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鵬:後疫情時代如何重塑房地產價值


建聞連線|孔鵬:後疫情時代如何重塑房地產價值

一場疫情突兀來襲,影響波及各行各業,房地產行業亦不例外。

一方面,宅家生活讓人們對居住有了深層次的思考。“後疫情時代”,居住的安全性、舒適性、健康性開始影響著人們未來的購房邏輯;另一方面,在項目工程的暫停,線下銷售的關閉,銷售回款下降等多種因素下,房地產企業多方承壓。

隨著疫情帶給整個房地產行業的新思考,開發商的新一輪洗牌在加速,消費者對產品服務的創新升級需求呼之欲出。

那麼,疫情對房地產行業影響到底有多大?整個行業又將發生哪些變化?什麼樣的企業能在危機中找到機會,從疫情中脫穎而出?何謂好房子?好房子的標準又會發生哪些變化?

近日,《中國建設報》獨家專訪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可持續住區研究中心(CSC)聯合主任孔鵬,對當下行業熱點、焦點話題進行深度剖析,探討房地產行業如何進行價值重塑。

建聞連線|孔鵬:後疫情時代如何重塑房地產價值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可持續住區研究中心(CSC)聯合主任 孔鵬

談風險:資金風險不是簡單的現金流概念

從數據來看,一季度整個房地產行業處於下行階段。在這樣的環境下,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問題成為關注焦點。

在孔鵬看來,房地產行業目前最大風險是企業資金風險。

“資金風險不是簡單的現金流概念。”他強調,現金流就是有入有出,只要入大於出,就是正向現金流,企業就可以正常運轉。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一切都按了暫停鍵,在此前提下,企業的健康度應該用庫存現金是否能夠覆蓋企業固定成本來計算。孔鵬指出,長期以來,房地產行業發展主要通過高負債、高週轉來實現,在當前形勢下,負債較高、庫存現金較少的房地產企業風險非常大。

近期房企年報集中披露,其中多家房企提到要降負債。孔鵬對《中國建設報》分析認為,靠一個遠期降負債的目標很難緩解眼前壓力,因為眼前壓力不僅僅是負債率高低,而是還債的錢從哪裡來?在銷售暫停的大環境下,貸新還舊的路徑也被暫停,結果就是負債依然高企,這正是目前的核心風險。企業意識到風險是好事,但關鍵是如何落實到行動上,這是比較難的。

那麼,未來房企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來實現今年發展目標?以及如何規避風險來實現可持續的穩定發展?

在孔鵬看來,最重要的是合理排布目標。“從當前整個宏觀態勢分析,在重啟鍵還未完全開啟的情況下,企業定太高的目標並不現實,所以當前,面對現實、評估現狀對企業來說很重要,而不是固守著原來的目標,刻舟求劍。”

他對《中國建設報》補充說道,疫情之下,外部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對所有企業來說都是公平的,面臨的困難是相同的。那麼,在相同困難下,企業健康度就會得到檢驗,身體健康的就能扛過去。所以對企業來說,這個階段應該認清形勢,調整目標,評估自身條件,然後再製定相應的發展戰略。

談形勢:持中性偏樂觀態度

談及市場情況,孔鵬認為,房地產市場是以剛需和剛性改善型需求為主的市場,前期暫停不等於消失。從數據和微觀觀察來看,現在房地產行業已經開始復甦。

“房地產行業在某些維度上雖然已經開始復甦,但是離大規模生產、開發、銷售等還需一段時間,這與疫情以及經濟流通控制相關,”孔鵬坦言,“短期來看,恢復到正常狀態比較難,因為對於大宗交易來說,人們總要到線下去看,要做線下溝通。”

目前,低密度中高端住宅的需求在逐步釋放,甚至是“一房難求”,孔鵬補充道,“人們會有‘要能有個帶院子的房子該多好,不用一直宅在家,還能出去透透氣’的想法。”他對《中國建設報》續稱,目前在北京,一些低密度改善性樓盤的銷售情況和預訂情況都是不錯的,這是近年來不多見的情況。

“疫情給了老百姓做減法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其實觀察這幾月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就可以發現,每天必須做的事就是對你或周圍人最重要的需求,這些才是生活的必須消費,剩下的都可以做減法,就像人的發展和成長過程一樣,從出生就一直在做加法,而現在終於給了我們一次機會,用減法的方式做思考,同理對房地產行業來說也是這個邏輯,如果要用減法的方式思考,該怎麼減?最終,人們會意識到一套好住宅,一套安全健康的房子的重要性。”他對《中國建設報》說。

對於今年房地產行業趨勢和未來形勢,孔鵬表示持中性態度。“談不上樂觀,也談不上悲觀。房地產行業是一個影響廣泛、資金密集且量級巨大的行業,在經濟波動的情況下,房地產行業要力保穩定。”他對《中國建設報》說。

孔鵬補充表示,人們對於房子的需求沒有萎縮,在認知增強的情況下,一個行業就不會出現巨大的塌方式變化,因此困難是暫時的。在疫情不斷得到控制的條件下,對未來房地產行業發展持中性偏樂觀的態度。

談轉型:當故事看,只是成本;當事業看,就是價值

目前,無論是頭部房企還是中小房企,加快轉型已成燎原之勢。同時,向數字化、智能化的變革之勢又對房企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那麼,智能化該如何給企業賦能,使其順利度過轉型期?

