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個人可以說不愛就不愛了——感情中的“不教而誅”?

在情感中,有不少人會遇到這樣一個尷尬的現象:對方可以說不愛你就不愛你,一說分手就是真的分手,一點挽回的餘地都不會給你。對方的心裡似乎有一個小本本,總是在你看不見的時候端端正正的給你做減分項,等到你的分數一旦被扣到不及格,在你猝不及防的時候對方會把本子往你面前一摔:分手吧,這日子沒法過了。

這個時候,有不少人都會哭天搶地或者怒髮衝冠,要麼後知後覺自己原來有那麼多事做的不成熟不穩重,要麼指責對方有話你不早說是不是早就打算分手了。

拋開出軌和對方一開始就打算和你分手的這種極端狀況(說實話這種情況相當的少),大部分人面臨的可能都是一種狀況:你被對方不教而誅了。


為什麼那個人可以說不愛就不愛了——感情中的“不教而誅”?


一、先從一個故事講起來

不教而誅,意思是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理解不教而誅這個概念,我們要先把情感中的事情放一放,從一個看似沒什麼關係,但是方便理解的地方講起來:有一部電視劇叫做《走西口》,那已經是多年前的作品,雖然具體細節已經記不清楚,但是我到現在對一個大概的情節印象依舊深刻:片裡有一個主角梁滿囤,去一個皮革廠(非江南)做學徒,可能本身人的氣質就很猥瑣不招人喜歡,又攤上了一個嚴厲的師傅,結果有一次被師傅公然懲罰——要梁滿囤赤著上身,頭頂著一大盆染料跪在染坊中央。

師傅看著狼狽的梁滿囤,大聲問道:“梁滿囤,你老實告訴我,你恨不恨我?”

梁滿囤雖然因為不堪重負渾身發抖,臉上也流滿了惡臭的染料,但是在那個時候整個人瞬間挺直,目光堅定的吼出了一句話:“不恨!師傅打我罵我,是看得起我!”

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的我當時看到這個場景,心裡頭只有一句話:慫貨,噁心。

但是後來我發現,雖然電視劇中的設定是梁滿囤就是個奸詐小人,出賣了尊嚴跪舔了不少人才當了皮革廠的掌櫃,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情況下,那句話還真不是跪舔,是實話:

我打你罵你,是看得起你。

二、何為不教而誅

你在過去的學生時代,一定會遇到這樣的一種人:他簡直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自己一身毛病還說不得碰不得,好話賴話油鹽不進,就像一個涼的透透的死豬,怎麼刺激他他也不反思。

這個時候,有句話你一定特別熟悉:別跟他計較,他這種人,將來社會會教他做人的。

不好意思社會真的不會教他做人,你聽一聽這個老師的名字“社會”,你就知道這個老師不是什麼慈眉善目誨人不倦的善茬,這麼“社會”的老師辦事風格簡單粗暴——

上道的學生跟著我吃香喝辣,不上道的學生,不和你多逼逼,直接乾死。

社會才沒有耐心派一個傳話人在自己把他收拾完之後傳遞自己的教導,社會對於不上道的人,都是直接淘汰:別指望將來會有一個前輩對你耐心的分析你在職場中的錯誤,一般你都是等到別人都升職加薪自己還在原地踏步的時候才反應過來自己是不是被穿了小鞋。

感情中也是一樣的道理。在有的感情中,不是你每一個不對不成熟的地方對方都會耐心細緻的對你說,你也沒有那麼多的參謀給你忠告,你以為你把對方調教乖了,你以為這場感情你是主導者,等到分手消息一傳過來你才如夢初醒,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求對方複合。

你憤憤不平,你說為什麼之前不說,說了你改不就行了,每個人都不完美,我和你一起變完美不就行了嗎?

告訴你一個扎心的事實吧:但凡被不教而誅的人,往往都是孺子不可教,和你說了你不聽,不能怪對方沒說過吧。

你真的有你想象的那麼從善如流嗎?


為什麼那個人可以說不愛就不愛了——感情中的“不教而誅”?


三、你不能連自己都欺騙

我現在越來越喜歡問的一個問題是:你告訴我你到底想要什麼?

因為我發現太多人不誠實,他們連自己都欺騙,你自己不說實話你怎麼能讓我給你實用的建議?你想要什麼我不評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取向,但是你想要卻不願意為之做出調整和改變,那你就是不想要,別騙自己。你聽不進去意見,那就是不想改。

舉個例子,有的男生說我就是喜歡白富美,可以,誰不喜歡?但是我一和他說你的形象要大改,你的事業也要有所提升不能再混下去,還有你的品位言行都要對自己有更高的標準他就和我急,說我還以為你教情感的能給出不一樣的建議,你怎麼也和那群拜金女一樣勢利眼?

