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去臺灣戰俘的背後——巨濟島戰俘營裡的國共鬥爭


14000去臺灣戰俘的背後——巨濟島戰俘營裡的國共鬥爭

巨濟島戰俘暴動

1952年5月7日,設在韓國釜山港外的巨濟島中朝戰俘營爆發了戰俘暴動,中朝戰俘聯手扣留了戰俘營司令官弗朗西斯.杜德准將,以此要求改變對戰俘的不公待遇。美軍隨即派遣詹姆斯.弗裡特將軍率領15000人上島鎮壓,釀成震驚世界的慘劇。

這場轟動一時的戰俘暴動是中朝戰俘聯手發動的,但參與武裝起義的骨幹,以及在美軍鎮壓中犧牲的大多是朝鮮人民軍戰俘。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巨濟島上的上萬名志願軍戰俘為什麼沒能全部動員起來呢?這就牽扯到志願軍戰俘營裡複雜的國共鬥爭了。

據統計,在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志願軍指戰員共有22000餘人不幸被俘。其中大部分來自於第四,五次戰役後期。僅第五次戰役,六十軍180師就被俘四千多人(也有說法是5000餘人,則180師被俘人員佔全部戰俘數量的四分之一了),佔抗美援朝戰爭全部志願軍被俘人員數量的五分之一。志願軍六名團以上被俘軍官均出自180師。

14000去臺灣戰俘的背後——巨濟島戰俘營裡的國共鬥爭

180師時任師長鄭其貴

1951年5月25日,原180師538團政委趙佐瑞受傷被俘,後被押到巨濟島上,最終,趙佐瑞和朝鮮人民軍戰俘共同策劃了暴動,成為戰俘營暴動共同領導人之一,是戰俘營裡的“共產主義團結會總委員會”的書記。通過他的回憶,我們才得以瞭解在巨濟島上的志願軍戰俘營裡發生了什麼。

據老人家所說,他在戰俘營裡驚訝的發現有大批的戰俘叛變。甚至這些叛徒組成了戰俘營管理委員會,掌控了收容志願軍戰俘的72號聯隊營地。其頭領叫李大安,他及其同夥用暴力威懾所有戰俘,誰敢說共產黨的好話,甚至可以私刑打死。趙佐瑞親見,一個叫林學普的被俘戰士,因為拒絕服從叛徒們的指令,竟然被李大安當眾一刀挖出心臟!

為什麼志願軍中這種窮兇極惡的叛徒不少,而朝鮮人民軍中相對不多,使得朝鮮戰俘營被勞動黨牢牢掌控而共產黨卻失去了72號營地的掌控權呢?趙佐瑞老人家認為,關鍵是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付出了大量的犧牲,損失了很多從抗日戰場上錘鍊出來的骨幹力量。而為了出國參戰,不得不迅速補充缺額,短時間內大力擴編,徵兵幹部為了完成任務,幾乎採取開門政策,來者不拒,導致大量新兵素質不高。很多人出身地主階層,參軍僅僅是為了躲避鎮反運動,他們實際上是痛恨解放軍共產黨的。更有不少直接就是原國民黨戰俘,短期訓練後就補入了志願軍,至於思想是否真的改造好了就不一定了。比如叛徒頭領李大安,就是原國民黨政權的一個警察,1949年混入解放軍成為卡車司機,後利用去朝鮮參戰機會駕駛卡車衝到美軍防線主動投降的。另一個72號營地的領隊魏四喜,是原傅作義手下駐北平的軍官,雖然隨著傅作義一起接受改編成了解放軍,但一直偷偷保存其國民黨軍官證,戰場上也是主動投奔了敵人。他們依靠暴力和美軍看守支持奪取了戰俘營公開的領導權。

正因為當時志願軍戰俘營裡這種複雜的狀況,因此巨濟島暴動不得不主要由原朝鮮人民軍完成。事後在美軍武裝鎮壓下犧牲的數百名反抗戰俘也主要是人民軍成員。

但是戰俘營裡畢竟還有1000多名共產黨員,他們又怎會安心投降叛徒?共產黨員充分發揮了我黨地下鬥爭的豐富經驗,自發的組織了起來,成立了秘密活動的各級黨支部,和公開的戰俘營叛徒管理層爭取其它戰俘。

當時經常出現的景象是白天叛徒們召集起所有人員開反共宣傳大會,威逼利誘戰俘選擇去臺灣;而夜裡共產黨的各級黨支部紛紛行動,找目標對象挨個悄悄談心。他們和解放戰爭中地下黨在國統區所做的那樣,不斷髮起絕食,遊行等大規模抗議活動,公開為犧牲的戰俘舉行葬禮,使美軍看守疲於應對。

不得不承認巨濟島上戰俘營共產黨的地下鬥爭是極富成效的。畢竟叛徒們掌握著權力,可以輕易處死他們不喜歡的人。對於那些堅決要求回大陸去的戰俘,叛徒們是挨個上刑(趙佐瑞老人家就曾被叛徒打得昏死過去),甚至處死(據統計,因要求回國而被處死的志願軍戰俘在300人以上,甚至讓美軍看守不得不出面制止這種殺戮)。但在黨的號召鼓動下,仍有六千多人不怕死亡威脅,堅定的選擇了回國。

14000去臺灣戰俘的背後——巨濟島戰俘營裡的國共鬥爭

志願軍回國

1953年6月,停戰協議簽署。9月,開始戰俘遣返。最終,有約7100名戰俘選擇回國,而約14000人去了臺灣。其中除近一半是從原國民黨政權和軍隊裡過來的改造不徹底的一批人,另一半是在所謂甄別過程中扛不住叛徒們酷刑折磨而被迫去臺灣的(他們也是受害者,不容易)。可見戰俘營裡中共地下黨的工作成績還是很不容易的。

14000去臺灣戰俘的背後——巨濟島戰俘營裡的國共鬥爭

去臺志願軍戰俘

附記:大多數志願軍戰俘去臺後當兵到四五十歲退役後,依然是光棍一條,窮困潦倒,在榮民村淒涼度日。

1987 年兩岸交流重啟後,大批當年在酷刑折磨下被迫去臺灣的志願軍戰俘要求回大陸探親。臺灣當局表示同意,

但由於去臺志願軍戰俘身上當年被統一強制刺了反動口號和圖案,難以回大陸,於是要求當局設法消除刺青。臺灣當局最終決定由榮總醫院進口了一臺激光掃描設備,通過激光手術消除刺青。既免費又無太多痛苦,大家都表示滿意。

1988 年,大陸迎來了臺灣老兵返鄉探親的第一次高潮。成千上萬個有親人去臺灣的大陸家庭在骨肉分離幾十年之後,終於盼來了團圓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