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艾熱爵士說唱奇襲《歌手》說起,《驚雷》雖“爛”但不是垃圾

在剛剛結束的《歌手·當打之年》常規賽,艾熱成為繼GAI、劉柏辛之後第三位登上這檔節目的說唱歌手。看得出來,艾熱這次是精心準備的,帶來的《用音樂安慰你》是一首相當不錯的爵士說唱。

從艾熱爵士說唱奇襲《歌手》說起,《驚雷》雖“爛”但不是垃圾

艾熱

我驚喜的看到這首歌的作詞、作曲以及編曲都有艾熱的名字。也就是說艾熱先做了一個爵士的Beats,然後又用說唱的形式編排了很多隨著爵士律動推進的flow。一般習慣稱演唱爵士樂的歌手為“人聲爵士”,艾熱在Rap時使用這樣的一種編排形式幾乎是模糊了說唱與爵士樂的邊界。我想,這就是艾熱在節目中表達的:“展現說唱的可能性。”

當然,爵士說唱一直有人在做。稍微早一點的國蛋、lu1以及參加過《中國新說唱》的kafe.Hu,都算是中文爵士說唱的代表性的歌手。

艾熱雖然沒有“奇襲”成功,但是作品收穫了歌迷的認可,這次登臺也算有意義了。

艾熱的作品被廣泛傳播的同一天,楊坤在直播中diss《驚雷》:“難聽、俗氣、這都不能叫一首歌!”這件事情也慢慢發酵了起來,成為了最近頗有影響力的娛樂事件。更值得玩味的是,驚雷的原作者Mc六道聽到這樣的輿論之後還主動向楊坤做了回覆。

從艾熱爵士說唱奇襲《歌手》說起,《驚雷》雖“爛”但不是垃圾

楊坤評價《驚雷》“俗氣”

回覆重點有兩個:第一,音樂不分高低,存在即合理。第二,驚雷比你的任何一首歌都火

楊坤果然是真性情,在“娛樂至死”的大環境下,敢於不迎合的發佈這樣一番言論。我同意楊坤對於作品的評價,同時也有一些個人的看法。

音樂沒有貴賤之分,但是有高低之分

暫且先將《驚雷》放到說唱的語境下。

前面剛剛提到,艾熱的《用音樂安慰你》因為參與到了編曲,並將人聲和編曲做到了恰當的融合,因此我們評價艾熱的新作品相不錯。

從艾熱爵士說唱奇襲《歌手》說起,《驚雷》雖“爛”但不是垃圾

應該有朋友還記得董寶石在今年年初的“《野狼Disco》抄襲事件”,當初很多朋友無法理解說唱歌手所指的“作曲”是“韻腳的編排”,而“編曲”多是來自專業的編曲製作人。對於大部分說唱歌手來說,從製作人手裡買Beats,然後創作自己的歌詞並進行韻腳設計,是打造一首作品的大部分“工序”。

簡而言之,說唱的門檻相對於其他音樂類型已經很低了。這也正是在吐槽大會中臧鴻飛提到,說唱在所有音樂類型鄙視鏈最底端的原因。

把喊麥放到中國說唱的發展歷史上比較:最早的說唱愛好者喜歡說唱的“敘事性”,因此留下了很多追求歌詞深度的作品,比如宋嶽庭的《Life's a struggle》還有早期幼稚園殺手的作品,在作品之外,能引導聽眾思考。

從艾熱爵士說唱奇襲《歌手》說起,《驚雷》雖“爛”但不是垃圾

宋嶽庭

如若跟隨潮流,效仿美國最近流行的New Wave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即使完全放棄歌詞的意義,也起碼要編排韻腳,精心製作Beats工程,努力觸及歌迷的high點

《驚雷》這種“喊麥”的表現形式幾乎就是簡化版本的說唱,同時,Beats版權不明、幾乎沒有韻腳編排、歌詞空洞......這些缺點也顯而易見。

對《驚雷》及所有與其相似的喊麥作品而言,現在的所謂“麥手”們的創作仍是乏善可陳、缺乏創新的,因此被批“俗氣、不能叫歌”,完全沒有問題

我同意《驚雷》“存在即合理”

