後就在那裡不斷下注,並因此趕超富二代,獲得了大量的財富。

按《黑天鵝》、《反脆弱》作者塔勒布的說法,“反脆弱性”是很難定義的,他使用的是否定定義法,也就是說,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強韌,而是“反脆弱”。正因為這個概念很難定義,超乎人們的常識,所以塔勒布才會不厭其煩地用一本書來詮釋這個嶄新的概念,所有的事理都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去界定。哈耶克在經濟社會學裡有個著名的觀點“自組織”,並認為市場之所以是組織社會經濟生活的最優方式,就是因為“自組織”。但“自組織”的觀點是消極的,是被動適應。而塔勒布的“反脆弱”,是主動適應,積極探索。波普爾認為科學的本質就是“可證偽”,而科學的方法其實是“試錯法”,但塔勒布認為,僅僅試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從試錯中受益。為此,他提出在事物存在不可預測性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凸性戰略”和“啞鈴策略”獲得收益。塔勒布超越了波普爾之處在於:“提出瞭如何在不可預測性下做決策的積極方略”。當你真的從《反脆弱》中學會了如何馴服“黑天鵝”,你將不再擔驚受怕,你所要做的,也許就真的象來福一樣,只需要等風來了。本文主要包含四個主題:

1/4、《反脆弱》|的知識晶體:「因勢利導的有機體生存手冊」

2/4、許多人在讀《反脆弱》,因勢利導,讀懂這本「有機體生存手冊」了嗎?

3/4、如何反脆弱?把握有機體“因勢利導”的暗門:世間萬物的波粒二象性

4/4、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什麼每次遭遇瓶頸,總能產生指數級獨角獸?

1/4、《反脆弱》|的知識晶體:「因勢利導的有機體生存手冊」

尼古拉斯-塔勒布1960年出生於黎巴嫩,早年做生意,後來當過交易員。1987年10月19日,美國爆發股災,道瓊斯指數下跌了22%,數百億美元憑空消失,但塔勒布先知先覺,他通過做空股市大賺了一筆,27歲就實現了財務自由。2001年9·11事件發生,道瓊斯指數大跌17.5%,塔勒布又靠著事先做空美股,再次大賺一筆。所以,當2007年他憑藉《黑天鵝》這本書走入公眾視野的時候,其實已經悶聲發大財很長時間了。塔勒布是坦誠的,很少有作者會對他寫出來的東西負責,因為知行合一很難。塔勒布則強調,他的書每一句話都是依據自身的職業經驗寫成的,且只寫自己做過的事情,如果書中提出的任何建議或者想法有錯,那麼首先傷害到的就是自身。《反脆弱》這本書裡希望我們把一個風險事情理解成一種系統,再去使用“反脆弱”的思想增加本身對抗風險的能力。塔勒布把所有事物分成了三類,分別是脆弱類、強韌類和反脆弱類。這種分類法是塔勒布反脆弱研究的基礎。在這個三分法中,脆弱類的事物喜歡穩定的環境,環境一旦有變化或者有不確定性,這類事物就很容易被摧毀。第二類是強韌類的事物,這類事物不太依賴環境,不管環境怎麼變,它都不會變。第三類事物,也是這本書重點說的,就是反脆弱類的事物。這種事物最神奇,外界的環境越波動、越隨機、越混亂,它不但不會受到傷害,反而能利用這種波動的環境茁壯成長。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試圖構建一個框架:來描繪人與不確定性之間該如何共存?更功利一點說,如何從不確定性中獲利?塔勒布思想的精髓精髓很簡單,既然預測黑天鵝是不可能的,我們的應對策略應該是放棄對黑天鵝出現的時間的預測,轉而預估黑天鵝一旦出現對自己影響的大小,儘量避免負面黑天鵝帶來的致命傷害,同時利用正面黑天鵝獲取超額收益。即:

脆弱性等於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等於不利因素比有利因素更多,即等於不利的不對稱性;

反脆弱性等於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等於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於有利的不對稱性;

