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水伯,《消費者洞察指引》,《認知變現指南》作者;Stygoogle(軟贏·鏡像元)創始人

移動網絡時代唯一壁壘就是認知,週二有約給思想洗澡讓認知破壁!

“指數型組織”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指數型組織”正在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是如何復活越野車迷的心丨水伯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引語:指數的WazeVS線性的Navteq,“消滅你,但與你無關”

諾基亞預測未來是智能手機的天下,為了能在未來智能手機的決戰中掌握主動權,諾基亞提前佈局,它們認為智能手機的決戰一定在地圖領域,於是斥資81億美元收購了當時最好的地圖公司——Navteq。Navteq耗費巨大財力在街道兩邊埋了大量的傳感器,以獲取街道信息。它的競爭對手谷歌卻以11億美元買下了Waze,一家毫不起眼的地圖界的小公司Waze,它的策略是利用其用戶手機上的GPS傳感器來獲取交通信息,因為用戶手機的暴增,短短兩年內,Waze的交通數據量就趕上了Navteq,四年之後更是Navteq的10倍以上,但成本卻為零。Navteq作為線性思考的代表,指數型思考代表的Waze只能說:“消滅你,但與你無關”。

現在社會出現一種公司,顛覆了企業形態,原來的世界500強企業需要花20年達到估值10億美元,而谷歌用了8年,Facebook用了5年,Uber用了2年,還有更短的,這些公司的業績都是指數級增長,遠遠超過線性增長。在指數型增長的早期階段,小額數字的翻倍(0.01、0.02、0.04、0.08)看起來都跟0沒什麼兩樣;但是一旦它抵達曲線的拐點,只需要翻10次就能達到1 000倍了,20次可以達到100萬倍。30次可達10億倍。當這種新的以信息為基礎的範式加速了整個世界的新陳代謝時,我們也就越發能感受到其對傳統組織結構和組織模式等的影響。被譽為“天使投資教父”的戴維.羅斯曾這樣說到:“為了在20世紀取得成功而設計的公司註定將在21世紀遭遇失敗”。因為以信息為基礎的範式導致從稀缺性向富足性轉變,從線性思維向非線性複雜性思維轉變,從實體化向數字化轉變,以信息為基礎的世界正以指數級速度發展,但我們的組織結構卻依然是線性,尤其是大型組織,原有的組織結構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這個新範式的要求。指數型組織(Exponential Organizations,簡稱ExO),是由奇點大學創始執行理事薩利姆·伊斯梅爾提出,是指投入少量資金和資源,技術卻呈指數增長,時間、發展速度、價值點以10倍或100倍的擴張。本文主要包含四個主題:

1/4、《指數型組織》|的知識晶體:「10倍速數字時代變革法則」

2/4、《指數型組織》|的前世今生:顛覆一切的數字信息新時代

3/4、《指數型組織》|的創設,從建立指數思維開始

4/4、 指數型組織正在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是如何復活越野車迷的心

1/4、《指數型組織》|的知識晶體:「10倍速數字時代變革法則」

當人類社會由漫長而低效的農業文明進入快速而高效的工業文明後,人類社會取得了長足而深遠的進步與發展,也奠定了以實體為基礎的社會範式。而21世紀的當下,我們人類社會面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信息發展新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型技術層出不窮,勢必給我們人類本身和各種企業組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未知壓力與巨大挑戰,也給我們整體社會帶來了諸多的轉型與變化。這其中最終具有決定性的變化,就是市場觀念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範式轉變。由傳統以實體為基礎轉向新型以信息為基礎。以信息為基礎的環境會帶來根本性的顛覆性機遇,在每一個這樣的顛覆中,在每一個革命性的跳躍中,信息都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半導體芯片影響了圖片捕捉、顯示、存儲和控制;互聯網改變了供應、分銷和零售的渠道;社交網絡和群組改變了機構。所有的跡象都表明:我們正在朝著一個以數字信息為基礎的範式轉化。庫茲韋爾在其著作《奇點臨近》中指出了技術一個極其重要且根本的屬性,當你朝一個以信息為基礎的環境轉移時,發展速度就會跳躍到一條指數級增長曲線上,性價比將會每1-2年翻一番。這個時候,奇點大學的薩利姆.伊斯梅爾、邁克爾.馬隆、尤里.範吉斯特等人在其撰寫的《指數型組織》一書中指出,最能適應新範式的指數型組織概念孕育而出,指數型組織最有可能在這個以信息為基礎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到底什麼是指數型組織呢?

