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現代印度,我們推薦這五本書

瞭解一個陌生的國度,從來不易,更何況這個國家是印度。


為此,志象網(The Passage)選擇了5本書籍,希望和讀者一起探索複雜的印度。從印度共和國的締造者、國營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中印邊境戰爭下飽受歧視的華裔印度人、女性權利遭到種姓制度挑戰、腐敗滋生的仿製藥行業,這些主題,像多稜鏡一樣,折射出印度社會的複雜現實。


The Deoliwallahs

發現現代印度,我們推薦這五本書


1962年,中印發生了一場邊境戰爭,為此受到牽連的還有3000名生活在印度的華裔,他們遭到了印度政府的逮捕。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中印邊境戰爭結束,約3000名在印度生活了幾十年的華裔,卻被印度政府當作了間諜,集體被送往位於拉賈斯坦邦德奧利(Deoli)的一個廢棄的二戰戰俘營,飽受長達5年的煎熬。


這些“看起來像中國人”的印度人成為了犧牲品,印度政府對這些華裔的懷疑和偏執,很快就滲透到了民眾意識中。這段充滿偏見和恐懼的歷史,到今天,已逐漸被大眾遺忘。但50多年過去,終於有幸存者開始講述他們的故事。


作者Joy Ma和Dilip D’Souza記錄了這段被大多數人遺忘的印度華人社區歷史。Joy Ma通過對仍生活在印度以及搬到海外的華裔採訪,記錄了印度上世紀60年代所面臨的仇外情緒,而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政府的政策,也助長了這種情緒。


Backstage:
The Story Behind India’s High Growth Years

發現現代印度,我們推薦這五本書


循著Montek Singh Ahluwalia 30年(1985年至2014年)間的工作軌跡,跟隨他一起見證印度從國營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而Ahluwalia這位核心人物,也成為了這場經濟變革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Ahluwalia的故事帶領著讀者領略印度近代歷史上的政治、人物、事件和危機。同時,也讓一場政治改革在讀者眼前慢慢展開,在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執政時期,改革進展緩慢。直到1991年,一場嚴重的收支危機帶來的機遇,推動了更大範圍的改革。


在這期間,印度曾一度取得了驚人的經濟增長,在扶貧方面也獲得了歷史性的成效。但作者也坦率探討了印度政策癱瘓和腐敗問題,他以其機智、幽默和非凡的智慧,記錄了印度經濟和政治歷史。


本書作者Ahluwalia,曾在上世紀80年代,擔任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和辛格(Vishwanath Pratap Singh)的特別秘書,在90年代擔任商務部長和財政部長。2001年,他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獨立評估辦公室(Independent Evaluation Office)的首任主任。


三年後,他以計劃委員會副主席的身份重回印度政府,擔任印度內閣部長級別的職位,直到2014年辭任。書中他也提到了自己在這段期間的成功與失敗。因在經濟政策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傑出貢獻,他曾被印度總理授予Padma Vibhushan勳章,這是印度第二高的平民榮譽。


V.P. Menon:
The Unsung Architect of Modern India

發現現代印度,我們推薦這五本書


V.P. Menon早早就輟學,逃到科拉爾金礦工作,最終卻幫助建造了現代印度。


歷史上,英國蒙巴頓勳爵被派任為印度總督,負責印度的獨立計劃,在一籌莫展之際,他轉而求助於印度高級公務員Menon。蒙巴頓勳爵只給了Menon一個晚上的時間,來為印度獨立設計出一個可行的計劃。Menon提出了“Menon計劃”,永遠地改變了世界版圖。


Menon無疑是現代印度的締造者。但人們對這位官僚、愛國者和空想家卻知之甚少。在這本傳記中,還原了歷史進程中的印度政治領袖。


此外,作者還詳細闡述了印度殖民時期錯綜複雜的政治、種族和階級結構。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儘管Menon過人的智慧使他從一個低級職員晉升到高級官員,但普遍存在的種族制度,還是阻礙了他持續晉升的道路。最初,Menon還是通過得到了上級Henry Vincent的賞識,才得以晉升為改革委員會委員。


Menon對現代印度的貢獻不言而喻,這本書同時也讓我們瞭解到印度何以成為今天的印度。


Bans & Bar Girls:
Performing Caste in Mumbai’s Dance Bars

發現現代印度,我們推薦這五本書


當全球化、主流道德觀和種姓制度發生碰撞,女性權利卻遭受了踐踏。這一點,在孟買“舞蹈酒吧”所引發的爭議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舞蹈酒吧為男人提供喝酒的場所,而女人則表演傳統舞蹈,和受寶萊塢啟發的新式舞蹈來助興。


2005年,一些組織稱這些酒吧不道德,且助長了腐敗。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因此修改了《孟買警察法》(Bombay Police Act),禁止女性在酒吧裡以跳舞營生。結果,約75000名女性因此失去了主要收入來源,另有20萬人也因此失去了在這些酒吧的工作機會。


圍繞這個問題的爭論持續了十多年。作者Sameena Dalwai 用種姓資本概念分析該禁令,通過採訪前酒吧舞者、酒吧老闆、女權主義者、達利特活動家和律師等,她將許多重要的線索結合在一起。


作者在本書中探討的問題,已超越了單純分析舞蹈酒吧為何會蓬勃發展。


2019年初,該禁令被解除,但那些曾經25歲的女性,現在已經40歲了,對她們來說,職業生涯已經結束,一切都太遲了。


Bottle of Lie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Generic Drug Boom

發現現代印度,我們推薦這五本書


為了讓印度人享受到平價藥,在前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幫助下,建立的印度仿製藥行業,現在卻飽受腐敗問題困擾。


1970年,在英迪拉·甘地主導下對《專利法》進行了修訂,制度上的寬鬆使本國企業獲得了大量仿製藥生產許可,從而為印度仿製藥行業提供了快速擴張的空間。


隨著仿製藥大量輸送到其他國家,產業背後的欺騙,全球健康風險也隨之而來。作者Katherine Eban記述了一項長達10年的調查,故事從“吹哨人” Dinesh Thakur得知印度製藥廠蘭伯西偷工減料開始,這些有問題的藥品會被送往非洲,還很可能不會被查出有任何問題,Thakur於是冒著很大的個人風險,將這一切都告訴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Eban揭示了製藥行業中猖獗的欺詐,公司經常偽造數據,公司高管將安全生產成本最小化,以求獲得利潤的最大化,偵查人員經常被這些公司營造出的假象所欺騙。與此同時,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用了這些藥物,可能會產生難以預測的危險。


一場善意的地方行為如變成了全球欺詐?本書展示了為對抗大型製藥公司而興起的仿製藥行業,如今正不安地與之合併,它們的觸角正伸向不幸的患者和監管者。同時也揭示了這個世界上偉大的公共衛生創新,如何成為最令人震驚的騙局之一。


仿製藥行業將美國中產階級與中國、印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和巴西連接起來,同時也拋出了一個疑問,將藥品生產轉移到海外是否真的值得?


志象網,見證中國科技企業全球化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