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羽毛球場上的勝敗遭遇達爾文主義


當羽毛球場上的勝敗遭遇達爾文主義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進化論的核心內容。在人類環境中,也存在局部的選擇與生存問題。贏了,就有資格;輸了,就沒有機會。體育,無疑是達爾文主義最具表現力的一個領域。

羽毛球場上的優勝劣汰帶有自然選擇的嚴酷性。

無論業餘或專業,你去打球必然有輸贏,你若說“完全不受輸贏影響”,那是假的!只要你到了球場上,就是想贏。

求勝心是與生俱來的,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平衡自己的求勝心和挫敗感的能力越來越強。記得剛入坑羽毛球時,有一次我跟教練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打敗教練的學員也不是好學員。”教練聽了,臉上露出異常輕鬆的神情,說:“有勝利的願望是好的,但要合理地設定目標。”


當羽毛球場上的勝敗遭遇達爾文主義


羽毛球的競技規則決定了“有一個贏必定有一個輸”,所以,每個人都難免經歷失敗。對於業餘選手來說,那種失敗的痛苦也許不是很深、很強,但對於一個職業選手來說,失敗是刻骨銘心的。人,不可能一出生就一路順風、一路成功,失敗是常伴左右的,所以,職業選手們從小就經歷過無數次那種“精神折磨”。他們在心理上有一種異於常人的“勝負觀”。既成熟,又簡單。

.

作為業餘人士,我去打球也會經常面臨輸球,最開始的心理狀態是淡然的:因為初期的你根本沒有機會贏球。後來,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漸漸有了贏球的機會,於是,就開始新的展望,開始期待勝利,但是,還不能平靜地看待勝負。

贏了特別高興;輸了特別沮喪——因為你對勝利的渴望變強了。


當羽毛球場上的勝敗遭遇達爾文主義


我曾經的這種情緒變化,教練也發現了:一種急迫的渴望勝利的心態。教練說,找合適的對手對抗是比較明智的,正確看待自己的體能和技術實力,正確看待輸贏。在勢均力敵的較量中,找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彌補不足,發揮特長。

還說,他不會去跟林丹拼羽毛球成績,同理。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教練在別的領域有強於林丹的地方,他只要把他的擅長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就是成功。

.

教練說:“你這不是挺明白的嗎?”

道理明白,然而我卻控制不住在羽毛球場上對贏球的渴望。打球就是想贏,想盡千方百計去贏。


當羽毛球場上的勝敗遭遇達爾文主義


體育有個特別好的地方:用看得見的方式和看得見的規則去贏。不像別的圈子,有各種灰色地帶,有各種幕後操縱。體育明明白白,它的規則是清楚的,輸贏是清楚的,擇取是清楚的,優劣是清楚的,無需辯白,只要拿出實力、用行動說話!

我喜歡羽毛球,就是因為這種清晰感。

人,總是希望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一些什麼。在進化的歷程中顯現自己的一點點能量,在進化的歷程中刷一下存在。吾心亦然:希望在一個有規則的世界贏取屬於自己的勝利和榮譽。

.

我會一直賴在羽毛球上的。

(這是達爾文沒有想到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