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聽到了他去世的噩耗 老淚眾橫 痛苦不已

相信 許多70後80後會對一個春晚小品記憶猶新,那就是陳佩斯和朱時茂在98年春晚搭檔表演的《王爺與郵差》。小品詼諧幽默,但不乏愛國主義的正能量。大家報之一笑的同時,可曾想過,在那個暗無天日的年代,這樣的滑稽是否真真切切的存在。

慈禧聽到了他去世的噩耗 老淚眾橫 痛苦不已

19世紀末,在一次萬國運動會上,中國人的身影不合時宜的出現在賽場當中。當時,腐朽的大清國派出了一支由郵差組成的運動員隊伍,倉促成軍。這群梳著長鞭,身穿長袍大袖的運動員除了一股子熱情,什麼都沒有。

一箇中國人,藉助自己的長辮子率先撞線勝出,當他站到冠軍領獎臺的時候,中國代表團確找不到一面代表自己國家的國旗,更沒有響徹體育場的國歌。情急之下,帶隊的軍官脫下身上的黃馬褂,當作國旗,才算矇混過去。

慈禧聽到了他去世的噩耗 老淚眾橫 痛苦不已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史料展

全場的外國人的嘲笑聲一浪高過一浪,這群大清國的辮子軍被這全場的嘲笑聲弄得不知所錯。積弱多年滿目瘡痍的大清國過,似乎不在乎多一次少一次的顏面掃地,但是忽然,一位老人步履蹣跚的站了出來,他的聲音不動聽,也不嘹亮,那是一首來自中國安徽的民間小調《茉莉花》。這樣的聲音在嘲笑聲中顯得格外孤獨和低沉,野史中記載,外國人對此報以熱烈的掌聲,不足為信,但是我相信在場的中國運動員都會一起合唱,因為在那一剎那,大家才會感覺到,尊嚴對於自己對於國家,是多麼重要。

慈禧聽到了他去世的噩耗 老淚眾橫 痛苦不已

弱國無外交,更別談什麼尊嚴。那位老者其實也不是什麼英雄,他就是一直被罵成是千百年來的賣國賊的李中堂-李鴻章。

在中國近代史,這位李中堂無疑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賣國賊”,多少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幾乎全部出自李鴻章之手,許多仁人志士更是恨不得把他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但這樣的罪責加身,對於李鴻章而言未免太過偏頗。

慈禧聽到了他去世的噩耗 老淚眾橫 痛苦不已

客觀來說,條約的簽訂是否歸咎於李鴻章呢,實數無奈。李鴻章晚年慨嘆“至一生事來,掃地無餘”。他無奈地感嘆道:“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應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慈禧聽到了他去世的噩耗 老淚眾橫 痛苦不已

李鴻章的一生從不平坦,他以外交能手自負,卻無法改變大清國被動外交,遭遇割地賠款的局面。作為晚清重臣,他組建淮軍,鎮壓太平天國,平定捻軍,興建海軍,可謂是功勳卓著。作為洋務的急先鋒,他主辦的洋務中有500多箇中國第一,200多個亞洲第一。他是中國近現代電力、電訊、郵政、金融、外貿、鐵路、航運、冶金、造船、教育、翻譯、出版、海軍、兵器等多項事業的開山鼻祖。他培養出來的高級人才數不勝數。

慈禧聽到了他去世的噩耗 老淚眾橫 痛苦不已

李鴻章一生可謂是有勇有謀,敢作敢當,他是晚清的頂樑柱,只可惜大國遲暮,孤家寡人,大廈將傾,無力迴天。當時的清朝積重難返,李鴻章扛起晚清半邊天,每次承擔的都是帝國最不堪之事,難怪梁啟超後來說:“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識,而悲李之遇。”

老人家垂危之際,寫下了映照其一生的絕筆,“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