脆弱的事物沒有選擇權,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選擇最好的,即做出最佳選擇。所以《反脆弱》|的知識晶體:「因勢利導的有機體生存手冊」。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1、反脆弱的目的

反脆弱是塔勒布定義的一個全新概念,和脆弱剛好相反,指向了另一個方向,指出事物在風險和不確定性面前並不是束手無策的,完全可以扭虧為盈。這也就是“反脆弱”能力的精髓:在不確定性中獲益。

2、反脆弱是有層級的

反脆弱不是一個可以一概而論的概念,它有著豐富的內涵,也有著自己的層次。在一個系統中,考慮系統和個體的關係,反脆弱的表現就不相同。很多時候,個體的犧牲反而會帶來系統反脆弱能力的增強。例如泰坦尼克號事件,一艘郵輪的失事帶來的是整個造船業的反思,避免了更多類似事故的發生,挽救了無數生命。大自然的進化過程也是如此,不同層級的進退都對系統產生著或深或淺的影響,左右著全局。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3、反脆弱性是生命體的特徵

塔勒布說,人要學會像貓一樣,而不能像洗衣機。貓是生命體,洗衣機是機械體,二者的區別很大。生命體的一大特徵就是具有很強的反脆弱性,俗語說“貓有九條命”,生命體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身,避免傷害,同時在這個過程裡鍛鍊和強化自己。與之相對的機械體,如洗衣機、鐘錶,具有鮮明的邏輯,有明確的因果關係,但是沒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也不能自我革新、自我進步,它們不具有反脆弱性,在不確定面前不堪一擊。

4、是否具有反脆弱性決定生活方式

塔勒布總結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種是“觀光化”生活,這種生活預設未來是可預期的,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完成既定步驟,期望得到理想的結果。與之相反,另一種生活方式是隨機漫步型的,對未來沒有太多預設,歡迎生活裡的隨機事件,善於挖掘隨機事件的背後價值、抓住機遇。塔勒布認為,我們要盡力避免陷入觀光化的生活模式,學會漫步型的生活,否則就會讓自己變成寓言故事裡的愚蠢的火雞。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2/4、許多人讀《反脆弱》,因勢利導,讀懂這本「有機體生存手冊」了嗎?

生物系統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誡我們:這個世界是混沌的、充滿不確定性的,在蝴蝶效應和黑天鵝下,所有的預測都有可能失敗,所有的判斷也都可能出現錯誤,所有的趨勢都可能在一瞬間改變,不要輕易下注。為了保障自己資產的安全,提高投資組合反脆弱性,只有當風險收益比嚴重不對稱,當賠率足夠有利於你時,再下注。通常我們對於隨機性、不確定性和混沌:一般的態度都是躲避。而事實上,我們應該像火一樣,遇到風的時候,利用它們,越燒越旺。偉大的投資者在一些底層邏輯上總是相似的,巴菲特的打卡理論+芒格的賭馬理論+索羅斯的反身性+塔勒布的三本書的精髓:“一切決策都有收益的不對稱性,所以更需要重視選擇權,而不僅僅是概率權,光有概率思維是不夠的;保留選擇權是種super能力,不是普通人能意識到甚至能做到的”。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1、剝奪反脆弱性的衝動

如果反脆弱性是所有幸存下來的自然和複雜系統的特徵,那麼剝奪這些系統的波動性、隨機性和壓力源反而會傷害它們。人們一直在通過壓制隨機性和波動性來削弱這些系統性的進化能力,導致現代化的悲劇。那些因為焦慮而過渡保護來幫助我們的人往往對我們造成最大的傷害,它會阻礙已有的反脆弱性和成長能力。發現或創新的過程本身就取決於能增進反脆弱性的自由探索和積極的冒險,而非正規的模式教育。

