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人相處時,秉持誠信的原則,才能贏得最終的尊重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易經》:與人相處時,秉持誠信的原則,才能贏得最終的尊重

而大多數的人生,都是輸在了不能長久地秉持著原則和信念而導致的,而真正的一個成功者,無論處於何時何地,都能堅守內心的原則和底線,靠著恆心和毅力,來達到自己想要的境界。

孔子曾說: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孔子說:“花言巧語,滿面偽善,過分的虛偽,左丘明認為這是可恥的,我也覺得是一種恥辱。內心藏著怨恨,表面上卻同人表現的親近,左丘明認為這是無恥的,我也認為這是無恥的行為。

孔子的這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保持一份真誠,堅守內心信念的一個道理和狀態。

《易經》:與人相處時,秉持誠信的原則,才能贏得最終的尊重

在生活中,很多人為了所謂的利益,總是習慣性的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但是殊不知,人生就是一面鏡子,所有的虛偽都會在某一天全部外露,而當內心外露的那一天,就是失去信任的那一天。

所以從人生長久的一個角度來看,只有長久地守住內心的一份真誠,才能在待人處事之中最終贏得別人的尊重。

那些通過虛詐的面目示人的人,即便是短暫獲得了利益,從長久的角度來看,也是會失去他人信任的。

《易經》:與人相處時,秉持誠信的原則,才能贏得最終的尊重

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九五,捕獲俘虜,財富與鄰城邑同享,九五屬於至尊中正,具有實力,可以協助心靈的良藥。

因此必須排除私慾,不僅自己富有,也要讓鄰居富有,這樣就能得到鄰居的有力協助,這也由此說明一個道理: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一定要以誠待人,才能最終贏得別人的信任,在事業的發展當中,才能得到他人的輔助。

對於那些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人,其實他落入的也是思維的陷阱之中,總以為自己通過虛詐的面目能夠矇騙他人,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沒有人是傻子。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人有的只是知道了,但是不說而已,不代表他沒有看出來你那種卑劣的行徑。

在你行駛著虛詐的手段時,在別人的心裡已經失去了地位,所以要想在人生中真正的成就一番事業,誠信是必備的一個要素。

《易經》:與人相處時,秉持誠信的原則,才能贏得最終的尊重

在古代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吳明,他幼年父母雙亡,但是天性孝順。

年齡14歲,就感嘆自己的父母雙親的墳不能得到修繕,而感覺內疚,家裡很窮無力改善,於是決心勤勞地耕種。

但是那年天氣大旱,莊稼也不能得到雨水的滋養,被曬得焦枯,他感到特別絕望,他向天傾訴自己內心的苦衷與不平。

幾天之後,有人從地裡回來,就跟他說:“莊稼苗又復活了。”他不相信,以為那人有意安慰他,半信半疑他到地裡去看,果然看到禾苗綠意盎然,心中很是欣喜,從此更加勤勞的勞作,秋天到來獲得了大豐收。

對於吳明來說,他就是靠著內心的一片赤誠感動了上天,讓莊家重新復活。雖然說看似有一些誇張,但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就是心誠的一個力量。

《易經》:與人相處時,秉持誠信的原則,才能贏得最終的尊重

古人云“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許諾給別人一件東西,就是價值連城,也不能反悔,這就是一諾千金這個成語的含義。

在《史記》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季布為人仗義,喜歡打抱不平,以信守諾言著稱。

所以廣泛流行一條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一諾千金這個成語的來源。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只有以誠待人,才能真正地贏得別人的尊重,那些只是簡單地以一時利益得失為左右的人,終將成不了大氣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