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豪:馬建章院士為什麼說野生動物養殖產業5206多億產值?


近日,筆者注意到在疫情背景下,東北林業大學馬建章教授、院士主持編寫的《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的報告中有部分數據被各大媒體爭相轉載用以討論野生動物養殖業行業現狀。但筆者對相關數據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根據馬建章院士的調查估算,2016年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專兼職從業者近1409萬左右,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人民幣。

(圖1)

金志豪:馬建章院士為什麼說野生動物養殖產業5206多億產值?


以下是馬院士的報告原文內容:


根據調查估算,2016年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專兼職從業者近1409多萬人左右,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人民幣(不含野生動物觀賞旅遊業)野生動物產有效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極大地提高農民、林業工人等人員的經濟收入和地方的財稅收入。

金志豪:馬建章院士為什麼說野生動物養殖產業5206多億產值?


(圖2)上圖來源:《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筆者對統計表中的部分數據產生了疑問,具體如下:


① 毛皮動物產業的直接產值


人民網在2013年發表了《毛皮行業共謀發展大計 “美麗中國”催生新機遇》一文,其中相關數據值得注意:


據介紹,中國毛皮產業近10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為社會直接及間接地提供了數萬就業機會。截止2012年底,規模以上毛皮及製品企業453家,工業總產值717.97億元。


閱讀可知,2012年底中國毛皮產業工業總產值僅為700多億元。


而在馬教授的統計數據中, 2016年的相關總產值已經將近4000億元? 四年翻了五倍還多?


而另一則行業數據進一步加深了我的懷疑。

來自國際毛皮協會(IFF)2016年的統計數據如下:


全球總產值300億美元,算下來也不到2500億人民幣;而馬建章教授則聲稱:僅中國的野生動物毛皮產業就將近4000億元人民幣!


② 關於從業者人數和從業場所數量

根據各大政府官網數據:

安徽省內有1262家人工繁育單位

雲南省野生動物人工繁育 2351個養殖場

陝西省共有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單位295家

河南省有人工繁育場所428家

北京有325家馴養繁殖場所……


那麼我國到底有多少家涉及野生動物飼養繁殖的場所呢?


筆者引用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於2月8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回答記者相關問題時提出的相關數據:


截止到2月6日,全國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林草、農業等部門風控隔離飼養繁育場所16000餘個。


我們可以推測當前從事野生動物飼養繁殖相關工作的場所可能有2-3萬家,那麼藉由馬教授的“1400萬直接就業者”的說法,我們可以計算出每個飼養繁殖的場所或單位有工作人員400-700人!事實上真的有這麼多人在直接從事野生動物產業的工作嗎?


可能大家對這個數據不夠敏感,其實只要稍微注意一些養殖戶的基本狀況就可知道,有關野生動物飼養繁殖的場所,從業者往往以家庭為單位,大型養殖戶從業者每戶也不過幾十人。


原因則是由於野生動物飼養繁殖往往需要依託空曠、遠離人類喧囂的野生自然環境,而該環境的苛刻要求就註定了工作人員的平均數量不會達到幾百人這樣龐大的規模。


以上就是筆者對馬教授的研究報告的兩點質疑。

金志豪:馬建章院士為什麼說野生動物養殖產業5206多億產值?


作為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學家,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的創始人、名譽院長,“狩獵產品學”、“狩獵經營學”的開創者,以及國家林業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主任,馬建章院士在2017年發佈的這份報告被廣泛的引用,推動了許多政策。


而新冠疫情爆發後,馬建章院士這一“2016年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專兼職從業者近1409萬左右,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人民幣”數據被廣泛的引用,但是卻不見站出來說什麼,也不見其本人在任何媒體上對自己在三年前發佈的數據作出任何解釋。


科學、嚴謹、公正、維護公共利益,是科學家的本職。


筆者相信德高望重的馬建章教授,應該會願意負責任地對此作出解釋?


來稿:金志豪

(本文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

【相關資料】

人民日報相關文章: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0804/c1002-18669866.html

國際毛皮協會(IFF):

https://mp.weixin.qq.com/s/isvJXepeOYXYFWXmkVerfg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9532252596223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