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春茶上市 邀你去“嘗春天”

施甸春茶上市 邀你去“嘗春天”

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正是採茶好時節。位於施甸縣仁和鎮菠蘿登村與茨菇村交界處的五臺山森林茶園和擺榔鄉尖山村茶園近日迎來了“嫩綠芽兒”的春天。茶園裡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採茶的人們在綠色的世界裡穿梭,指尖在茶葉裡飛舞。尖山村村民李永翠說:“這段時間就在家旁邊幫摘茶,還是輕鬆呢,一天有100多元的收入。”

五臺山森林茶園坐落在海拔2000米的滇西橫斷山脈森林中,年均溫度17至22℃,年均降雨量達1000毫米,年光照時間達2270小時,相對溼度在80%以上,常年雲霧繚繞。土壤以磚紅壤與赤紅壤為主,PH值在4.5至5.5之間,土質疏鬆、深厚,有機含量高,特別適合古茶樹生長。森林茶莊園茶樹樹齡均達60年以上,其樹齡最高接近200年,可以說,每一片茶葉都是歲月的納新和大自然的恩賜。

“三月鷓鴣滿山遊滿山遊,四月江水到處流,採茶姑娘山上走,茶歌飛上白雲頭喲伊喲……風吹茶樹香千里,蓋過園中茉莉花喲伊喲,採茶姑娘時時忙時時忙……”一層層呈階梯狀的綠茶樹整齊排列,茶山上的採茶人隨處可見,讓人忍不住想起劉三姐的採茶歌。春茶採摘是機器無法代替的手藝,為了保證春茶品質,在茶葉沖泡時不出現“紅梗”,保持青綠,芽頭只能輕輕折斷,而不能用指甲掐斷,採茶人被茶鹼染得烏黑皴裂的手指,和柔嫩碧綠的葉片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但採茶人的臉上都佈滿了希望的笑容。

五臺山茶園種茶麵積約240畝,始建於1966年,至今已有54年的歷史,茶廠曾因產出的茶葉品質較好,在仁和鎮乃至施甸縣範圍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後來,因為缺乏資金和專業管理,茶廠廠房年久失修、茶葉加工設備老化,不能加工茶葉,茶葉或自然生長或被附近村民採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2018年8月,五臺山茶廠迎來了“春天”,為盤活村集體資產,壯大菠蘿登村村集體經濟,帶動茶產業發展,打造五臺山茶產業品牌,菠蘿登村村民委員會組織重新投資建設五臺山茶廠。在菠蘿登村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討論並通過的基礎上,菠蘿登村村委會同意把茶廠承包給村民段國武經營管理,現在茶廠一年能產出20多噸鮮茶,每畝茶樹每年產出100多斤,茶園景象煥然一新。

而尖山村地處施甸縣擺榔彝族布朗族鄉與昌寧縣灣甸河谷的交界處,國土面積29.86平方公里,轄7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全村共461戶1775人,其中彝族布朗族989人。尖山村最高海拔2340米,最低海拔700米,呈立體氣候。全村茶園面積有600多畝,大部分是有著上百年樹齡的野生古茶樹,最老的已近500年。

施甸道酬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戴學江說:“在政府的推廣和引導下,我們帶動了周邊190多戶茶農發展茶產業,因為我們的古樹茶品質高、口感好,廣州沿海的茶店定了很多訂單,工人在這邊加班加點地做茶,近日已做出來了1500斤古樹茶。”

“尖山村在脫貧攻堅中,為了使群眾增收,我們把尖山村的古茶園全部開發,現在組建了道酬專業合作社和宏宇公司,目前,整個尖山村的茶葉都得到有效開發,帶動了1個合作社、10多家小作坊發展,增加了村民收入。”尖山村黨支部書記戴志全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