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樣才是正確的愛孩子

前段期間,我聽了女兒的幼兒園舉辦的育兒專家講座,聽完覺得很震撼,對我的啟迪很大。我覺得這位專家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非常棒。現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一、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肯動腦筋的能力和習慣。

真正的教育從來都不是填塞和灌輸,而是從內激發和喚醒孩子的動力。孩子的觀察和歸類能力,提問和預測能力以及描述和比較能力,這些都需要從小就慢慢培養和訓練,因為雞蛋從外面打破就是餐桌上的食物,從裡面打破才是鮮活的生命。

原來這樣才是正確的愛孩子

我記得前幾天,女兒對我的口紅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但是她試了很多次也不知道怎麼把口紅旋轉出來。要是在以前,我肯定把口紅給她哄過來,因為怕她給我弄壞。但是自從聽了講座,我明白了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是多麼重要,所以就告訴她只要向上拔出口紅的蓋子,然後輕輕旋轉口紅的下方口紅就會出來了……女兒很快就學會了,學會後的她很開心,我想是因為她學到了一項小小的新技能而覺得很有成就感吧。

原來這樣才是正確的愛孩子

第二、“以教為主”,不是孩子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而“以玩為主”才能使孩子學到更多。

因為“以玩為主”並不是純粹的玩,而是結合孩子的特點,有意識的引導孩子進行學習和習慣的培養。

就此專家講了這樣一個例子。比如媽媽們一般都經歷過教孩子寫字的過程,因為孩子的年齡還很小,總是無法專心。這時媽媽們可以買一些孩子喜歡的彩色畫筆或者漂亮的小本子,又或許是一些漂亮的印著字母和數字的玩具,去幫助孩子學識字和寫字。這樣孩子就會很開心的在玩中學習了。

原來這樣才是正確的愛孩子


同樣的道理,在培養孩子閱讀和專注力的習慣時,不用刻意教孩子背故事或詩歌。可以每天給孩子看一些有趣的繪本,讓孩子聽喜歡的兒童音樂,看ta們喜歡的動畫片。這樣孩子就會既有興趣,而且學得很快樂,很專注了。

原來這樣才是正確的愛孩子

第三、在孩子的關鍵時期,要做對關鍵事,做孩子的規則教練。

6歲時兒童大腦的大部分幾乎都成熟了,以後人的能力性格和心靈將永遠不會再如此迅速的發展,人們將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去奠定健康心靈的基礎了——格塞爾 美國心理學家

育兒專家讓我們看了這樣一個視頻。一個大約六個月左右的寶寶,聽到一首歌時眼睛不停的流淚,同時臉上交替出現著一會很幸福,一會又很悲傷的矛盾表情。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寶寶的母親在兩個月前因為車禍不幸去世了。他聽到的這首歌是他母親手機裡錄的每天晚上都會讓他聽的晚安催眠曲,所以孩子才會邊聽歌邊流淚……

原來這樣才是正確的愛孩子

六個月的寶寶聽到媽媽愛唱的歌在微笑中流淚

所以不要以為孩子還很小,她(他)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懂得東西和能體會到的情感要超過你的想象。

讓我們在陪孩子的時候放下手機,多擁抱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吧。此外,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要嚴厲的批評孩子,要溫柔耐心的對待孩子。耐心的引導她,以後儘量少犯同類的錯誤。不要和幼小的孩子進行暴力溝通,用你的情緒失控和大吼大叫去對待或懲罰一個犯了錯誤而不知所措的孩童。

要說到3點並不難,你只需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放下一切,去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日積月累就會見到成效。無論是父母的再次成長,還是孩子的成長都可以在每天高質量的陪伴孩子的時光中得到歷練和加速。

就像英國名言所說:You are what you choose.(選擇什麼,你就是什麼)。如果我們想教育好孩子,那麼我們就先選擇成長精進為更好的父母,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規則教練吧。


原來這樣才是正確的愛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