有的女生說我想要穩定的感情,我想把感情保持在一個兩個人都舒服的狀態,大家互相尊重相互理解,還給對方留點個人空間。但是我一告訴她你不應該強求男朋友每一個消息都秒回你她就和我打辯論,討論半天“我就不明白了回個消息能怎麼滴他了他是有多忙?忙到拯救全世界嗎?”

你看,你也沒你那麼想象的真的想變好,你也不像你說的那麼想留住那個人,你對美好感情和更好的人的態度不是追求,不是往那個方向努力,你是在自己想象,知道嗎?

沒有關係,真的沒有關係,不是每個人都要擁有最好的事物,你過的高不成低不就真的沒人會笑話你,大部分人都和你一樣,這不丟人,美好的事物本來就是少數人的專供,大部分普通人享受不到這是客觀事實。

你不能一邊渴求萬分之一的事物,一邊付出著毫不起眼的努力。

四、 如何避免不教而誅

這才是這個問題的最終回答,但是我放在了最後一段,因為我要保證你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想清楚了自己是不是真的要避免這個問題。

問題的回答,概括起來只有一句話:讓自己成為一個“孺子可教”的人。

這個因素包含兩點:

首先你要清楚的表達你想要什麼,其次你要向對方傳達我這個人講道理。

(一)尊重不是溝通的前提,說人話才是溝通的前提。

什麼是說人話?說人話的意思就是你要讓和你溝通的那個人明白你究竟想傳達什麼意思,你的體會到底是什麼樣的。

不要覺得這個簡單,大部分人的溝通那不叫溝通,他們壓根是在宣洩,噼裡啪啦,自說自話完還指望對方理解自己複雜的心思裡的核心需求:

“我感覺你不愛我了”

“你給的不是我想要的”

“我感覺我好累啊”

“我感覺公司對我不重視”

“我很喪”

氣死我了,我今天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把我最想說的說出來。

你既然想改變現狀,能不能清楚地說出來現狀哪裡需要改了?你既然想讓對方給個反饋,能不能和對方說出來前因後果?好的,如果你真的只想要傾聽,加上一句:“沒什麼,我就是想找個人說說話”“我就是想讓你抱抱我”,佔用不了您寶貴的時間,真的,我掐表了也就一兩秒。

你只有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對方才能最起碼的把握住你真正想要的效果,然後你們才能有的聊,對方也能知道自己到底是哪裡做的不對,或者是你對他的哪個行為有誤解他沒和你說清楚。

你說他為什麼突然就不愛你了,對於男生來說,九成以上是因為感覺和你這個人沒法溝通:動輒懟一句“你對我一點都不好”,然後連著好幾句“不是”“不是”“不是”,臨結束再加一句“你果然不懂我啊”。

好意思問你和遊戲他選誰嗎?遊戲還有個攻略操作指南呢,你呢?


為什麼那個人可以說不愛就不愛了——感情中的“不教而誅”?


(二)你要讓對方覺得你是個講道理的人。

講道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有時候得承認確實是你不對,不管你是被指責的一方還是指責人的一方。我今天科普一個我以為已經是常識的事情:對方說你做錯了的時候,他不是在完全否定你的行為,他想說的實際上是你這麼做我不爽。

你相信我,對方真的沒有覺得你是個弱智,你沒有必要一遍一遍的去和對方強調你的道理,你把你的原因說一萬遍,你也是在說“我覺得我對”,但是對方在和你說的是“你做的讓我不爽”,你們至始至終說的都不是一個事。

很多人一聽見對方說自己不對就急眼,跳起來就要給對方做分析,但是實際上你最該做的不是證明自己對,如果你想和這個人打交道,你最該問的是:為什麼你覺得不對?

只有你在和對方討論他的需求和你的行為哪裡衝突,有哪些他的需求是要調整的,有哪些是實際上不衝突的,你們才能好好說話,對方也才會真覺得你是一個可以溝通講道理的人。

有的人就喜歡和另一半要面子,這個舉動說實話真的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都是另一半了,向對方認個錯為什麼你就覺得你沒面子了?而且對方和你這麼親近,更不會向外人一樣可能給你難堪。

看到了嗎?你覺得來的突然的事物,其實往往背後早就有著千絲萬縷的累積和聯繫。

你責怪對方對你不教而誅,但實際上在這之前,你的表達已經無數次讓對方無語;而你們起衝突時,你又無數次的表示了不接受批評,或者知道自己錯了但是就是不願意認。

漸漸地,對方開始覺得自己好像永遠都想不明白你究竟想要什麼,對方每一次委曲求全為了維護關係道的歉都在心中累積成了怨氣,直到最後,對方覺得和你這個人沒什麼好說的。

所以對方說不愛就不愛了,所以你被不教而誅了。

畢竟我們對那些說不清楚話,也聽不進去話的人,往往沒太多耐心,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