指數型組織:是指在運用了高速發展技術的新型組織方法的幫助下,讓影響力或產出相比同行發生不成比例的大幅增長的組織(新型組織比你好十倍、快十倍、便宜十倍)。不同於使用人海戰術或大型實體工廠的傳統組織,指數型組織的建立根基是數字信息技術,將原本的實體去物質化,轉變成需求最大的數字世界中的東西。它不再是眼前的盈利,而是一種革新的技術,一種以現在統馭未來市場的手段,一種敢於撬動地球的眼界,一種能夠四兩撥千斤的新型組織,凝聚了10倍速數字時代變革法則。指數型組織的11大屬性:“【MTP】(宏大的變革目標) ;5大外部屬性(SCALE);5大內部屬性(IDEAS) ”。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1、交互【MTP】,(核心磁力點,宏大變革目標)

指數型組織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有一個崇高而熱切的目標。M代表宏大,T代表變革,P代表目標。足夠鼓舞人心的MTP,本身就是一種競爭優勢,它會鼓勵人們創造出自身的社區、群體和文化。MTP是一種競爭優勢,指數型組織全都野心勃勃,這幾乎是個必然規律。其背後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一家公司的眼界很窄,那它就不太可能會追求能實現高速增長的商業戰略。即便這家公司誤打誤撞地實現了相當程度的增長速度,其業務規模也會很快與其商業模式脫節,並導致公司迷失方向。因此,指數型組織必須強調執行風險:團隊能合格地運作嗎?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2、交付【SCALE】(共生吸引力,能夠輸出反哺產業鏈的能力)

指數型組織的5大外部屬性(SCALE)必須強調技術風險:是否可行?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3、支付【IDEAS】(價值增量,以價值契約為中心共贏池)

指數型組織的5大內部屬性(IDEAS)必須強調市場風險:上家會買這個產品嗎?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2/4、《指數型組織》|的前世今生:顛覆一切的數字信息新時代

人與人的差距,到底是怎樣形成的?是因為天賦還是努力?選擇還是運氣?基因還是能力?這些答案彷彿都對。但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認知的差距決定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成長速度,你是線性成長還是指數型成長。倘若你要做大10%,完全可以通過努力換得,但如果你想要做大100倍,那就不得不擺脫線性成長,跳入一種“指數型”的成長模式。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線性成長是有侷限的,線性思維,本質上是一種從自我認知而出發的思維模式。例如所謂的1萬小時定律,也就是隻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真的是如此嗎?“1萬個小時”背後的專注理論,只能幫助你在原有的賽道里比周圍人強,但不能幫助你在平行競爭中取得“裂變式成長”。否則不管是誰,只要努力1萬個小時,都會成為獨角獸了。這就是典型的線性思維,本身沒有對錯。但線性成長遲早會遇到天花板,而指數型成長是爆發性的,它會拉著你把你拖到自己都無法想象的距離。指數型思維對於一家創業企業能否長成獨角獸至關重要。原來的世界500強企業需要花20年達到估值10億美元,而谷歌用了8年,Facebook用了5年,Uber用了2年,還有更短的,這些公司的業績都是指數級增長,遠遠超過線性增長。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1、指數型組織出現的原因: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

