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年味!魚老手藝,老傳統,老味道,吃魚不見魚的美食,魚面

在將軍縣紅安

憶年味!魚老手藝,老傳統,老味道,吃魚不見魚的美食,魚面


過年餐桌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

這是紅安的老手藝,老味道,民間傳統美食——手工油麵, 純手工製作,不含任何添加劑

那就是紅安最經典的傳統名菜---魚面

憶年味!魚老手藝,老傳統,老味道,吃魚不見魚的美食,魚面


魚面的來歷

魚面的來歷有個傳說,在古代的雷池畔,下新一毛姓漁民,雖然吃苦耐勞,每天早出晚歸都能在大源湖捕到不少鮮魚,怎奈魚霸和湖霸的雙重剝削,依然是貧困交加。有一天,家裡從縣城來了客人,他口袋空空買不起肉和菜,非常著急。他老婆見狀,就臨時從家裡的盆裡撈起幾條魚,把魚捶打成肉醬,並用自家的苕粉一拌,放在蒸籠裡一蒸,然後切成麵條狀端給客人吃,既當菜又當飯,一舉兩得。沒想到客人吃了後,大加讚歎,說“這麵條真好吃,沒看到魚卻還有魚的味道,是我從沒有吃過的魚面”。於是這魚面就一傳十,十傳百,許多人爭相製作,便成為了紅安人的招牌菜。

憶年味!魚老手藝,老傳統,老味道,吃魚不見魚的美食,魚面


魚面的製作很有講究

第一步:是選魚,一般都會選擇用草魚來打魚面。有的也會選擇鰱魚,但是鰱魚做出來的魚面會稍微帶點腥味兒,而有的會選擇青魚,但是青魚太大油太多,做起來不容易粘粉。

憶年味!魚老手藝,老傳統,老味道,吃魚不見魚的美食,魚面


第二步:鮮苕粉是製作魚面的重要原材料,以前是用木槌將魚肉和苕粉捶在一起,而如今,都是機械化操作。在攪拌過程中,苕粉當潤滑劑,放入的數量是魚面質量的關鍵,也是一種熟能生巧的活。

憶年味!魚老手藝,老傳統,老味道,吃魚不見魚的美食,魚面


第三步:待苕粉和魚面均勻的融合在一起,就可以開始用擀麵杖將和好的麵糰擀成一張一張的蒲扇大小的薄面餅。

第四步:蒸魚面,將擀好的麵餅放進特製的蒸籠裡,蒸2-3分鐘就可以了。

憶年味!魚老手藝,老傳統,老味道,吃魚不見魚的美食,魚面


第五步:出籠的麵餅,當時就可以吃,或者直接捲起來,切成絲,經過晾曬,就成了獨具黃梅特色的年味——魚面。

憶年味!魚老手藝,老傳統,老味道,吃魚不見魚的美食,魚面


魚面的吃法

魚面的吃法多種多樣,可煨湯、熱煮、油炸、生炒,可以搭配素材,也可以燴肉食,烹調方便,款款風味不同。其中煮湯和炒著吃是我們黃梅魚面最主流的吃法。

憶年味!魚老手藝,老傳統,老味道,吃魚不見魚的美食,魚面


相應而生的美食——魚皮

另外一道美食

憶年味!魚老手藝,老傳統,老味道,吃魚不見魚的美食,魚面


~魚 皮~

也就應運而生了!

魚皮倒入菜油

煎制兩面金黃

放入土辣椒和本地酸菜

憶年味!魚老手藝,老傳統,老味道,吃魚不見魚的美食,魚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