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仍達500億,寒武紀科創板IPO將催動中國芯片產業“大爆發”?

估值仍達500億,寒武紀科創板IPO將催動中國芯片產業“大爆發”?

成立四週年之際,AI芯片獨角獸企業寒武紀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繼2月29日傳出正接受科創板的上市輔導後,3月26日,上交所公告顯示其上市申請已獲批准


隨著寒武紀擬計劃籌資28億元的招股書披露,這家新興科技芯片公司進一步揭開了神秘的面紗。AI報道發現本次招股書頗具看點,備受資本青睞的寒武紀2017-2019三年期間營收超50倍數增長,然而並未實現盈利,三年累計虧損16億元


儘管如此,此次“AI芯片第一股”的誕生對於整個行業的意義非凡,寒武紀如能順利登陸科創版,將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估值仍達500億,寒武紀科創板IPO將催動中國芯片產業“大爆發”?

聯想、阿里等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上市後市值或達500億

寒武紀是一家典型的AI芯片廠商,自2016年陳天石及中科算源共同出資創立以來,已經歷了6次增資和3次股權轉讓。


其中,2017年8月,寒武紀曾宣佈完成1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聯想創投、阿里巴巴創投、國投創業,國科投資、中科圖靈、元禾原點(天使輪領投方)、湧鏵投資(天使輪投資方)聯合投資。2018年6月,寒武紀宣佈完成數億美元B輪融資,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國新啟迪、國投創業、國新資本聯合領投,該輪融資後的寒武紀估值約為25億美元。在此之後寒武紀的上市前估值則未公佈。


根據招股書,2019年9月13日,寒武紀新增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國調國信智芯和嘉富澤地等股東;2019年9月16日,陳天石將其所持寒武紀有限2.43%的股權和0.86%的股權分別轉讓給艾溪合夥和納什均衡。這是

寒武紀在上市前最後的增資與股權變動


在本次發行前,公司控股股東陳天石直接持有公司33.19%的股份,並作為艾溪合夥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控制艾溪合夥持有公司8.51%的股份,陳天石合計控制公司41.71%的股份,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估值仍達500億,寒武紀科創板IPO將催動中國芯片產業“大爆發”?

寒武紀的股權結構圖


寒武紀的股東總計32位,除了陳天石外,中科院所屬公司中科算源、寒武紀員工持股平臺艾溪合夥、古生代創投、國投基金等分列寒武紀第二至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8.24%、8.51%、3.93%、3.92%。此外,阿里創投持股為1.94%,科大訊飛持股為1.19%。納遠明志、湖北聯想都是聯想創投的出資主體,也是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股東持股情況表中,並未見到境外投資背景,早在2018年6預熱,創始人兼CEO陳天石就對外表示未來傾向於考慮境內A股上市。背靠中科院等“國家隊”的支持,寒武紀無疑是公認的“國產芯”。


估值仍達500億,寒武紀科創板IPO將催動中國芯片產業“大爆發”?

寒武紀股東姓名及持股比例


粗略計算得知,寒武紀在經歷6輪融資後估值約221.6億元。根據招股書計劃,本次計劃籌資28億元。根據以往科創板上市的半導體行業公司來看,首日市盈率大多在100%-200%,那麼像寒武紀這樣的巨型獨角獸,上市後市值或可達到500億元

估值仍達500億,寒武紀科創板IPO將催動中國芯片產業“大爆發”?

