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一本書暢銷世界,現在仍是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

今天推薦一本好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今天我就簡要的總結一下書中大概的內容,讓大家快速瀏覽一下內容,拋磚引玉。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首先閱讀是一種主觀活動,大家在上學時候恐怕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面對自己不喜歡的課程,昏昏欲睡。看書同樣如此。所以,起步第一點,你要主動讀書。也就是說至少是要有目的性。不論是看小說消遣放鬆,還是工具書去努力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看進去,否則只會越來越痛苦。直至放棄失敗。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知識水平,而讀書是提升自己的重要工具。但是水平要與難度相匹配。一箇中學生去閱讀相對論,肯定困難重重,很多地方無法理解,但是去閱讀一本兒童文學缺又過於簡單,沒有挑戰。所以應當選擇難度偏高,有挑戰的,但是又不至於無法理解的,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本書的目的便是為了幫助希望提升自己而閱讀的人們。

如何理解一本書。


本書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四個層次是層層遞進的關係。

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是指識文斷字,可以說只要上過學就能達到這個層次,但是很多人在閱讀的時候喜歡望文生義,在任何語言文字中都有我們不熟悉的詞彙,很多時候有人喜歡看見像啥就咋讀。這就非常容易產生錯誤理解。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尤其是外文單詞的時候,不要懶得搜索,否則很容易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1940年的一本書暢銷世界,現在仍是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

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是指短時間對於書籍進行速度,快速瀏覽,瞭解書本在講啥。

檢視閱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系統的略讀,目的是判斷這本書的閱讀價值。拿到一本書先看序言,目錄,索引等等內容,挑選幾個章節或者總結觀看。這樣可以快速瞭解到書籍講啥,內容大體怎麼樣。

第二階段是粗讀,就是從頭到尾的快速閱讀,不用一字一句認真的看,遇到不懂地方先跳過,因為你的目的在於全局瞭解全書。詳細的地方後面會解決的。

但是看書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四個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這些組合成作者想要傳達的特殊訊息。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兩個問題,否則你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在你判斷這本書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須先了解整本書在說些什麼才行。然而,等你瞭解了一本書,如果你又讀得很認真的話,你會覺得有責任為這本書做個自己的判斷。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夠的。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一定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為什麼這位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如果這本書不只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當你可以回答這四個問題的時候,你就對於這本書有個清晰的瞭解了。

此時你已經對這本書有了非常明確的瞭解了。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都是止步於此,我以前也是這樣,粗略的讀完一本書,就得意洋洋的認為自己攻克了。雖然知道這本書講的啥,寫的好不好,有什麼用,但是並沒有真正的理解書籍內容。所以還需要下一步。


1940年的一本書暢銷世界,現在仍是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

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是要全盤的完整的閱讀,總共分為三個階段。

一、 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的規則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並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

(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二、 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診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5)診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三、 分析閱讀的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A.智慧禮節的一般規則

(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在你說出:“我讀懂了!”之前,不要說你同意、不同意或暫緩評論。)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1)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B.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如果能夠做到這個地步的人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通過分析閱讀,瞭解作者的表達,瞭解了書籍的內容,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理解,能夠客觀的評價一本書。你可以說完全的看懂一本書了。


1940年的一本書暢銷世界,現在仍是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


主題閱讀

但是還有接下來的第四步,就是主題閱讀,可以說是進階的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閱讀統一主題,不同作者不同觀點的書籍,發現新觀點,新思想。構建更完整的知識體系。

一、觀察研究範圍:主題閱讀的準備階段

(1)針對你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試驗性的書目。你可以參考圖書館目錄、專家的建議與書中的書目索引。

(2)瀏覽這份書目上所有的書,確定哪些與你的主題相關,並就你的主題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題閱讀:閱讀所有第一階段收集到的書籍

(1)瀏覽所有在第一階段被認定與你主題相關的書,找出最相關的章節。

(2)根據主題創造出一套中立的詞彙,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無論作者是否實際用到這些詞彙,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絕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這套詞彙來詮釋。

(3)建立一箇中立的主旨,列出一連串的問題——無論作者是否明白談過這些問題,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數的作者都要能解讀為針對這些問題提供了他們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議題。然後將作者針對各個問題的不同意見整理陳列在各個議題之旁。你要記住,各個作者之間或之中,不見得一定存在著某個議題。有時候,你需要針對一些不是作者主要關心範圍的事情,把他的觀點解讀,才能建構出這種議題。

(5)分析這些討論。這得把問題和議題按順序排列,以求突顯主題。比較有共通性的議題,要放在比較沒有共通性的議題之前。各個議題之間的關係也要清楚地界定出來。

這一整套下來,如果你能做到,相信你在這些書籍索要闡述的領域就有了相當的見地了。如此閱讀的目的是在於通過認真學習思考,挑戰自己的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維,思想,理解力。當完成之時,不僅僅是你看懂了書,對於個人的能力也是非常好的鍛鍊。

人的思想和學習能力,和身體不一樣,並不會停止生長。人只要進行適當的訓練,一直學習下去。人的思維,思考能力就會一直有所提升。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就是如此。書中的方法可以逐步嘗試,當你能踏踏實實的將一本書速度下來,粗略的理解後,回過頭來在深耕細作。你會有不同的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