2、世界上95%的人都處在“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

我們人類的知識99%來自於歸納法,而歸納法的隱含假設是連續性,當世界突然變得不連續性時,建立在歸納法之上的經驗也就失效了,世界上95%的人都處在“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小布什政府時期,出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美國新保守派領軍人物拉姆斯菲爾德,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的一次記者會上,發表了一段在當時被認為是繞口令的話,“據我們所知,有‘已知的已知’,有些事,我們知道我們知道;我們也知道,有‘已知的未知’,也就是說,有些事,我們現在知道我們不知道。但是,同樣存在‘未知的未知’,有些事,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這番話在後來被認為相當睿智,非常簡明扼要地道明瞭人的認知侷限。承認“已知的未知”,坦言存在“未知的未知”,就能有效激活反脆弱性。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3、脆弱推手

世界本身已經非常脆弱,偏偏還有一群人在增強這種脆弱性。這種人被塔勒布定義為“脆弱推手”。脆弱推手並不是“惡棍”或危險分子,反而更多擁有著“專家”的身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和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格林斯潘認為金融體系是牢不可破的,設計了種種措施、手段,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但是金融危機襲來,一切顯得是那麼單薄,不堪一擊。斯蒂格利茨在危機之前為金融體系背書、侃侃而談,危機到來之後又立刻轉向,對此前的言論不負責任。正是這樣的脆弱推手的存在,使得現代社會體系愈加岌岌可危,如同層層累疊的玻璃塔,一碰就碎。

4、面對複雜事物,試圖預測(時間/地點/事件)或者尋找第一因,都是妄念

所有複雜事物/體系/系統都無限接近於沙堆模型,沒有一個沙堆的倒塌是因為最後一粒沙子的下落,甚至我們根本無法預測那一粒沙子是最後一粒,詼諧的引用那句伏爾泰的話:“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故此,面對這樣的複雜事物,試圖預測(時間/地點/事件)或者尋找第一因,都是妄念,需要我們警覺這樣的人和想法;敬而遠之;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5、檢驗一切事物最有效的手段是時間

其實時間是相當無序的。擋我們把抗爭時間帶來的無序性視為一場光榮的戰鬥,稱之為“生存”,其實它就是我們應對無序狀態、處理混亂事件的能力。脆弱的東西對波動性和其他壓力源有著非對稱性的反應,會從中受害而非受受益。從概率論上講,波動和時間是一回事情。因此,引進“反脆弱性”這個概念可以幫助我們牢固樹立這樣一個理念,即檢驗一切事物最有效的手段是時間。

3/4、如何反脆弱?把握有機體“因勢利導”的暗門:世間萬物的波粒二象性

塔勒布說,“反脆弱”的存在,說明世界不希望我們瞭解它,但它的魅力就來自於我們無法真正瞭解它。在這樣的世界當中,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應該追求生命的意義,擁抱波動性。生活中永遠都充滿著給你帶來進步機會的挑戰,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要努力從中獲益。一切人/事都會從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中獲得收益和遭受損失,也可以稱之為“世間萬物的波粒二象性”:

波的特性:起伏+週期;

粒子特性:遷越或者湮滅;

遷越就是所謂的正向黑天鵝,從波動中獲益那種;湮滅就是所謂的負向黑天鵝,大家都承受不起的那種;這裡存在一個概率之外特別牛逼的權利,叫做選擇權,其中具體行駛選擇權最著名的策略叫做:槓鈴策略,就是兩頭大,兩頭都要下注,通俗講就是要腳踏兩隻船;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1、有機體天然的波動性

反脆弱性的事物喜歡波動性;在“脆弱類–強韌類–反脆弱類”三元結構世界觀當中;三元結構的右欄,反脆弱類的大多數項目都有槓鈴結構;槓鈴策略是一個實現反脆弱性、向三元結構的第三類遷越轉移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機;遠離黃金中間地帶;金融槓鈴策略的最大損失是已知的:90%的穩定收益,10%的高等風險投資。

2、概率之外特別牛逼的權利:選擇權

選擇權=不對稱性(隨機自由摸索--反脆弱性)+理性(啟發法--技術)

斯多葛學派的標準原則:建立強韌性,避免情緒的傷害,擺脫三元結構的左欄;脆弱性等於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等於不利因素比有利因素更多,即等於(不利的)不對稱性;反脆弱性等於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等於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於(有利的)不對稱性;脆弱的事物沒有選擇權,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選擇最好的,即做出最佳選擇。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3、定義性知識的優越性陷阱