三年營收50倍增長卻累計虧損16億,

上市後風險仍長期存在

寒武紀在營收增幅方面表現不俗,2017年至2019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784萬元、1.17億元和4.44億元。三年來,公司營收增長超過50倍,增長迅猛。


毛利率方面,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寒武紀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00.00%、99.05%和67.73%,據相關數據統計,科創板已上市企業最近一期的毛利率均值為52.29%,寒武紀綜合毛利率大幅超過平均值。招股書顯示,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的毛利99%以上,而2019年公司拓展了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等新業務,故2019年毛利有所下降。


此外,寒武紀在高科技公司備受關注的

現金流應收賬款方面也表現不俗。


據招股書顯示,截止2019年底,寒武紀共計46.68億的資產中,貨幣資金3.83億元,其他流動資產(結構性存款及理財)39.20億元,現金流充沛。應收賬款方面,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寒武紀應收賬款賬面淨值分別為441.09萬元、3,264.44萬元和6,460.87萬元,佔當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0.75%、1.07%和1.38%。而目前已上市95家科創板企業中,最新一期應收賬款總額佔期末資產總額比例均值為16.9%,寒武紀應收賬款佔總資產比例大幅低於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寒武紀收入的含金量較高,其業務的拓展較為穩健。


但遺憾的是,在報告期內,寒武紀尚未實現盈利。2017年至2019年寒武紀為連續三年虧損,期間公司淨利潤分別虧損3.8億元、4104萬元和11.7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16億


估值仍達500億,寒武紀科創板IPO將催動中國芯片產業“大爆發”?

寒武紀主要財務數據


除了寒武紀存在的累計未彌補虧損及上市後可能會存在的虧損風險外,其中招股書還特別指明市場風險、客戶和供應商集中程度較高的風險


首先,市場競爭加劇風險無法避免。招股書中明確提出。人工智能芯片在市場需求的提升吸引了各家國際集成電路巨頭企業加大投入。與英偉達、英特爾、AMD等國際芯片巨頭相比,寒武紀依然存在較大差距。而在國內,以華為海思、紫光展銳、地平線等為代表的芯片廠商正發展迅速日漸進入該市場,寒武紀若未來不能實施有效應對措施,可能面臨主要產品銷售不及預期、產品毛利率下滑等不利情況。


而據瞭解,在自研芯片前,華為一直是寒武紀的“大客戶”。2017年,華為Mate10以“真正的AI手機”殺入市場,所依靠的就是當時寒武紀的助攻,寒武紀1A處理器也成為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AI芯片。2018年,華為Mate20和麒麟980也都採用了寒武紀升級版AI芯片。直到2019年6月,華為在Nova 5系列新品發佈會上發佈了自研AI芯片——麒麟810,首次採用了其研發的達芬奇架構。自此,昔日“夥伴”瞬間成為“對手”。


除了華為之外,國內BAT三大互聯網巨頭也都在自研芯片,加碼AI芯片賽道。其中,阿里收購中天微,與阿里達摩院的芯片研發團隊共同成立公司“平頭哥”;百度自研DuerOS智慧芯片、XPU等。而就在最近的3月19日,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騰訊旗下的騰訊雲成立了一家名為深圳寶安灣騰訊雲計算有限公司的企業。該公司註冊資本2000萬元經營範圍除設計計算機硬件、大數據處理技術和應用軟件開發的開發外,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也是包含在內。


與此同時,寒武紀在招股書中也特意提醒了客戶集中度高和供應商集中度較高的風險。根據招股書,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寒武紀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00.00%、99.95%和95.44%,客戶集中度較高。另外,2017年-2019年,寒武紀向前五名直接供應商合計採購的金額分別為1422.28萬元、20315.49萬元和36271.17萬元,佔同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2.64%、82.53%和66.49%,佔比相對較高。


估值仍達500億,寒武紀科創板IPO將催動中國芯片產業“大爆發”?

民族芯片實力夠硬核,

上市催動芯片的“寒武紀時代”

芯片歷來被認為是“硬科技”的代表,從產品佈局及其迭代速度、知識產權、研發投入、研發團隊等方面來看,均證明了寒武紀在行業中的地位。


僅成立4年,寒武紀目前主要產品覆蓋了端、雲、邊三大場景,並分別研發了終端智能處理器IP、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且為上述三個產品線所有產品研發了統一的基礎系統軟件平臺Cambricon Neuware。


估值仍達500億,寒武紀科創板IPO將催動中國芯片產業“大爆發”?

