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七彩雲南——帶你走過風花雪月


自駕七彩雲南——帶你走過風花雪月


蒙自過橋米線是雲南省著名的漢族小吃,獨具風味,久負盛名。它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吃法特殊,營養豐富而深受群眾喜愛。它是雲南食品中最具地方風味的小吃。

獨具風味,久負盛名

特點:獨具風味,久負盛名

分 類:雲南最具地方風味的小吃

食材:湯、米線

口味:鹹

名稱:蒙自過橋米線

食物介紹:

自駕七彩雲南——帶你走過風花雪月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食品,已有百多年曆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覆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薑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米線分類:

自駕七彩雲南——帶你走過風花雪月


雲南米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大米經過發酵後磨粉製成的,俗稱“酸漿米線” 工藝複雜,生產週期長。特點:米線筋骨好,有大米的清香味,是傳統的製作方法。另一類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稱為“幹漿米線”。幹漿米線曬乾後即為“幹米線”,方便攜帶和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

食物起源:

自駕七彩雲南——帶你走過風花雪月


自駕七彩雲南——帶你走過風花雪月


相關傳說一: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秀才賢慧勤勞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了。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蓋著厚厚的那層雞油有如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還能更加爽口。於是她先把肥雞、筒子骨等熟好清湯,上覆厚厚雞油;米線在家燙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後用滾油燙熟,之後加入米線,鮮香滑爽。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後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

相關傳說二:

當年秀才攻讀,其妻子為避免其丈夫食用時過涼,就將湯內倒入熱油以保溫,其丈夫使用時湯麵仍然很熱,需用小碗冷食。就將砂鍋內的米線用筷子重置於碗中,米線將兩碗架作一橋,有妻子送米線過橋之意,故稱過橋米線 。

食療價值:

自駕七彩雲南——帶你走過風花雪月


米線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勻,耐煮不爛,爽口滑嫩,煮後湯水不濁,易於消化的特點,特別適合火鍋和休閒快餐食用。

食用禁忌:

米線在泡製過程中營養容易流失,因此米線需搭配各種蔬菜、肉、蛋和調料,來增加營養。

做米線要用到明礬,吃多了會增加得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文化遺產:

2008年5月9日 由昆明市政協常務副主席張建偉接待來訪的文史委員及文史專家,論題集中在昆明市建城千年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上,從接待現場獲悉,過橋米線已經列入昆明市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昆明市首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類項目。

昆明市文化館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部主任徐剛認為,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昆明經營過橋米線的企業來說,增加了一個對外推介的品牌。昆明的過橋米線從蒙自傳入後,深受昆明人的歡迎,過橋米線的來歷中有趕考的傳說,但是對過橋米線的製作技藝和規範,研究還不足,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對過橋米線這一昆明飲食文化背後的傳統技藝,要有更多的研究和規範,食客在吃下一碗過橋米線的同時,也得到文化上的享受。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品牌,不歸某一家過橋米線館獨有,它是昆明共有的品牌。

食用指南:

自駕七彩雲南——帶你走過風花雪月


過橋米線由湯、片、米線和佐料四部分組成。米線則以細白、有韌性者為好。吃時用大磁碗一隻,先放熟鵝油、味精、胡椒麵,然後將雞、鴨、鵝、排骨、豬筒子骨等熬出的湯舀入碗內端上桌備用。此時滾湯被厚厚的一層油蓋住不冒氣,但食客千萬不可先喝湯,以免燙傷(注:一般封頂的油為鵝油)。要先把鴿雞磕入碗內,接著把生魚片、生肉片、雞肉、豬肝、腰花、魷魚、海參、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並用筷子輕輕撥動,好讓生肉燙熟。然後放入香料、叉燒等熟肉,再加入豌豆類、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線,最後加入醬油、辣子油。

自駕七彩雲南——帶你走過風花雪月


自駕七彩雲南——帶你走過風花雪月


雲南的過橋米線獨具一格,自駕七彩雲南,帶你走過風花雪月。走過蒙自,一定不要忘記“過橋米線”,歡迎評論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