不可知論:在生活中最嚴重的錯誤莫過於將不可敘述的事物誤認為是愚蠢的東西—這是尼采最終得出的結論“有些事情我不理解未必表示我無知”;世界上95%的知識和事物未被認知和定義。蘇格拉底傾其一生尋求的是對事物本質的界定,而不是關注事物屬性的描述,以便人們認識事物。如同綠色木材謬誤,也就是人們將一種必要知識(木材的綠色)的來源錯當作另一種來源--不可知論;例如財富和經濟增長 → 教育;事實是教育是財富的結果,而不是教育為你帶來了財富;“為什麼你認為我們需要了解事情的定義呢?你在扼殺我們知道但不一定能夠表達的事情”。

“隨機自由摸索(反脆弱性)→啟發法(技術)→ 實踐與實習(反脆弱性)→啟發法(技術)→實踐與實習..”

4、通過(非)線性傷害來識別(反)脆弱性

脆弱性總是隱藏在非線性中;有必要先清除脆弱性,這很簡單,用否定法,減法模式,少即是多。

凹性效應(曲線向內)--噘嘴--從變動中受損;

凸性效應(曲線向外)--微笑--從變動中受益;

每一件非線性的東西,不是凸性,就是凹性,或兩者兼具,這取決於壓力源的強度。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5、過度補償(過度反應)

應對不確定和危機,可以用過度補償的方式避開風險、增強自己的能力。注射疫苗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原理是讓身體先少量感染病毒,以此增強免疫力,抵禦嚴重的疾病威脅。人體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骨折之後,重新長出來的骨骼組織會比之前更堅固。還有一種模式是過度反應,人們對“禁書”的追捧就是典型的例子。現在許多傳世名著在剛出現的時代都是禁書,但是正因為它是禁書,反而引起了更多人的興趣。

6、合理干預

對系統的干預是有必要的,也是增強反脆弱能力的必經之路,但是關鍵在於干預的方法和力度。干預要適度,而往往人們會進行過度的干預。在家庭、個人層面,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幹涉太多,阻礙了孩子反脆弱能力的培養。在國家、社會層面,如格林斯潘這樣的脆弱推手,橫加干涉經濟運行,套上了太多枷鎖,阻礙了經濟體系的自我革新。這種過度干預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醫源性損傷”,歷史上的醫學就曾經犯過這樣的錯,對病人的病情不加以分辨、盲目施以重手,導致嚴重的後果。美國國父華盛頓就是被這樣的“放血療法”奪走了生命。塔勒布提倡的干預方法是:“限速,但不要替他開車。”也就是說,要保持干預的存在,但是不要盲目上場、親自上手。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4/4、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什麼每次遭遇瓶頸,總能產生指數級獨角獸?

2018年11月21日,騰訊股價繼續高開高走,收盤價達到430港元,漲幅2.38%,市值首度超過Facebook,達到40845.37億港元(5229億美元),成為全世界市值第5高的公司,距離第4名的亞馬遜也只差100多億美元。A股目前市值最大的是工商銀行,市值為21093.74億元。若對比國內A股公司,我們就能更加直接地體會騰訊市值的龐大了。13年間,股價漲幅高達656倍。騰訊股價今年的漲幅達到了127%,公司市值約增長2920億美元。在互聯網行業,往往僅憑一個關鍵產品就足以改變整個公司的格局。真正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建立起一套機制,讓這個顛覆性的關鍵產品更大概率的產生在自己公司?在這方面,騰訊是一個很好的座標。它的反脆弱機制總能讓優秀的團隊和優秀的產品跑出來,使得騰訊每遇到瓶頸,總能及時產生一個指數級獨角獸幫助整個公司扛過這個瓶頸。

1、騰訊的反脆弱機制,建立在個體脆弱與系統的反脆弱之上

在互聯網行業,一個公司可能同時在做好多件事情,每件事情上平均花的力量也差不多。但是,要想讓做的每件事情都極其成功,是不大可能的,只要這些事情中有一件事情成功,就足以帶起整個公司。在騰訊,既有微信這樣極其成功的產品,也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產品嚐試。所有的嘗試,如果能夠推動一件關鍵事情的成功,那就足夠有意義。

