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紮根農村創業“多肉”生“多金”

長城網衡水訊(記者張梅勝 通訊員劉珍妮)紅覆輪錦、豔日傘、紅寶石、乙女心、碧桃……溫暖的陽光透過塑料薄膜,懶懶地落在大棚裡的多肉植物上,煞是可愛。這些肥嫩的多肉,對於“90後”青年劉振健來說,更是一份綠色的希望,讓他帶著50多名多肉創業者一步一步接近夢想。

4月30日,記者走進衡水桃城區鄧莊農業科技園區的二月紅多肉植物種植基地,一盆盆色彩各異、嬌嫩欲滴的多肉植物把這裡裝扮成了“迷你叢林”,基地老闆劉振健帶著大夥兒忙前忙後。修剪、打包、配貨、發貨……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漸好轉,這裡的生意也越來越好,目前每天線上銷售300多棵,逐漸恢復到同期水平。

“90后”扎根农村创业“多肉”生“多金”

一盆盆色彩各異、嬌嫩欲滴的多肉植物煞是可愛。記者張梅勝 攝

“90后”扎根农村创业“多肉”生“多金”

嬌嫩欲滴的多肉植物。記者張梅勝 攝

“這裡有三個大棚,種著200多個品種,既有紅覆輪錦、豔日傘等高端品種,又有乙女心、碧桃等親民品種。”29歲的劉振健平時話不多,可一聊多肉,完全像換了個人,跟記者一一介紹著,如數家珍:與其他植物不同,多肉植物生命力極強,許多隻通過一片葉子就能長出一棵新的來,將葉片扦插在土壤中繁殖,保持足夠光照,不需要太多技術,愛好者都可自己栽培。

2014年,劉振健從石家莊回到家鄉。初次接觸多肉的劉振健一下就被其呆萌的模樣給吸引了,自此一發不可收拾,自家房前屋後很快成了多肉植物的天下。養得久了,他就發現自己不僅越來越喜歡,而且還養出了不少心得,於是他開始了紮根鄉村的創業計劃:“租棚養多肉”。在做了近一年的市場調查後,劉振健把愛好變成了事業,開始種植銷售多肉植物。“養多肉跟養孩子差不多,需要細心和耐心。看著這些迷你又可愛的小傢伙,整個人心情也好起來了。”劉振健說,種植多肉,要耐得住寂寞,有時候為了塑造多肉盆景,一坐就是一整天。沒有掌握好棚內溫度和土壤溼度,一千多棵死掉了;冬天突遭大風大棚被風吹開,棚內大部分多肉凍死……創業之路總不會一帆風順,但這些打擊沒有讓劉振健退縮。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多肉王國”逐步成型並步入正軌。

市場發展越來越好,劉振健的幹勁兒也越來越足。已從最初的1個大棚發展到現在的3個大棚、6000多平方米。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年銷量達20餘萬元。

“90后”扎根农村创业“多肉”生“多金”

劉振健精心培育多肉盆景。記者張梅勝 攝

“還有沒有顏色再粉一點的桃蛋?”看到直播間裡的網友提問,劉振健立刻在種植大棚裡尋找,“這幾盆顏色更粉一點,推薦你拿這兩個吧。”“可以,就要中間這兩個。”

“有吉娃娃嗎?”劉振健舉著直播設備走到另一排移動苗床,“有的,我帶你去看!這些就是吉娃娃,8元一盆。”

直播間裡越來越熱鬧,留言和訂單一個接著一個,“看著不錯,後臺結賬了”“老顧客,支持老闆”……

種植大棚裡,在劉振健直播的同時,妻子則在一旁的電腦上回答買家的問題。

春季本是花卉市場的旺季,但受疫情影響,如今前來花卉大棚購買鮮花的顧客並不多。“最近兩個月,多肉的銷量還不錯,大多數都是通過線上銷售的。”劉振健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臺進行廣泛宣傳,在微信微店、淘寶店鋪等互聯網平臺開設“店鋪”銷售,通過快遞運輸為廣大客戶提供無接觸配送服務。創建的“二月紅多肉植物”微信公眾號,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粉絲成功突破萬人,現已積累粉絲5萬餘人,發展代理商上百人。由於線上訂單較多,棚裡還專門設置了打包區域,將已經訂出去的多肉分別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方便打包發貨。

劉振健說:“如今直播帶貨這麼火,接下來,我有個想法,在市裡再建一個大棚專門用來做直播電商,有意向做多肉這一行的朋友可以多人同時直播賣貨,帶動更多創業者共同致富。”

為了帶動更多人一起走上種植多肉的致富路,劉振健還在線上、線下開展種植技術教學,到目前,已先後為有意向創業的50多名多肉愛好者提供了種植技術。“武邑縣的80後夫妻通過我們的多肉種植技術教學,開始種植多肉植物,如今他們的‘多肉花園’已初具規模……”劉振健的話語裡充滿著自豪,“我們一邊從事網絡銷售,一邊通過線下和線上進行多肉種植教學,舉辦過5期培訓課,每期都有30多人參加,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通過學習,自己開始種多肉創業了。”

像劉振健經營的二月紅多肉植物種植基地這樣的花卉種植基地在桃城區鄧莊農業科技園區裡共有四家,花卉品種各不相同,銷往全國各地,年均收入都非常可觀。近年來,桃城區鄧莊鎮把發展花卉產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民致富增收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堅持“內培+外引”相結合,有力推動花卉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鎮約有40多名村民在園區大棚從事花卉移栽和管護工作,年人均實現增收兩萬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