就是以信息為基礎的環境帶來根本性的顛覆性機遇,運用了高速發展的技術,讓生產力相比同行發生大幅比例的增長。過去,在農業社會的時候,我們的生產力確實適合線性成長,那時候雙倍的人力可能就是隻能夠帶來雙倍的生產力。到了工業社會的時候,技術有了一定的發展,也出現了大型實體工廠,那個時候的雙倍人力可以帶來三倍的生產力。到了信息社會,數字化帶來了非物質化和非貨幣化,實際上雙倍人力能夠帶來25倍以上的生產力。谷歌、Facebook、特斯拉,都是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從“我有一個好主意”發展到了“我們是一家市值10億美元的公司”。

2、指數型組織會超越線性組織這麼多的原因:冪次法則和摩爾定律

我們所在的世界是冪次發展的,一個事物的發展結果會成為你為下一次發展的基礎。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1990年,人類基因組項目啟動了,計劃是耗時15年,耗資60億美元左右,結果到了1997年,也就是7年後,計劃時間過半,這個項目才完成了1%。當時人們就想既然7年才完成了1%,那麼整個完成要多少年呢?當時“專家”們預測總共需要700年才能完成,於是他們就勸這個項目負責人放棄這個項目,結果呢?這個項目在2001年就提前全部完成了,總共只用了11年。後來谷歌的未來學家發現:每年完成的測序量都在成倍的增長,1%翻倍7次,就是100%了。就像摩爾定律一樣,當你朝一個以信息為基礎的環境轉移時,發展速度就會跳躍到一個指數級增長曲線上,性價比將會每1-2年翻一番。所以在信息技術面前,很多產業都被顛覆了。當年第一臺數碼相機是柯達公司發明的,但柯達的高管認為數碼相機的黃金時代還遠未到來,就把這項技術雪藏,繼續賣膠捲,畢竟當時膠捲的利潤還非常的好。柯達他們錯過了數碼相機,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到了2012年,不得不申請了破產。悲劇的發生只是因為柯達當時沒有理解指數級發展這道數學題,讓他們失去了企業發展的革命性機會。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3、指數型組織形成的9大驅動因素

3.1 信息讓一切變得越來越快

產品和服務的開發週期正在不斷縮短。互聯網將這種令人震驚的變化速度展現得淋漓盡致。現在許多產品都會以未完成版和測試版姿態提前發佈,目的就是儘早地收集用戶數據,確定該如何“完成”這一產品。“數字化”正在從根本上改變許多領域的競爭格局,從意想不到的地方帶來了新的玩家。其結果是,無論你身處什麼行業,都可能遇到前所未有的新競爭對手。

3.2“去貨幣化”勢不可擋

互聯網在過去10年裡面最重要、卻最不為人所知的一大成就就是,它將市場營銷和銷售的邊際成本降到力量近乎為零的地步。在談及以信息為基礎或運用信息的領域時,這一優勢就一目瞭然。Uber的車隊裡增加一輛車和一名司機的成本基本為零。

3.3“顛覆”已成創新常態

誠如史蒂夫福布斯所言“你要麼顛覆自己,要麼等別人將你毀滅”。這句話使用於一個市場、地區和產業。無人機、3D打印、DNA測序、傳感器、機器人和比特幣等領域看到了這樣的變革。在這些行業的顛覆式創新中都有一些固定步驟:

1、領域(或技術)信息化。

2、成本以指數速度降低,獲取的難度也因去貨幣化而降低。

3、業餘愛好者聚在一起組成開源社群。

4、帶來新的技術組合和混合學科。

5、推出品質提高、價格降低好幾個數量級的新產品和服務。

6、現狀被顛覆(該領域朝信息化發展)。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3.4“專家”不再值得信賴

歷史告訴我們,最好的發明或解決方案几乎都不是出自專家之手;它們基本上來自那些並非業內專家,卻有著新鮮觀念的人。

3.5“5年計劃”過時了

在指數型組織裡,目標勝於戰略,執行勝於計劃。將5年計劃換成實時性較強的新元素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安,但也同時令人振奮,這種勇於進取的心態會帶來驚人的彙報。