在孔鵬看來,這其中最核心的邏輯就是讓智慧科技迴歸價值創造。

他對《中國建設報》表示,“在理論構建、技術產品研發、項目試點、對外宣傳推廣這四個維度上,我們已經進行了四五年的研究。研究中,我發現一個很典型的問題,就是很多做法只是一種炫技,聽上去覺得很高大上,而大多數老百姓以及政府並不瞭解。”

“所以它會以技術出頭,以技術結尾,”孔鵬續稱,“大家都不明白,投入了那麼多成本,購買了這麼多高大上的技術,到底為什麼?所以,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就像當年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它之所以改變了生產力,是因為它最終讓紡織廠的效率提升了10倍,是它讓火車出現了,讓運力提升了百倍,最終還是要為實體世界創造真正的價值。”

那麼,該如何破題?孔鵬對《中國建設報》說:“最核心的就是做好兩件事。第一,所有科技相關企業要想辦法去證明技術是能夠創造真正價值的,而不是為了炫技。第二,從資本和政府維度去看,初級階段投入了高成本,但結果不一定是好的,但是任何新技術的產生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所以需要的應該是風險投資和政府鼓勵,雖然今天成本高,但明天成本會下降,量也會增加。”

對於房地產傳統企業,要考慮的是什麼?他分析表示,“要打開胸懷去接受這些事情,誰能看到價值,誰去擁抱價值,誰就能實現轉型,並且一定要關注行業趨勢的變化,關注其應用性的變化,關注它的價值創造,並且在適當的時機加入這個行列當中去。”

無論是科技創新企業,還是政府金融機構,抑或是使用場景的企業,如果都能夠形成這樣一種認知,才能推動行業發展。孔鵬進一步說道:“我認為現在處於認知正在形成過程中但還沒有達成共識的階段,其中的牛鼻子是什麼?就是要讓科技迴歸價值創造。”

談及房企多元化佈局,在孔鵬看來,切莫“掛羊頭賣狗肉”,還是要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做事,無論佈局養老,還是科技、教育,都要真正地潛心進入這個行業,為這個行業創造價值,而不僅僅只是編造了一個故事,背後目的還是為了拿地進行房地產開發。

“如果把它當故事看,它只是成本;如果當做事業看,就是價值。”他對《中國建設報》說道,“如果不斷編新故事,都是增加成本,企業的利潤就會越來越低,如果打造的是核心競爭力和價值,就會帶動主業,多元化才有希望。”

談趨勢:迴歸產品和價值,側重影響需求端

談及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建議,孔鵬說道,通過此次疫情發現,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產品。要把精力和時間從喧囂的廣告宣傳和概念中脫離出來,拿出真真正正創造價值的讓老百姓獲利的好產品,這是企業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企業現在強調回歸產品、迴歸價值,這是大勢所趨。

關於政策方面的建議,孔鵬認為政策要助力都市更新。他對《中國建設報》解釋稱,“現在增量房地產開發已進入尾聲,增量越來越少,此次疫情可以發現,老百姓更多的是在已建成的城市空間環境中生活。房地產行業經過30年的發展,第一批蓋出來的房子已經30年了,面臨著更新、改造、數字化升級等,從這個維度上來看,對都市更新的關注度還不夠。”

這其中面臨的難題不少。孔鵬舉例表示,對於老百姓的房子,外立面以及房屋內部的修整誰來負責?有沒有金融槓桿?如果沒有金融槓桿和銀行貸款的支持,企業如何參與實施?

此外,孔鵬建議,政策應該從影響供給向影響需求轉變。因為管理企業是很容易的,現行體制下,政府通過制定制度、法令來管理企業。但是影響需求端卻不易實現。

他舉例稱,就像綠色建築的推廣,17年前的非典過後有一次推廣熱潮,今天公眾又開始關注綠色建築,仔細想來,這中間經歷的十幾年,並沒有太多成效,因為老百姓沒有具體感受到。北歐有一些政策,比如低能耗房子在進行二手房交易時可以繳很低的稅,甚至免稅。這樣一來,老百姓在買房子的時候,就會重點關注房子的健康指數、能耗等指標,在使用的整個過程中,也會不斷進行維護,因為要讓自己的房子保值增值。老百姓覺得好的產品,開發商或者供應商就會投入資本進行研發,這樣才能打造出更好的產品。

他對《中國建設報》補充表示,“因此我有建議政策要往需求端發力,讓老百姓形成更好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認知,再以市場促生產,推動生產出更好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