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缺點,如何幫助他改正呢?聰明的媽媽應該這樣做

前幾天,我在微博看有人發了一則家庭育兒的日常圖片。圖片上是將孩子每天犯的錯誤,都公佈在家裡的小黑板上。顯然,家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醒孩子,今天犯了什麼錯誤,讓孩子及時改正。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樣做,真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麼?未必。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後,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讚賞。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成功的體驗遠比失敗的體驗重要的多。

孩子有缺點,如何幫助他改正呢?聰明的媽媽應該這樣做

家長把孩子的缺點寫在小黑板上,其實是給了孩子一種失敗的體驗。這樣做給孩子帶來哪些壞處?

1.片面強化了孩子的缺點。

孩子在兒童時期的意識和控制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家長把缺點固化成小黑板的文字,是在不斷暗示孩子,提醒他有哪些缺點。兒童很容易受到暗示的支配,當他看到自己有這麼多缺點時,心理上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時間久了,孩子的自信心會受到嚴重傷害,甚至會產生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2.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當家裡來客人時,看到小黑板上滿是孩子的缺點。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否定,會打擊他的自尊心。

面對孩子自身的缺點,家長都會本能地希望孩子改正。但是,往往“欲速則不達”,因為他們的做法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

孩子有缺點,如何幫助他改正呢?聰明的媽媽應該這樣做

那面對孩子的缺點,家長有哪些錯誤的做法?

1.反覆的批評

星星媽媽就是一個喜歡反覆批評的人,經常給星星講,“這個問題,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怎麼不改?”等等批評的話語。但是,星星的錯誤依舊犯,並沒有任何的改進,這讓星星媽媽很是疑惑。

很多家長也像星星媽媽一樣,認為自己需要不斷的通過批評,來提醒孩子,讓他糾正這個缺點。而且片面的認為:就是這樣多次的批評指正,孩子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那一旦停止,那孩子的缺點豈不更難改了?

其實,家長反覆的批評,起到的作用,卻是在提醒和暗示孩子,他根本改不了這個缺點。當這個暗示固化以後,孩子的缺點也就固化下來,根本改不了了。這個過程中,並不是孩子的缺點改不了,而是家長一再的批評,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對孩子改正錯誤,起到了反作用。

2.亂貼標籤

琪琪是個愛哭的女孩。每次,哭起來,媽媽都會說,“你真是個愛哭鬼!”琪琪媽媽認為這樣說,會刺激孩子的自尊心,讓她能夠改掉愛哭的毛病。可是,琪琪沒有任何改變,反而變得比以前更愛哭了。

作為家長,對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比其他人更有分量。這些話影響了孩子的自我認知,對他們的未來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心理治療師指出:人們大腦中經常回放一種聲音,叫“磁帶”,通常都是父母評價我們的時候在我們大腦中留下來的印記,其效果往往是讓我們懷疑自我。

父母無疑是愛孩子的。但是,當他們因為情緒不好、一時情急等因素,不經意間把孩子的缺點無限放大,貼上讓孩子難以忍受的標籤。這樣做,不僅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影響了以後的發展方向,還有可能在孩子的潛意識裡,把自己和標籤進行“對號入座”,朝著標籤的方面發展。

因此,家長一定要意識到這種“貼標籤”的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從而避免這樣的行為。

孩子有缺點,如何幫助他改正呢?聰明的媽媽應該這樣做

3.語言羞辱

抖音上,有個梗,講的是,一位媽媽在教“熊”孩子識字。

媽媽:雙木林,三木森,就是你爹那個森!然後,媽媽指著剛才說的字,讓孩子重新認識一遍。

孩子喊得聲很大,說道:“雙目林,三木爹!”

