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如何創新創智?從凡普金科三赴烏鎮峰會談起

“互信,應該是時代當下最重要的一個詞之一。”凡普金科創始合夥人、CEO董祺說。

這是董祺第三次參加烏鎮互聯網大會,大會關鍵詞是“互信”(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這也是他參會的最大感受。

民營經濟如何創新創智?從凡普金科三赴烏鎮峰會談起

凡普金科創始合夥人、CEO董祺

“互信”的氛圍,由於支持民營經濟的暖風勁吹而更加濃厚。

不久前,最高決策層重申“兩個毫不動搖”,明確提出“三個沒有變”,強調民營企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創業就業、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肯定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的堅定態度,令與會的互聯網從業者備受鼓舞,即便遭遇“全球化的逆風和經濟週期的陣痛”,也難以阻擋互聯網創新和金融科技數字化升級的步伐。高層的表態正迅速落實,比如央行很快提出了用好“三支箭”紓解民企融資難。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凡普金科的slogan是“讓金融有溫度”,現在,它正感受到決策層支持的“溫度”,這為其繼續探索創新業務增強了巨大的信心和力量。對於在創新前沿行走的民營企業,“定心丸”尤其珍貴,凡普金科的快速發展,既得益於金融科技行業的快速崛起,更離不開監管層對民營企業創新的大力支持。

凡普金科的歷史可追溯至2013年夏,董祺與夥伴們一起創立“普惠金融”品牌,2016年10月更名“凡普金科”,行業高速迭代,團隊展示了勇敢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2013年9月,他們在北京成立第一家線下網點,提供線下消費貸款撮合服務;2014年5月,上線網貸平臺愛錢進,後來還跟進汽車融資租賃風口,並正積極佈局海外市場……

所有的探索和成績,均受益於5年來的“雙創”東風和監管層對民企的支持、對創新的包容。從本質而言,這就是“互信”。

基於ABC(AI、BigData、Cloud)為代表的關鍵性技術,在業務實踐中,凡普金科實現了新技術在風控、建模等方面應用,且在獲客、大數據風控、用戶畫像等領域積累優勢,建立了全方位的金融科技能力;更重要的是,董祺發現了金融科技巨大的產業前景,可實現“定製化+個性化”金融信息服務,大幅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極大提高金融覆蓋率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我認為,金融科技最大的使命,就是有助於提升中國金融體系的豐富性和平衡性。”

在金融科技服務三農方面,凡普金科已有不錯的實驗。比如,在陝西楊陵區,它與當地政府共享大數據處理及智能風控技術,並通過引進金融信息服務人才,為楊陵區完善惠農金融服務體系,增加普惠金融服務供給的廣度和深度,此外,在其他區域還贊助了“互聯網金融+電商扶貧”的“鄉村火種計劃”。

這只是凡普金科運用“ABC技術”賦能金融的一個場景,在其業務體系中,有場景分期、汽車融資租賃、貸款超市、P2P等多個業務板塊,服務超過4000萬用戶,而且,凡普金科正致力於金融科技輸出,尤其在東南亞市場,複製中國的先進經驗,已投資了越南知名電商平臺Tiki.vn和專注於印尼和東南亞市場的消費金融出海品牌Akulaku,並與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Cashwagon達成戰略合作。

“凡普金科的目標是科技創新型公司,可以在營銷端、風控端、金融機構的業務流程與技術體系上,利用技術的力量創新。”董祺說。

民營經濟如何創新創智?從凡普金科三赴烏鎮峰會談起

烏鎮峰會,右一董祺

當然,任何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探索,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董祺坦承,就像互聯網經濟曾有一輪泡沫,金融科技的探索也迎來“陣痛期”,他認為,金融科技企業當下的優先議題是正視問題、堅決擁抱監管,贏得政府和投資者的更多信任。

目前,凡普金科旗下的愛錢進是行業內數十家三證齊全(ICP經營許可證、等保三級、銀行存管+白名單)的平臺之一,就監管機構的合規檢查以及“108條檢查清單”積極響應。

而董祺對於金融科技的未來始終懷有信心,在政府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當下,這種信心變得更加堅定.

“中國監管體系總體而言,非常包容創新,這解釋了為什麼大量領先技術的應用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董祺說,“我相信,監管的措施會讓行業發展更加穩健,並能及時修正偏差,監管的目的不是扼殺創新,而是希望控制創新風險,這是一個修正迭代的自然過程。”

如何藉助金融科技實現“普惠”?如何更精準地識別並控制風險……現在,董祺更有信心放眼未來,加大對前沿科技和創新業務的投入。

如今,決策層已經表態,將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推進“放管服”改革,擴大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鼓勵和支持他們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等領域,保障公平競爭。隨著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持續落地,凡普金科會有更大空間和多場景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利用金融科技去提升傳統金融的配置效率。

在這次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政府對於民營經濟的堅定支持激勵了所有人,即便在技術類論壇上,很多人談論的也是願景、信心和信任。

“監管對於金融科技的信任,行業對於監管智慧的信任,足以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正是基於這種互信的氛圍,我們更加敢於去做長期的投資,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必要能力,希望能緩解金融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不充分、不平衡。”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