3.6 小公司的優勢更大

小型團隊的一項關鍵優勢在於,它能承受的風險要比大型團隊高得多。在不遠的將來,公司的適應力和敏捷程度的重要性會逐漸超過大小和規模。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3.7 租賃取代擁有

以低成本獲取技術和工具,意味著任何個人或小型團隊都可以通過租借設備,從而獲得與大公司一樣的製造能力。租賃而非擁有的哲學是構成指數型組織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並繼而帶來成功的主要因素。

3.8 信賴勝於控制,開放勝於封閉

傳統組織大多采用控制和封閉的框架,公司往往要在管理層和團隊之間漫長的反饋迴路上浪費大量資源,不得不進行監督和干涉。全新的協作工具的出現讓組織通過實時跟蹤數據來完成自我管理,並且產生了卓越的成效。

3.9 一切皆可測量和知曉

指數型組織正從兩種角度利用數據加速趨勢:在現有的數據流上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在舊的範式上添加新的數據流。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3/4、《指數型組織》|的創設,從建立指數思維開始

在全球經濟中,指數變化的案例實在太多。不過這些意義深遠的指數變化,已經由過去的實體基礎轉向信息基礎。也就是說指數級的變化大都發生在數字和信息技術領域,比如說半導體芯片、互聯網、社交網絡。正如《奇點臨近》所述:當你朝著一個以信息為基礎的環境轉移時,發展的速度就會跳躍到一條指數級增長曲線上,增長速度每年翻番。當然,實體世界並沒有消失,只不過它與我們的關係正在發生變化,我們很多人的記憶不再依靠大腦,而是依靠智能手機。因為社交網絡的出現,我們的關係也越來越數字化,網絡中反而建立了更強大的鏈接關係。

1、在網絡上的人,視角已經從實體和物質轉向信息和知識

可以想象一下,我們從現今80億互聯網設備進入到2025年的500億,2035年的一萬億,從這個數量尺度來看的話,我們才走了1%的路。在這個過程中,一切都會被顛覆,如網站消滅了傳統的報業。我們很難找到沒有遭到根本性顛覆的行業了。從遠古到現在,人類有一個本能就是對“擁有”的渴望,擁有更多的錢、更多的資產等等。“擁有”是在資源稀缺的環境中,自我保護的策略,“擁有”可以讓線性思維的人具有安全感,但同時也會限制指數思維的發展。儘管自動化、大規模生產、機器人等改變了線性增長的速度,但是它依然是線性的,比如說一個機器人頂100個工人,那麼兩個機器人就頂200個工人等等。當你的思維是線性的,你的行為是線性的,你的視角是線性的,那麼你衡量世界和成功的方法也是線性的,你就會走向線性組織的結局。線性組織很少會顛覆自身的產品或服務,因為缺少這麼做所需要的工具、態度和觀念。他們所做的就是不斷的擴張,追求線性規模。而規模與靈活是背道而馳的,無論線性組織如何努力,擁有大量設備和數萬員工的大型企業,都難以敏捷的應對這個高速前進的世界。指數型世界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的變化,你今天所持有的任何觀念都會很快的過時,所以你不得不持續刷新對技術和組織能力的認知。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2、擁有指數思維,才有可能打造一個指數型組織