寒武紀主要產品類型


從產品迭代來看,成立四年,寒武紀每年都會推出和迭代新產品,相較於其他國外芯片廠商與A股上市芯片廠商,其以平均約每1-3年的迭代週期推出系列新產品,寒武紀的研發能力表現突出。


而據招股書介紹,寒武紀目前主營業務為終端智能處理器IP、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和智能計算集群系統三大業務線。其中,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99.38%、100.00%和99.99%,主營業務貢獻顯著。

估值仍達500億,寒武紀科創板IPO將催動中國芯片產業“大爆發”?

公司不同業務收入的佔比情況


其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即終端智能處理器IP的業務收入佔比大幅降低,由2017年的98.33%和2018年的99.69%縮減至2019年的15.49%。主要原因在於:2019年,寒武紀拓展了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業務與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使得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加。這一點充分回擊了曾經遭受的質疑——過度依賴華為終端芯片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寒武紀貢獻收入最大的業務板塊“智能計算集群業務”承接了寒武紀首創的“AI+IDC”商業模式,該業務板塊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數據中心的應用,為人工智能計算能力建設能力相對較弱的客戶提供定製化的軟硬件整體解決方案,以科學地配置和管理集群的軟硬件、提升運行效率。


數據中心業務被市場認為極具發展潛力,根據英偉達預測,到2023年全球數據中心對於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場需求將達到500億美元。


據悉,寒武紀的智能計算集群業務已經逐步實現產業化落地:2019年,寒武紀分別與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西安灃東儀享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達成了智能集群系統的相關合作。


同時,招股書還披露了寒武紀的知識產權信息,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29日,公司已獲授權的境內外專利有65項(其中境內專利50項、境外專利15項),PCT專利申請120項,正在申請中的境內外專利共有1,474項。


而這一切成績的背後,離不開的是強大的研發團隊和高額的研發支出。


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兄弟均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博士畢業於中科院計算所。博士期間,陳雲霽研究方向就是芯片,陳天石則主攻人工智能。早在2015年中科院時期,陳氏兄弟就主導研發了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這也是寒武紀公司名字的由來。此外,寒武紀的主要創始團隊還有中國首款通用MIPS架構CPU“龍芯”的研發和設計經驗。


如今,公司首席技術官梁軍也是出身中科大,而且曾就職於華為基礎業務部和華為海思半導體公司。整個研發團隊方面,截至2019年底,寒武紀研發人員共計680人,佔員工總數的79.25%,其中,70%以上研發人員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


研發投入方面,據招股書,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寒武紀研發費用分別為2,986.19萬元、24,011.18萬元和54,304.36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80.73%、205.18%和122.32%。具體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佔比雖有遞減但仍常年保持超100%的比重。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科創板已上市且已實現規模化營收並明確披露研發支出的56家企業,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比例均值僅為13.31%。研發投入在科創板上市公司位列前茅。


估值仍達500億,寒武紀科創板IPO將催動中國芯片產業“大爆發”?

寒武紀研發投入情況


這也是為何營收增速如此之快卻面臨鉅額虧損的緣由。有投資人表示:“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期具有高研發投入、高市場投入的特點。從數據來看,寒武紀成立僅四年,虧損尚在可控範圍。同時。寒武紀的股份激勵額度在科創板上市公司中也位列前茅,通過股權激勵,能夠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這對AI芯片這種重研發人才的行業尤為重要。”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國的科研投入仍顯不足,與資本市場合力共振效應有限有關。而美國得益於資本市場的支持,過去十年美國半導體產業在研發方面投入3120億美元,僅2018年就投入390億美元,幾乎是其他國家半導體研發投入總額的兩倍。


如今,寒武紀 “AI芯片第一股”的橫空出世,不僅將有助於進一步加強智能芯片領域的龍頭地位,對於整個AI芯片產業鏈也都有裨益。而且一旦憑藉AI芯片在資本市場撕開了一道入口,今後在強有力的資本支持下,

中國整個芯片產業或將呈現“寒武紀時代”那般的生命大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