在這一季的《歌手》中劉柏辛的登臺也很出彩,國際視野下創作的《Manta》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其颱風硬朗,在短視頻平臺上同時颳起了“模仿劉柏辛哼”的活動,一度衝到當日話題榜的第一名。

從艾熱爵士說唱奇襲《歌手》說起,《驚雷》雖“爛”但不是垃圾

但是,對於劉柏辛紅到短視頻平臺上這件事,我是有些疑惑的。

稍微聽過一些說唱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劉柏辛的《Manta》中的那個“嗯”之所有那種迷離之感,主要是因為用了autotune這種自動調音的技術。我刷到了無數娛樂博主爭相表演“翻車”,但是沒有刷到一條科普的內容。大家只是在關注娛樂本身,沒人在乎說唱

Mc六道用到“存在即合理”這個詞,來形容《驚雷》。這個詞出自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的序,原意是“只是要是存在的東西,就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並非指“存在的事情都是對的,有道理的”。

因此,我同意他提到的“存在即合理”這句話。《驚雷》這類的作品就是“俗的、沒有道理的”,但是他的存在的確符合客觀規律。

這讓我想到了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副館長的一番話:“工業革命發展的太快了,客觀上使藝術和公眾有些距離,現在我們要重新審視藝術和公眾的距離,並對時代做出回應

。”本著藝術就應該服務於大眾的想法,UCCA促成了坂本龍一年初在短視頻平臺上的一場直播,並且收穫了不錯的反饋。

從艾熱爵士說唱奇襲《歌手》說起,《驚雷》雖“爛”但不是垃圾

在我看來《驚雷》等與之類似的喊麥作品,都應該是受眾物質生活條件提高,而精神生活不能被滿足期間的產物

短視頻平臺中的很多內容,看起來就像是通過即時滿足,想瞬間抓住用戶注意力的小型綜藝節目,

碎片和粗淺是其難以避免的缺點,這可能也是我們當今時代的一個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記得幾年前就有一位憑藉喊麥出圈的藝人,他從直播平臺一路紅到了浙江臺的跨年晚會舞臺上。但是因為被舉報喊麥內容“負能量”,走紅不久就成了劣跡藝人並最終被封殺。

可是,這位歌手雖然被封殺,他的受眾也不會因此去看芭蕾、聽交響樂,受眾們的審美水平還在那裡。

結語

Mc六道說,“給人快樂的音樂就是好音樂”,我無法認同。

這裡我以劉歡在《歌手2019》中的作品選擇策略為例。劉歡老師為了在舞臺上有更多元音樂風格的呈現,準備了一份相當系統的歌單。但是,因為歌單更傾向“分享音樂”而少了勝負心,讓他競演過程中好多次都陷入到了被動之中。他的精心選擇,時常不能打動大部分歌迷的心。因為觀眾覺得歌曲不好聽,聽起來不愉悅

從艾熱爵士說唱奇襲《歌手》說起,《驚雷》雖“爛”但不是垃圾

劉歡老師當時的想法是通過對不同風格音樂的呈現,最終幫助歌迷撬開一點點新的音樂審美大門。可對於大部分受眾來說,在娛樂的語境之下做“科普”是很難一蹴而就的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在第九期《歌手·當打之年》中,完整的呈現出一首優質原創作品的旅行團樂隊用《永遠都會在》贏了被聲入人心男團改編的並不成熟的《Radioactive》,

得益於節目多年來對觀眾音樂審美在方寸之間的引導,已經有觀眾開始主動感知高音之外的音樂表現方式,從更多的維度感知作品了

從艾熱爵士說唱奇襲《歌手》說起,《驚雷》雖“爛”但不是垃圾

旅行團樂隊

《驚雷》一定不是一首好的作品。但是這類作品的產生幾乎是時代的必然產物,也是大量的不掌握網絡話語權的普通民眾的日常消遣,以一邊倒的輿論去評價其“垃圾”同樣不妥。還記得坂本龍一說的話嗎:“

藝術終究是要服務於人民的。”

給大眾審美以時間,給藝術以時間。終有一天,會有新的“《驚雷》們”被傳入到職業歌手的耳朵中,大家一起愉快的探討音樂,那位歌手會由衷的感嘆道:“原來大家都喜歡這樣的美好的作品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