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傢俱的欣賞與使用

研究古代傢俱和人的關係,看它們在往日生活中如何被陳置使用,是一個重要而有趣味的課題,但在專著中探討,闡述較為適宜。這裡只談談今天使用古代傢俱的一點粗淺體會,由於它涉及現實生活,不僅傢俱收藏家和愛好者可能感興趣,就是仿明傢俱的使用者和製作者應當也是關心的。

從無數的明清繪畫可以看到明代室內陳設樸素簡單,傢俱疏落有致。入清以後,才日見重疊擁擠,而傢俱本身也越來越繁瑣。今天使用明及清前期傢俱,寧少勿多。一室之內,陳置三、五件,四壁生輝,最見神采。倘貪多超量,便全無是處!

王世襄:傢俱的欣賞與使用


明末清初 黃花梨福字紋大四出頭官帽椅

明及清前期傢俱陳置在我國傳統的建築中最為適宜,自不待言。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見到幾處非常現代化的歐美住宅,陳置著明式傢俱,竟也十分協調。為什麼明式傢俱和現代生活卻能這樣合拍呢?思考一下似乎也不難理解,正是由於西方現代生活所追求的簡練明快的格調在本質上和明式傢俱有相同之處的緣故。事實證明,明及清前期的傢俱造型藝術已經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王世襄:傢俱的欣賞與使用


明晚期 鸂鶒木四出頭官帽椅

傢俱陳置,前代多因室而異。廳堂上的器物講求對稱,固定而不免拘謹。書齋及居室則注重實用,靈活而多變化。這樣,在佈置上出現對稱與不對稱、固定與靈活的對比。有對比勝過沒有對比,這可使相對的事物更加突出。而且出現對比,本身就意味著不是單一而是有變化。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想象還會有三楹或五楹的廳堂,但這並不妨礙有意識地兼用對稱與不對稱、固定與靈活的兩種佈置方法。因為從這裡也能看到對比與變化。

王世襄:傢俱的欣賞與使用


明末清初黃花梨三屏風獨板帶踏珠羅漢床

傳統傢俱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個不同的淵源,不同的淵源決定它們有不同的形態。以無束腰傢俱來說,許多品種如直足長方凳、燈掛椅、官帽椅、一腿三牙方桌、翹頭案、畫案、圓角櫃、悶戶櫥等,它們屬於一家眷屬。有束腰或四面平式傢俱如長方凳、二人凳、炕桌、半桌、大方桌、小條桌、畫桌、方角櫃、四件櫃等,它們另屬一家眷屬。我們如果把同是一家眷屬的傢俱組合在一起,儘管品種不同,外形各異,但其間自有相似之處,而且會使人感到格外協調融洽。這種相似已經超出了形似而兼有神似了。現在提出這一點,意在說明各種傢俱不妨按其淵源來加以組合。收藏家可分組陳設,仿製者可分組生產,使用者可分組購置。從這樣的組合中我們可以領略到神情的和諧,得到美的享受。

王世襄:傢俱的欣賞與使用


紫檀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

最後對少數幾種傢俱的功能和使用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一般認為明代傢俱最不適用的是椅具,主要嫌座面太高,坐起來不舒適,因而仿明的椅子都在如何減低其高度上下功夫。不過明代的椅子,尤其是大型的官帽椅和圈椅,如果備有腳踏卻是非常舒適的坐具。它們有的本有腳踏,只是年久散失而已。

寬大桌案,桌面下平列抽屜數具,兩旁又各有抽屜重疊到地,此為清式書案。明式的畫桌、畫案則不設抽屜,一經使用,多與之結不解之緣,對清式望而生厭,深憾其桌案下少空間而多窒礙,書畫揮毫,尤感不便,故有抽屜不如無抽屜。當然無抽屜也有不便之處,但有補救之法,即在案後立櫃架,案側設官皮箱或藥箱一類多抽屜傢俱,配合使用,有左右逢源之快。

王世襄:傢俱的欣賞與使用


清早期 黃花梨有束腰大畫案

腰背疼痛每起因於西式厚墊軟床的長期使用。傳統床榻用棕藤編織成屜,通風而有彈性,軟硬適中,久用不殆後患,尤以三面設圍子的藤屜羅漢床,堪稱最理想的臥具。

滾凳的功能尚未廣為人知。兩足踏其上,往復滾動,使湧泉穴受搓擦,有利血液循環,是極好的理療用具。可以預言,滾凳將和保定特產的健身球一樣,受到世人的歡迎和重視。

王世襄:傢俱的欣賞與使用


元或明早 黃花梨四面平榻

明式傢俱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簡,厚,精,雅。簡,是指它造型洗練,不繁瑣、不堆砌,落落大方。厚,是指它形象渾厚,具有莊穆、質樸的效果。精,是指它作工精巧,一線一面,曲直轉折,嚴謹準確,一絲不苟。雅,是指它風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藝術格調。

王世襄:傢俱的欣賞與使用


晚明 黃花梨木軸門圓角櫃

明代傢俱其所以取得高度的藝術成就,主要是它巧妙地恰如其分地使用了工藝美術的設計原理。

1.注意意匠美:“巧而得體,精而合宜”。

2.注意材料美:充分運用木材的本色和紋理,而不加以遮飾。深沉的色調,堅而細的質感,達到了穩定和調和的藝術要求。

3.注意結構美:不用釘,不用膠,而主要是擁有榫卯結構,不同的部位運用不同形式的榫卯,既符合功能要求,又使之牢固。

4.注意工藝美:面的處理,有適當的比例和尺度;線的運用,簡潔利落。有造型的結束處和轉折部位,加以不同的變化,產生豐富的造型形象。此外如牙子、券口等作為重點裝飾,倍增傢俱的形體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