當年騰訊也提出了QQ FOR WORK、QQ FOR SCHOOL、QQ FOR FAMILY這些概念。提出來時,聽上去還挺靠譜,但是真正走下去需要落地時,落地方案的路徑怎麼走都走不出來,然後就迅速糾錯。大家記住了騰訊成功的產品,這些概念早就被遺忘了。也就是說,一個公司做過的事情中,可能有很多事情都不靠譜,但是關係不太大,一件事情成功後,做的所有事情加在一起就很有價值。所以,最重要的問題就變成:如何保證那件至關重要的事情能做成功,而且是在公司內部成功。騰訊這個系統,做的好的地方就在於:它能夠保證,優秀的團隊、能持續打勝仗的團隊總有機會跑出來。騰訊的反脆弱機制,是建立在個體脆弱與系統的反脆弱之上的。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1)騰訊開發產品的機制

騰訊開發產品的機制有個典型做法,一個產品成功了,剩下的產品會按照一個產品組合的方式去經營,而不是一花開後百花殺。這樣做的好處是,它會給portfolio(組合)裡最優秀的種子機會,然後,在合適的時間和場景下,去淘汰那些不好的產品和團隊。這個過程可能快,也可能慢,可能是一年、五年,也可能是十年。但是,拉長時間看,真正不靠譜的人一定會被淘汰。一方面,公司當然在為此付出資源上的代價;但是另一方面,你也留出了時間和空間,讓有希望的產品和人才成長起來。舉個例子,騰訊做過一個產品叫廣點通。騰訊當時有從谷歌來的大拿,有從4A公司請來的品牌廣告專家,還有從微軟和雅虎請過來的效果廣告專家。當時騰訊內部有非常多的團隊同時在做效果廣告的產品。在廣告協調委員會在這個組合機制下,最終業績擺出來,大家看數字說話。結果廣點通這個產品很成功,現在它已經成為騰訊效果廣告和社交廣告的核心技術平臺。

2)騰訊的文化

騰訊文化很包容,以正向激勵來帶動整個團隊。騰訊是很強的集體決策機制Pony(馬化騰)的管理風格是,除非他強烈希望干預的事情,否則他都願意讓團隊去試,並讓不同的團隊去競爭。這就是騰訊特別的地方,即使有很多很重要的人持有不同的看法,但如果你過去證明過自己值得信任,這個事情仍然可以繼續往前走。只要有一定的溝通,不亂來。當然,過程中你也需要階段性地證明一些事情。大家都不是外行,把握好自己的節奏,就可以保證自己的門不被公司關上。張小龍做微信也一樣,也是好多團隊同時在做。這個文化是支撐產品組合得以存在和持續運營的基礎。在這種文化下,好的和成功的團隊與產品,公司一定會扶持,讓它更成功。剩下的暫時還沒成功的,公司會扶持你們組成一個產品組合,彼此之間甚至有競爭關係,但沒關係,繼續跑,直到有一天看清楚了,這裡面誰跑得靠譜,誰在屁股決定腦袋,誰在浪費公司的機會成本。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3)騰訊在對待產品上有一種自下而上的環境和氛圍

騰訊在內部討論事情的時候,甭管職位高低,一定有人站出來敢和老闆叫板,這種氛圍很關鍵。張小龍敢持續對老闆說“NO”。微信上好幾個產品特性,即使老闆施壓,也不會改變微信的核心交互和視覺選擇。最終大家要講理由,為什麼這個不能改,那個能改。在每一個理由裡,大家都用邏輯思維來考慮這個事情的時候,房間裡就充斥著理性,而不是權威和職務,這個挺重要的。如果大公司對方法論和格局的判斷,不是交給實際做產品的同事,而是自上而下去強推,會發生什麼。微軟2005年到2006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公司請了一個非常貴的諮詢公司給MSN做戰略規劃。諮詢顧問提出的建議是:微軟只有一個品牌叫Windows,所以不要有任何東西偏離Windows,要聚焦在Windows品牌。基於這個邏輯,後來MSN就改叫Windows Live Messenger,要按照Windows來做交互和視覺。整個微軟MSN產品線大概有兩年處於停滯狀態,去改UI和理念。這在事實上就不是以用戶體驗為目標的,而是以所謂的品牌一致性為目標。到了2010年的時候,MSN的市場份額急劇下滑。一個錯誤的決策,證明它的錯誤用了5年時間,但結果已經不能改變。一定有不少數能看到這個錯誤,但當他們的聲音不能被聽到的時候,就是災難性的結果。

