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鈞瓷是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被稱為國寶、瑰寶。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憑藉其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複雜的配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湖光山色、雲霞霧靄、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可見鈞瓷彌足珍貴,是當今收藏者的追崇,擁有鈞瓷一件,倍感無上欣慰。

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北宋鈞窯膽瓶

鈞窯始於唐,興盛於北宋,北宋徽宗時期,鈞瓷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徽宗下令設立了專門為皇宮燒製珍品的"官窯",並把鈞瓷列入皇室的"御用珍品",規定民間不得使用。而位於禹州市城北的宋官窯遺址,正是當年為皇室燒製珍品的地方。地處河南禹縣古均臺和神垕鎮一帶,宋時稱均州,故名“均窯”,亦名“鈞窯”或“鈞州窯”,但在古代一皇帝名曰“朱翊均”後均州改名為禹州。

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北宋鈞窯壺(濟南張女士收藏,高38CM,上口8.5CM,底寬9CM.)

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北宋鈞窯壺底

鈞窯燒造的瓷器品種較多,以鈞瓷最為有名。鈞瓷胎質細膩堅硬,較為沉重,主要色為紅色和藍色,其釉為乳濁釉,乳濁釉的好處是可以遮蔽胎色。鈞窯,胎質堅硬,釉層較厚,基本色調為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釉色有天藍、天青、月白、紫紅等。

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北宋鈞窯仿青銅器三足爐(濟南孫先生收藏,高22CM,上口14CM.)

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北宋鈞窯仿青銅三足爐口

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北宋鈞窯仿青銅三足爐底

鈞釉的釉層很厚,瓷胎在上釉前先經素燒,因而促使裂紋和縮釉等現象出現。然而,蚯蚓走泥紋的出現給鈞瓷平添了一種自然的美感。蚯蚓走泥紋是鈞釉瓷器的特徵之一,這種現象是由於釉層在乾燥時或燒成初期發生乾裂,後在瓷器燒造高溫階段又被粘度較低部分流入空隙填補裂罅所產生的。

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金鈞窯梅瓶(濟南孫先生收藏,高19.5CM,上口7.3CM,底寬7CM.)

鈞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這些年鈞窯越來越得到藏家重視,鈞窯瓷器上帶有紅斑者為貴,尊為鈞窯精品。當今社會,藏家擁有鈞窯者為最高追崇。(鵲華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