像這種“熊”孩子,會經常說出的話或者做出的某種行為,讓家長火冒三丈。即使這樣,家長也一定要剋制住自己的情緒,避免使用羞辱性的言語,如“你怎麼這麼笨?”等。孩子最信任、最依賴的是父母,如果他總是被父母貶低,就會產生自我懷疑的心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自卑、孤僻等心理缺陷。這不僅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會摧毀孩子的前程。

對待孩子的缺點,家長總覺的自己有必要幫助孩子進行糾正。但是,採用一些非良性的暗示和負面的刺激的做法,並不能真正的幫助孩子。反而,通過家長不斷的提醒,還會讓孩子在心裡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我就是改不了了”,“我就是這樣的人”等想法。

歌德說過:“有錯必糾是對的,但鼓勵他人上進的效果更好。”

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父母的正向鼓勵,是對他的一種認可和評價。家長這樣做,讓孩子體會到了成就感,這對他的成長來說,是一種強大的動力。

孩子有缺點,如何幫助他改正呢?聰明的媽媽應該這樣做

那家長如何通過正向鼓勵,來幫助孩子改掉缺點呢?

1.找出孩子值得表揚的地方,進行鼓勵

欣欣做事總是喜歡拖拉,經常一個小時幹完的事情,她兩個小時還沒有幹完。欣欣媽媽覺得欣欣這個缺點,對她影響很大,決定幫助她改掉。但是,欣欣媽媽並沒有採用反覆批評等負面的方式。而是,每次欣欣做完了一件事情以後,媽媽都會對她進行肯定和鼓勵。比如“做完這件事情,總共用了三十分鐘,不錯,有進步!”

欣欣聽了媽媽的話,總是很高興。為了得到媽媽的肯定和表揚,以後,再做同類事情時,她總是有意的去加快速度。這樣,欣欣媽媽,不但毫不動聲色地的幫助欣欣改掉了她的缺點,還讓她在做其他事情時,信心十足。

家長用積極向上的正面鼓勵的方式,去找到孩子做每件事情,值得表揚的地方,進行適當提醒。孩子都是有上進心的,這是他們的天性,在不被扭曲的情況下,一定會得到正向發展。對於孩子的缺點,採用適當提醒,看到他的進步,用表揚的方式,來正面鼓勵他。這樣不僅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調整了他的做事態度,讓他把注意力放到了如何做好一件事情上,而不是把關注點放在自身的缺點上,反覆的來暗示自己。

經過孩子自身的努力和家長不斷的給予鼓勵,孩子不但克服了自身的缺點,還會養成勇於改錯的好習慣和端正的做事態度。

孩子有缺點,如何幫助他改正呢?聰明的媽媽應該這樣做

2.讓孩子自我管理,並及時進行鼓勵

同事冬梅,發現自己的孩子,每天都需要依賴媽媽叫醒,而且起床也磨磨蹭蹭的。因此,上學經常遲到。

起初,冬梅對孩子說了很多次,但是,孩子依舊沒有什麼改變。後來,冬梅改變了策略,她和孩子談了一次。告訴他,每天要自己起床,媽媽不再去叫他。

第一天,孩子又遲到了。這個時候,冬梅沒有去批評他,而是對她說:“我相信你也不願意遲到的,對不對?只是你還沒有適應這種自我安排的方式,我相信你會做得越來越好的!”

每當孩子有一點點進步時,冬梅都會及時表揚孩子。而孩子,自從早上自己醒來後,再也沒有了磨蹭的壞習慣,也很少遲到過。

孩子都有一顆向好的心,讓他們進行自我管理時,自己的潛意識裡會想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個時候,家長適當給予一些正向鼓勵,會大大增強孩子自我管理的信心和成就感。這樣,家長既沒有費勁心力的和孩子說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氣急敗壞地批評孩子,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還增強了親子關係。

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一定做到心平氣和。不要孩子開始沒有做好,家長就批評,讓孩子沒有繼續做下去的信心。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只有家長多給孩子進行正向鼓勵,孩子才能獲得不斷前進的源源動力。但是,家長在鼓勵的話語方面也要注意,不要泛泛的鼓勵,總是對他說“你真棒!”“繼續努力”等話語。這些話語,時間一長,就對孩子失去了真正的激勵效果。家長要真正做到“走心”的鼓勵,瞭解孩子需要什麼,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鼓勵,才能起到糾正孩子缺點的效果!

孩子有缺點,如何幫助他改正呢?聰明的媽媽應該這樣做

人都會有缺點,媽媽要避免用錯誤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改正。只有正向的、有針對性的鼓勵,才能對孩子起到良好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能讓孩子真正幫助孩子改掉缺點,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做事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