4)看待資源浪費的態度

不同的團隊在開發同類型的產品去內部競爭,甚至有些不靠譜的團隊可以一直在騰訊生存很多年。這裡面當然會有資源的浪費。但是換一個角度看,和一個巨大機會的喪失對比起來,資源的損耗是更可怕還是相對不可怕?比如,假設微信這個機會丟了,有多可怕?包括當年的QQ空間、包括微信支付,很多產品是整個格局上的變化,是無法彌補的損失。一旦錯過,可能就錯失一個時代了。騰訊內部還有一句話:“在騰訊做業務好做,插個扁擔也能開花。”因為在騰訊做業務,很容易拿到足夠的流量和支持,導致這個業務看上去在開始的時候很容易成功。這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戰略:我不知道明天什麼機會會來,市場會有什麼突變,但是騰訊獲得這次紅利的機會比別人大。把這個概率按天、按年乘下去,概率高的團隊總可以把概率低的團隊PK掉。從這個系統的邏輯來看,微信這個產品誕生在騰訊,也絕非偶然的。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5)要給曾經做出成功產品的人更多機會

當時做微信這個事情時,一方面,海外的產品比如TalkBox和Kik等都已經有了,另一方面,在騰訊內部也有好多團隊在做。那時候是2010年的下半年,快到年底的時候,騰訊有一個組織架構上的侷限,所有的無線產品都在無線事業群做。對移動終端即時通信應用的另外兩個探索,以及更多的伏筆,都在無線事業部不同的部門。唯一的例外就是張小龍。為什麼會這樣?首先就是Pony看人,在過去,QQ郵箱已經為張小龍贏得了一張信任票。這就是騰訊的一個不成文的機制。它的邏輯是,要給曾經做出成功產品的人更多機會,就是應該給張小龍做更多事情的機會,這是必然的。他歷史上做了一個QQ郵箱是成功的,這次給他更多的事情也是合情合理的。張小龍也沒有調到無線事業部,還是在用自己的團隊做。很多人認為做互聯網產品需要人多,得有一個團隊。但創新型產品最大的特點是,思考勝過人力資源。張小龍做微信的團隊一共8個人,人名都可以叫出來。他會用郵箱團隊的個別人幫忙一下。但真正參與項目就是8個人,8個人的編制扛了三四個月,一個小房間都用不了,就搞定了。大家還忽略了一點,除了郵箱成功之外,之前張小龍還做過很多其他產品。只不過因為不成功,大家把那些產品都忘了。今天的微信朋友圈、公眾號,都有張小龍早期失敗的產品的印記。後來分析產品時,會發現,你經歷過的所有的失敗,最後有一天會成為你成功的一級級階梯。

2、為什麼伴隨騰訊瓶頸總能出現指數級獨角獸?馬化騰建立反脆弱機制七種武器

騰訊歷史上每隔兩三年就會遇到一個很大的瓶頸,但騰訊一定有一個團隊會站出來幫助整個公司扛過這個瓶頸。原因正是騰訊的機制總能讓優秀的團隊和優秀的產品跑出來。騰訊的瓶頸,比如SP(移動增值業務)。SP曾經是騰訊唯一的商業模式,離開SP日子就過不下去。中移動一個小領導來,Pony也要親自接待。後來靠互聯網增值服務突破了這個瓶頸。2008年到2009年,突然之間QQ和Qzone出現了增長停滯,如果突破不了的話,這太可怕了。在互聯網行業,虧損、團隊不穩定這些都不怕,最可怕的是沒有成長。後來我們先做搶車位、買賣好友,又和一家公司合作,做QQ農場,把這個瓶頸打過去了。微信就更不用說了,直接讓騰訊拿到了移動互聯網的船票。真正改變組織命運的,是一個產品或業務突然殺出來,改變了整個公司的格局。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是能夠建立起一個機制和體系,讓這個改變格局的產品,有機會出來。以下是馬化騰建立反脆弱機制的七種武器: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1)產品極簡主義

