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遊記:觀釋迦牟尼打坐地方——鹿野苑

我從旅遊手冊中瞭解到這個城市大約有1500座神廟,覺得一路上行來,我差不多已經看到了其中至少1000座。車子開了大約20分鐘,我們來到了耆那研究所。那是一個小小的建築群,比較古老,但是非常整潔,與街道的噪音隔絕,是個非常幽靜的場所。研究所的宗旨是研究耆那哲學、歷史和文化,以及耆那教徒的生活,它附屬於貝拿勒斯印度教徒大學。我的兩位導遊都是在那所學校獲得博士學位,現在在這個研究所工作。

研究所主任帶著兩名工作人員走到前面的草坪上迎接我。我沒有聽懂他的,或者說,他們所有人的名字,但是他的微笑已經足夠。我稱他為博士,他是個身材矮小、熱情友好的人,主動提出帶我四處參觀。我們去了圖書館,我看到裡面有些書非常古老,似乎有幾百年的歷史。他又領我參觀博物館,為我解說,不過我還是沒有完全聽明白。我見到的一切都充滿了魅力,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我們去餐廳,裡面已經有五六個人在等我們,其中包括我的那兩位朋友,其餘都是這裡的工作人員。


印度遊記:觀釋迦牟尼打坐地方——鹿野苑


最後,博士又和我一起走回門口的草坪,與我道別。三輪機車就在外面等候,哈米爾說:“我們還要再帶你去看一個地方。於是我們3人坐上車,朝著6千米以北的鹿野苑出發。但是交通非常繁忙,路邊顛簸不堪,我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到達目的地。我已經被這段路程折磨得痛苦不堪,真高興能夠下車放鬆一下。鹿野苑據說是如來佛祖釋迦牟尼初次佈道的地方。他們帶我進入鹿苑,來到釋迦牟尼的巨大佛像下面。如來佛像正是其經典的打坐沉思的姿勢,形態俊異,威嚴肅然。哈米爾指向一棵古老的大樹,對我說:“這就是著名的菩提樹。當年佛祖就在這棵樹下第一次講經說法,在場的只有五六名弟子,他們就坐在這兒。他指向幾米遠的一塊空地。


印度遊記:觀釋迦牟尼打坐地方——鹿野苑


我仰望佛像。如來佛祖真的是這個模樣嗎?如此豐滿,如此冷漠,同我們人類相去甚遠。但就像我們關於基督的圖片和雕塑一樣,誰又知道基督真正是什麼模樣呢?更多時候我都在注視著那棵菩提樹:它怎麼可能生存那麼多年月呢?我並不是懷疑佛教的信仰,只是對其神奇感到驚歎。我們四處閒逛,看到很多朝聖者,他們來自不同國家,跨越千山萬水,跟隨著佛祖普施濟眾的足跡,在考驗中感受佛祖的慈悲,修得內心的平靜與祥和。我拍了幾張照片。到處都是信徒,有的是全家出行,還有許多僧侶和聖人,他們誓言研習佛家的道義,普度眾生,一生清貧戒欲。我能夠體會,到這裡來朝拜是他們一生中多麼莊嚴神聖的時刻。


印度遊記:觀釋迦牟尼打坐地方——鹿野苑



鹿野苑裡有許多佛學院和佛學研究所,其中一些是由緬甸、中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佛教機構贊助的。當初我決定來瓦拉納西的時候,根本未想到過自己竟會因緣際會被帶到這個佛祖首次講經的地方;正是在這裡,佛祖把他的思想和哲學發展成為一個偉大悠久、流傳千古的教派。我們回到三輪機車上,朝著火車站進發。

我們下午5點到達火車站,火車6:35返回新德里。這真是漫長的一天,我感覺有點疲倦,相信他們也有同感。我知道他們將陪伴我一直等到火車進站,我也相信他們一定迫不及待想回去和家人團聚,換了我,我也會這麼想的。因此我向他們道謝,並保證我一個人留下來等也沒有關係。我打開錢包,想向研究所提供一些贊助。索爾圖非常尷尬地給我一張紙條—今天為我服務的賬單。他咕噥著告訴我:“我們的研究所很窮。”


印度遊記:觀釋迦牟尼打坐地方——鹿野苑


​我明白,我明白,你們研究所也就是美國人所說的非贏利機構。”我向他們解釋了一下。他們開始微笑,一個地點頭。賬單價格不足10美元。我多給了他們一些,他們非常開心。我又給司機一筆小費,他也非常開心。如果有一天我有機會的話,我將去中國”,哈米爾說。“或許我能有幸拜訪您”,索爾圖也向我表示同樣的意願。“那當然,你們一定要來。”我給他們我的郵箱地址,“我會帶你們去看我們的河,康涅狄格河,非常美麗,不過不如你們的恆河那般神聖,也沒有它那麼出名。而且我們的河有一個非常大的不足—我們不能在裡面沐浴清洗我們的罪孽。”他們吃吃地笑起來。我又說:“到那時,就輪到我為你們划船了。”

回去的路上非常順利。在車上,我回想今天的經歷,又想起了感恩節。是啊,多麼神奇的節日—感恩的日子。朋友第二天上午到火車站接我。他咳嗽得厲害,實在應該待在家裡躺在床上,或者去醫院看看。但是他堅持要陪我在德里再到處逛逛,當天下午他又送我去機場。分離總是那麼令人難受,依依不捨;我們儘量直接乾脆,微笑著說再見—我們真的以後還有機會再見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