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不可怕,就怕酒鬼有文化......

酒鬼不可怕,就怕酒鬼有文化......

酒是獨特神奇的物質。它那水的形、火的性,具有無窮的魅力,深深地沉浸在社會生活中,滋潤著各種人物的靈魂和精神。

酒鬼不可怕,就怕酒鬼有文化......


無論是曹操煮酒論英雄、李白舉杯邀明月,

還是王維西出陽關,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

蘇東坡把酒問青天,李清照濃睡不消殘酒……

他們既能喝酒,也能作詩,令後人歎服,不得不說是“酒鬼”中的才子佳人。

白酒、紅酒、黃酒、老酒、啤酒……這滴滴聖水,是那樣的源遠流長、洶湧澎湃,從黃河到長江,從南疆到東海,人們無不把它奉為至寶。

酒鬼不可怕,就怕酒鬼有文化......

飲酒雖然盡興,也不要貪杯哦。飲酒同時最好還是學習一些酒文化知識,領略一些酒文化的奧妙,對提高自己的社會交往、交際應酬和口頭表達能力均有裨益,以防舉杯論酒時有捉襟見肘的尷尬。

酒鬼不可怕,就怕酒鬼有文化......

讀中華酒史,可見:

“象箸玉杯”

象牙筷子,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見殷紂之奢侈,終至亡國;

“酒者,所以養老也,所以養病也,所以合歡也。”

則酒之為用,真是“大矣哉”!

“酒色財氣”

人間四大痴,而酒居其首。

酒鬼不可怕,就怕酒鬼有文化......

中華酒史

“金貂換酒”

晉朝時期,"竹林七賢"的阮咸的兒子阮孚特別好酒,在做安東參軍時,整天在軍中飲酒作樂,醉眼朦朧,絲毫不把軍務放在心上,有時甚至用他的金飾貂皮大衣去換酒喝。可見名士之曠達,放浪不羈;

“一飲一斛,五斗解酲。”

古之劉伶,一次飲一斛,五斗酒才能解酒病,看來要“以酒為名”也得酒量高;

“堯舜千鍾,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百斛。”

堯舜、孔子、子路,他們都是古代聖賢,看來要做聖賢也得酒量好。

酒鬼不可怕,就怕酒鬼有文化......

劉伶醉酒

讀飲酒禮儀,可知:

“尊人立且莫坐”

這是講首席的尊者沒有入座前,其他人是不能先做下的。

“君子之飲酒也,一爵而色遇如也,二爵而言言斯,三爵而油油退”

意思是說,君子飲酒,飲一爵就顏色溫和,飲二爵就開懷暢言,飲到第三爵後就可以退席了。古人也深諳“酒能益人,亦最能損人”,所以倡導“酒不過三”的禮節。

酒鬼不可怕,就怕酒鬼有文化......

飲酒禮儀

“巡酒依次行”

巡酒時,先從首席起,按座位尊卑依次巡到末座。

“坐見人來時,尊親盡遠迎,無論貧與富,一律總須平”

飲酒期間,若有客來,必須離席遠迎,以示尊敬。


酒鬼不可怕,就怕酒鬼有文化......


中國酒文化史冊,頁頁都散發著酒的芬香,字字都閃爍著民族精神。在現實社會中,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酒與文化更加珠聯璧合,相得益彩。

“無酒不成禮,無酒不見情,無酒不成歡,無酒不致哀,無酒不解憂,無酒不開懷。”這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酒鬼不可怕,就怕酒鬼有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