簡而言之,線性組織的增長就像做加法,一個一個的往上加,哪怕使了吃奶的力氣偶爾翻了一番,也無法持續;而指數型組織的增長就像做乘法,翻倍的往上漲,而且,沒有上限。傳統的線性思維不適用於指數型世界,是因為它失去了競爭力。雅虎是一家主流的網絡組織,但是運作模式卻是線性的,每次發佈新產品或改舊產品,背後的團隊就必須越過好幾道關卡,比如說品牌、法律等等。這也就意味著產品到達消費者的網絡空間時,已經太晚了,總有別的組織佔了先機,這家組織的組織結構與這個產業就是對立的。所有這些都在告訴我們,若不改變組織的本質,就不可能改變組織的任何一個部分。這些年出現了新的組織架構,我們稱之為指數型組織,因為它代表了加速的、非線性的結構,運用以信息為基礎的技術的倍增指數型規律,實現指數級的增長。對於指數型組織來講,並不需要擁有實體資產,信息就是最重要的資產,而且比其它任何資產都更可靠,具有持續成倍增長的潛力。成功的關鍵並不是聚焦資產,而是從現有的信息中獲取有價值的部分。當你用線性思維發展組織時,得到的結果必然也是線性的組織。只有你發展出指數思維後,才有可能打造一個指數型組織。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3、打造指數型組織的12個關鍵步驟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創始人,你的下一個問題肯定是“我如何才能做到呢”。根據研究,打造一個擁有高度增長性的組織有12個關鍵步驟: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1. 選擇一個MTP(宏大的變革目標,Massive Transformative Purpose) 就像谷歌的“管理全世界的信息”或Quirky的“讓發明觸手可及”。我們觀察到的所有指數型組織都有這樣的使命。

2、加入或創立一個與MTP相關的社群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的自制無人駕駛飛機(DIY Drones)小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超過5萬名無人機愛好者加入了這個社群。在最先進的公司裡,願景之外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由社群來推進。

3、建立一個創始團隊(4人為最佳) 我們建議的組合是一個夢想家,一個用戶體驗專家,一個工程專家,一個商業財務專家。

4、選擇一個突破性想法 這一想法至少能使現狀改善10倍。請注意並不是要一開始就提出核心創意,這樣就不必侷限於尋找某種特定的解決方案,而是先思考需要解決的問題領域。

5、搭建你的商業模式畫布(源自精益創業) 這個簡單的過程會為你提供構建商業模式時需要思考的9個關鍵因素(包括合作伙伴、市場渠道、獨特的銷售主張、關鍵業務、核心資源、客戶關係、客戶細分、成本結構、收入來源)。

6、找到你的商業模式,即你將如何賺錢? 如今很多初創公司將新的商業模式作為與傳統公司競爭的方式,Netflix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7、開發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源自《精益創業》) 能讓你獲得市場並能從用戶那裡獲得反饋的最基本的特色產品點是什麼?注意,就很多網絡產品而言(如Twitter、Foursquare、Facebook),它們最初的產品非常簡陋古怪,比如設計有瑕疵、用戶互動不暢。但它們能根據最早的一批用戶數據迅速做出修正,並最終獲得成功。

8、驗證市場和銷售渠道 Groupon花了18個月的時間在一個城市確定合適的銷售和營銷模式,然後它們將該模式迅速地複製到其他很多城市。

9、找到合適的組織形式,使支撐組織目標實現的關鍵功能在核心組織之外得到實現 如Uber將司機和乘客進行匹配,這件事並非由它的核心團隊處理。

10、致力於成為平臺 成功的指數型組織(蘋果、谷歌、亞馬遜)都是平臺。不能成為平臺的公司(雅虎、黑莓、諾基亞)最終都遭遇了困境。

……

4/4、指數型組織正在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是如何復活越野車迷的心

看過《變形金剛》和《瘋狂動物城》這兩部電影的朋友,肯定都會里面的那款造型簡單粗暴的越野車印象深刻,是美國LOCAL MOTORS汽車公司在2016年始創3D打印汽車,首款越野車型Rally Fighter,中文名叫拉力戰神,基本款的官方售價為人民幣158萬。拉力戰神被稱為具有越野功能的跑車,兼具公路跑車與越野的雙重屬性,其外形不乏美式車的肌肉感,並因其獨特造型吸引不少愛好者的關注。該車是世界上第一輛以開放源代碼的方式設計製造的汽車,由來自100多個國家的35000名汽車設計和改裝者共同參與設計、調試。拉力戰神的購買者可以全程參與車輛的製造過程,需前往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微型工廠,由配備翻譯的專業教練在關鍵環節提供技術諮詢和協助裝配。從內飾的材質選擇,到外觀的顏色設計;從發動機的動力調校,到懸架系統的高低匹配,包括所有配件選擇都將根據購買者的個性需求而定製。它是一個全球協作新平臺,為其社群賦予了設計、建造和銷售定製汽車的能力。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1、指數型組織在汽車界的典範:LOCAL MOTORS汽車公司