騰訊天生就是要做的很輕,很小,很簡單,要非常注重細節。快速,穩定,功能好,體驗好,這是互聯網產品的總體要求。越是信息過載、功能過載、產品過載的時代,極簡顯得越為重要。原始社會人們只需要狩獵(獲得食物)即可生存下去;到了農業時代,人們需要種植、收割、儲存,看似不用為食物發愁,帶來的卻是更多繁瑣的過程;工業時代來了,蒸汽機、機器的發明看似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但是人們的工作卻陷入了更復雜的循環之中;互聯網更甚,信息的爆炸、工具的泛濫,看似都在幫我們省時間,實際上每一個都想更多一點的,佔據人們的注意力。任何事物都是這樣,給你帶來好處的同時,一定也在消耗你。少既是多,多既是空。在馬化騰的產品哲學裡,他認為在手機上應該堅持以下幾點:

第一,不要強迫用戶。(強迫用戶的結果往往是被用戶拋棄,市場上不缺乏替代品)

第二,不要為了1%的需求騷擾99%的用戶。(這一點,在微信訂閱號集合、服務號頻次上有一定體現)

第三,淡淡的美術,點到即止。(這一點MAC版本的QQ要給差評)

第四,不要刻意的迎合低齡化。(思考:得屌絲者真的得天下嗎?)

其實,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中,迎合永遠走不了太遠。消費者是無法被迎合的,只有去引導,只有創造需求,只有喚醒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迎合消費者永遠是死路一條,會越走越低。消費者的底線是免費,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永遠不要迎合市場。張小龍談到產品設計時說,最好的互聯網產品是那些白痴也會用的產品。作為一個產品開發者,你在多少時間內讓自己變成一個白痴,這是個能力,全世界這個能力最強的就是喬布斯,他1秒就可以變成白痴,馬化騰是5秒,而他是15秒。在產品的總體架構及運營上,最好的策略是交互功能要“Don't make me think!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個人認為,好的產品就要化功能於無形。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2)用戶驅動戰略

如果說用戶驅動最成功的一個是維基百科,另一個就是微信。可以說最懂用戶管理的就是擁有8億用戶的微信。10年前,騰訊內部就有這樣一個機制——10/100/1000法則。10是產品經理每月要做10個用戶的調查,100是要關注100個用戶的博客,1000則是要收集的用戶體驗反饋的數量。另外一個法寶就是——大數據。《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爾文·托夫勒,在1980年就提出了第三次浪潮——信息化革命,最重要的就是出現“大數據”,這個詞就是他發明的。大數據將成為騰訊、阿里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很長一段時間難以顛覆的。因為,有了大數據它們將比任何人都可以最先知道未來的動態。

3)內部賽馬機制

在騰訊,沒有戰功是很難過日子的,內部所有的高管都是打上來的。這一點也是北上廣迷人的地方,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機會。以騰訊內部70%利潤的來源部門“騰訊遊戲”來看:知道年輕人喜歡什麼遊戲,這是可以決策出來的嗎?在遊戲端口,騰訊有八大工作室,在遊戲部門會看見工作室內部各個BU(Business Unit)收入差別很大,有的可以分2000萬,有的則不行。所以騰訊所有的遊戲都是先內部廝殺,然後再內測、公測、試運營,做得好的才把流量給你。當然,這個機制能夠奏效,最大的因素在於馬化騰是一個是錯容忍度很大的人。他很少自己拍板做決定,基本都是充分討論,內部競爭,然後做決策,這也是他的管理風格。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4)試錯迭代策略

