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軍號永遠嘹亮——寫在古田會議召開90週年之際

沒有人會預見,這次會議將改變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以致影響未來世界的格局和進程。

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將證明,軍隊聽黨指揮,既是黨之幸、軍隊之幸,也是人民之福、民族之福。

古田軍號永遠嘹亮——寫在古田會議召開90週年之際

今年是古田會議勝利召開90週年,一部以此為題材的電影《古田軍號》攝製上映。

古田軍號永遠嘹亮——寫在古田會議召開90週年之際

古田,人民軍隊鑄魂定型的聖地,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根本原則在此確立,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鐵血軍魂在此鑄就。如此宏大的歷史敘事,為何以一把小小的軍號作為貫穿全片的道具,串聯起古田會議的前前後後,再現那段風雲激盪的歷史?

古田軍號永遠嘹亮——寫在古田會議召開90週年之際

“三軍受號令,千里肅雷霆。”從某種意義上講,軍號是我軍聽黨指揮、紀律嚴明、絕對忠誠的體現,也是古田會議思想內核的象徵——“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強軍之魂”。同時,從一個紅軍小號手的特殊視角來構建故事,又以其孫子的敘事旁白為線索,既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血脈傳承,又吹響了新時代鑄牢軍魂的號角。

古田軍號永遠嘹亮——寫在古田會議召開90週年之際

回眸歷史,才能更加看清歷史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回望90年前的那個冬季,中國正陷入“軍閥重開戰”的亂世危局,沒有人注意到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古田這個小山村召開的這次會議。沒有人會預見,這次會議將改變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以致影響未來世界的格局和進程。當年參加古田會議的開國上將賴傳珠曾回憶:“會議時間雖短,但它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古田軍號永遠嘹亮——寫在古田會議召開90週年之際

砥礪前行,才能更加看清這樣的選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塑造了人民軍隊獨有的政治品格,為紅軍洗了塵、脫了胎、換了骨、定了型,第一次讓一支軍隊同一個政黨、一個民族如此緊密地血脈相連、命運相依。走出古田的人民軍隊,擁有了煥然一新的政治品格和前所未有的理想信仰,如倚天長劍耀世而出,如滾滾鐵流奔湧向前,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由此燃成燎原之勢。

古往今又來,滄海變桑田。85年後的古田,再次迎來歷史性時刻——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強軍興軍作出新的“政治擘畫”,通過革弊鼎新、破舊立新、除舊佈新,為人民軍隊排了毒、強了筋、壯了骨、鑄了魂。這是一支軍隊的“洗心”“補鈣”,更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本真迴歸,我軍政治工作由此站上新的起點、踏上新的征程。

馬克思說過,科學理論的“每個原理都有其產生的世紀”。對於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而言,當年有當年的內憂外患,今天有今天的時代課題。如今雖然已看不到強敵“圍剿”的血腥屠刀,但“看不見的敵人”有時比明火執仗的對手更危險。當年面對西方和平演變攻勢,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放棄黨對軍隊的領導權,特別是取消軍隊政治機關,結果軍隊沒能成為人民利益的捍衛者,反倒成了國家政權的掘墓人。

一位長期研究我軍戰史的外軍專家對我軍總結了四條:

一是亂不了,有一個穩定機制;

二是跑不了,誰也別想把一支部隊拉走;

三是反不了,任何人都搞不成政變;

四是變不了,軍隊不會變質。

這背後的奧秘,正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個“定海神針”,使人民軍隊歷經坎坷而不散,迭遭挫敗又奮起,在血雨腥風中堅不可摧,在艱難困苦中勇往直前。

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一名國民黨將領回憶道:“為什麼當時殺這麼多人?就是怕槍桿子一旦掌握在共產黨手裡,天下很快就不是我們的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敵人最害怕的,往往就是我們最強大的,也是最需要我們堅持和加強的。什麼是我們最強大的?一位經歷過腥風血雨的老紅軍有深刻感悟:“黨手裡沒有槍桿子,就是人家的盤中肉;槍桿子離開了黨,就像樹沒有根,別人一推就倒了。”

聆聽古田軍號,我們信念如磐;展望未來征程,我們激情滿懷。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過去我們是這麼做的,現在是這麼做的,將來還要這麼做”。道理很簡單,“兵權之所在,則隨之以興;兵權之所去,則隨之以亡”。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將證明,軍隊聽黨指揮,既是黨之幸、軍隊之幸,也是人民之福、民族之福。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