LocalMotors公司,是新一代的美國汽車公司。創始人約翰.羅傑斯(JohnB.Rogers)自普利斯頓大學畢業,經歷三年的工程師和六年的海軍陸戰隊生涯後,重新進入哈佛商學院學習。在此期間,他建立了一個社區網站,為汽車設計愛好者提供一個分享創意的平臺。並且倡導開放式汽車設計概念,所以它們公司製造出來的車型均是從其全球社區裡舉辦的設計挑戰賽中挑選出來的,在這過程中各種設計要經過社區用戶的公開評論、投票,最後的優勝者才能進入製造程序。而今天我們的主角——RallyFighter就是出自韓裔汽車愛好者金桑洪(SanghoKim)之手。該車採用286馬力的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全車質量僅有1451kg。配備了6速自動變速器,全時四驅系統,可以適應絕大多數越野路況。其可將車身升至超過1米高的懸掛系統,是最大特色。通過社區、大獎賽和眾包的方式,LocalMotors公司僅用1年半的時間就生產出了RallyFighter汽車,堪稱汽車業的奇蹟。根據成功典範LocalMotors公司的指引,人們就可以按照12個關鍵步驟實實在在地創建一家指數型組織了。

2、創始人約翰.羅傑斯的MTP

2007年,約翰.羅傑斯(JohnB.Rogers)和傑夫•瓊斯(Jeff Jones)創立了這家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公司。2004年,羅傑斯服役於海軍進駐伊拉克時,他讀了艾默裡•洛文斯(Amory Lovins)的著作《贏得石油殘局》(Winning the Oil Endgame),從而產生了創造新型汽車公司的靈感。羅傑斯的目標和MTP是以最高的效率將激動人心的汽車推向市場。羅傑斯走訪了許多汽車公司,其中包括法拉利、通用汽車和特斯拉,隨後他為自己設立了3個目標。

●建立史無前例的汽車車身設計開源社群。

●製造一輛汽車。

●建立一條通向市場的渠道。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3、吸引社群的興趣

為了吸引社群的興趣,LOCAL MOTORS汽車公司首先找到了設計院校,從學生當中蒐集創意。但這種戰略失敗了,失敗原因很大程度上與所有權的法律問題和授權許可的成本有關,也與設計院校學生缺乏像公司那樣的目的性和責任心脫不了干係,結果依託於設計院校的平臺實驗,LOCAL MOTORS汽車公司幾乎未收穫任何可用的想法。毫不氣餒的瓊斯和羅傑斯再次發起了吸引社群的嘗試,但這一次,他們的方法是眾包。第二次嘗試取得了成功,在2008年3月,本地汽車公司成為第一個完整外包一輛汽車的社群。該公司當時有83名員工和3家用於製造汽車的微型工廠。LOCAL MOTORS汽車公司的員工團隊隨後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宣傳上,在無數設計師網站上散播自己對產品的熱情,此舉如同磁鐵一般聚起了一個志同道合的社群(社群與大眾)。

4、“參與”,開展汽車設計大賽

下面該輪到“參與”這一招了。LOCAL MOTORS汽車公司開展了第一屆汽車設計大賽。在當時,該公司只有4名員工,卻要負責管理1000名社群成員。最後一共湧現了100份參賽結果,同時也吹響了平臺成形的號角。如今,LOCAL MOTORS汽車公司的社群擁有43100名成員,他們在31個項目的6000份設計方案和2000個創意中相互合作。每個項目平均獲得的成員參與時間為200~400小時。LOCAL MOTORS汽車公司的社群由愛好者、業餘創新家和專家組成。這些設計師、工程師和製作者參與到了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內飾、外飾、名稱、商標,等等),而這些成果隨後就會按照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許可的規定開源。你可以將這一平臺視為Quirky(產品開發)和Kaggle(有獎競賽)在汽車領域的混血兒。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5、製造第一輛眾包汽車