“小步迭代,試錯快跑”似乎是一切互聯網公司的精神,也是MVP運用的最好的行業。小米、dorpbox都是踐行這個原則的典型案例。依靠用戶,滿足用戶,不斷的迭代優化,這是互聯網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反脆弱》中提到,未來這個時代,精確的量化能力會被機器所替代,可以存在下來的是有缺陷的,柔軟的,充滿灰度的能力。我們可以按照這個邏輯思考一下,哪些技能是我們堅決不能放棄的,哪些又是可以不那麼較真兒的?

5)生態養成模式

2015年出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總結下來就是顛覆出租車公司的不是另外一家出租車公司,而是滴滴出行。顛覆微博的不是另外一個微博,而是微信。所以,當馬化騰問KK,騰訊未來的敵人是誰,KK很睿智的回答,這個人還沒有出現在你的名單裡。2011年,騰訊提出開放,說的最多的兩個詞,一個是淨化,一個是生態。馬化騰在2013年又提出了兩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一個是“連接一切”,一個是“互聯網+”。這兩個事情的出現,讓整個互聯網從虛擬經濟變成了所有經濟的基礎面。QQ上市的時候馬化騰對騰訊的定義就是“一站式互聯網生活服務商”。QQ、微信、支付、投資電商京東,一步一步,騰訊的邊界不斷擴大,正在生態的層面形成自己的閉環,並且不斷進化。馬化騰提出了灰度法則的七個緯度: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6)資本整合能力

管理騰訊十年的是高盛人劉熾平,一個資本運營專家。騰訊開放的能力,一個是流量,一個是資本。很有意思的是,騰訊相比較其他投資公司,非常大的優勢就是它的流量和業務能力。2011年以後,劉熾平對騰訊最大的貢獻就是,從資本層面上重構了騰訊的核心競爭力。2011年之前,騰訊幾乎所有的投資都是控股型投資。到了2011年以後,騰訊發現我要讓自己企業變得更加地柔軟,更加開放。僅僅是對京東的投資,微信在資本層面上就賺了37億美金,代價是它放棄了自己做電商、甚至把拍拍、易迅都給了京東,甚至把微信端口唯一開放給京東。未來公司的競爭已經超越了產業層面,達到了證券層面。這種境界恐怕就是,當我放眼望去,所有賺錢的公司都有我的股份。所以說,大公司最保守和安全的方式就是通過資本的方式,因為公司內部已經不可能有任何的驅動力了,只有通過投資來做。

7)專注創業初心

創業的初心是什麼?這可能是大部分投資人都會問的一個問題。我相信現在沒有一個創業者會說,我是為了賺錢,如果有,那我勸你還是早點去找份工作,踏實賺錢來的靠譜。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這關係到你公司未來的發展,當你每次遇到困難,或者遇到誘惑的時候,“初心”會跳出來幫你一個大忙。一個優秀的公司,都有一個專注於初心的創始人和團隊。喬布斯是,馬雲是,當然馬化騰也是。


18年騰訊市值全球第5!為何每次遇瓶頸,都孕育出指數級獨角獸?


彩蛋:一蹴而就的功夫會走火入魔!公眾號:SFA-0002

生活無處不在反脆弱,是每一個人生活中遇到的“黑天鵝”事件,當事件發生之後,我們怎麼選擇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態度。就如同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起了火花,對方猝不及防的給了你一個巴掌,對待這個巴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有的人選擇回擊,有的人選擇冷靜,也有的人選擇叫兄弟,反脆弱的意思是讓我們利用好這個巴掌從中受益,如何利用一個對身心已經造成了傷害的東西呢?就像問張三丰如何借他人之力化為自己之力再打出去。張三丰會告訴你,非一朝一夕能夠練成的,但是關鍵你要不斷的練習,以刻意練習的方式練習太極拳,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代太極宗師,成為一個反脆弱的大師,不要期待一蹴而就,一蹴而就的功夫會走火入魔。

-End(碼上相逢,改變從“關注”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