在社群初具雛形時,羅傑斯就立刻朝著下一個目標前進了:製造第一輛眾包汽車。2009年,LOCAL MOTORS汽車公司生產了Rally Fighter,完成了這一目標。這輛車的最終設計方案凝聚了來自100多個國家2900名社群成員所提供的3.5萬份設計想法。Rally Fighter僅花費了1年半時間就完成了生產,比傳統流程快了5倍左右,而其開發費用只有300萬美元。買家得到的也不是一輛組裝好的汽車;相反,他們的99900美元換來的是一套製作材料,輔以說明書、維基百科和視頻。他們還可以諮詢LOCAL MOTORS汽車公司在美國的3家微型工廠(計劃在接下來的10年內於全球各地再部署100家)中的專家。全球已經上路的Rally Fighter目前共計23輛,其設計者金尚浩(Sangho Kim)也憑藉在這款車型上的貢獻,在韓國通用汽車公司謀得一席之地。

6、開放、共享

LOCAL MOTORS汽車公司還鼓勵其他組織訪問自己的社群。2012年,在與殼牌石油公司(Shell Oil Company)合作時,LOCAL MOTORS汽車公司舉行了一場比賽,取名為殼牌GameChangerDRIVEN(“滿足能源需求的合適且創新的汽車設計”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參賽者需設計一輛能在5~10年內於5處地點(阿姆斯特丹、班加羅、巴士拉、休斯頓和聖保羅)中任意一處利用當地能源和材料生產出來的汽車。參賽者的設計方案還需要解決具體地區的社會性問題。每個地區的優勝者將得到2000美元的獎勵,而大獎得主(共214支參賽隊伍)將獲得額外的5000美元,同時公司還會將其成果設計製作成1/4比例的模型,在全世界展出。LOCAL MOTORS汽車公司還聯合寶馬發起了城市駕駛體驗挑戰賽,參賽者要解決2025年生活在城市裡的寶馬車主可能產生的需求。參賽隊伍共計414支,其中前10名可以獲得總計15000美元的獎勵(參與)。本地汽車公司社群贊助的其他比賽還包括為達美樂比薩設計最佳的外賣汽車和為銳步(Reebok)發明汽車鞋。


指數型組織正吞併商業世界?看拉力戰神如何復活越野迷的心丨水伯


本地汽車公司接下來的兩個目標是創造世界上第一輛3D打印汽車和設計零件數量不超過20個的高度可定製性汽車。不過需要先提醒一句:這不會是一本詳盡的創業說明書,何況世界上也還不存在這樣的書。我們會討論與建立指數型組織相關的一些元素,讓你無論是白手起家,還是原有的企業,都能運用信息的力量,實現高度的可擴展性。

正如埃裡克•萊斯在《精益創業》所述:“創業公司是一個由人組成的機構,在極端不確定的情況下,開發新產品或新服務。”在商業史上,也許現在是建立新企業的一個最佳時機。突破性技術的融合、企業精神的認可、不同的眾包選擇、眾籌機會和亟待顛覆的舊有市場,這一切都為新公司的建立創造了誘人的條件。不僅如此,傳統的高風險領域已經前所未有地消失了。還記得彗星滅絕恐龍的史實嗎?彗星撞擊地球,恐龍帝國搖搖欲墜,新一代小巧敏捷的生物興盛發達的條件已經成熟。你完全可以將如今這個時代視為一場又一次寒武紀大爆發。

彩蛋:指數型組織下生態建設的“三句半”

公眾號:SFA-0002

指數型組織下生態建設的“三句半”,比較通俗易懂且實用:

1、你站在產業鏈最肥的那塊,你就很牛逼;

2、你能幫別人賺錢,別人就會跟著你幹;

3、你能創造新價值,生態就會長久。

還有那半句:“沒有用戶的生態系統都是耍流氓”。

-End(碼上相逢,改變從“關注”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