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類父母:我勉強把你養大就好了,現在你長大了,快打錢

今晚,李梅的媽媽給李梅打了至少五六個電話,但是李梅沒有接,也沒有回撥過去。因為李梅知道媽媽打這麼多電話是為了什麼,肯定是來要錢的,嚴格意義上應該稱之為繼母。這樣的情景已經上演了三年了,李梅真的是煩透了。

另一類父母:我勉強把你養大就好了,現在你長大了,快打錢

01

勉強長大的人生

李梅是四川人,生母在其兩三歲的時候便因病去世了。作為一個自小失去母親的孩子,孤獨、害怕、恐懼圍繞著她,讓她在黑暗的世界了摸索長大。

兩年後,李梅的父親又給她找了一個媽媽,與此同時繼母還帶過來一個比她大兩歲的姐姐。之後,李梅的父親和繼母就把這兩個年幼的孩子放在老家,然後去福建打工去了。

從小李梅跟姐姐一起跟著奶奶和外婆生活,作為兩個老人總是捨不得吃捨不得喝,再加上重男輕女的思想,李梅吃不好、穿不好,就這樣瘦弱的長大了,長的又黑又瘦小。

等讀了高中,姐姐去福建投奔父母去了,這樣老家就之剩下李梅一個人。

李梅一年也就見父母一次,那就是過春節的時候。除了每年的學費,李梅的父母也沒有給她過多的生活費或零用錢,嚴格上就是說沒給過吧。

終於熬到了上大學,李梅處於一個年輕女孩最美麗的青春年華,需要買好看的衣服、化妝品...但是李梅的父母每個月只給她300元生活費,僅僅只夠吃飯的,想買點水果都是奢望。

沒辦法李梅只能去打工、做兼職,有時候李梅會委屈的哭,無可奈何的哭,但又只能安慰自己:父母能供養自己上大學就已經不錯了。

另一類父母:我勉強把你養大就好了,現在你長大了,快打錢

02

畢業後,不斷索取的繼母

終於李梅長大了,找到了一份工作。李梅想終於自食其力了,再也不用受父母經濟的制約了。但是李梅的這個幻想還是很快就破滅了,工作三個月後李梅的繼母就打電話過來,說現在遇到了難事,想問李梅借8000塊錢。

李梅猶豫了很久,她才上班三個月,每個月工資也就3000多,其中還要付房租、水電,還有生活支出啊。這8000又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李梅原本是想拒絕的,但是繼母一再的絮叨著目前的難處,善良的李梅把最近所有的積蓄拿出來,又向同事借了2000,之後打給了繼母。

令李梅沒想到是,這一次的借錢卻招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基本上隔不了多久,李梅就會接到繼母的電話,今天是父親生病了,需要做手術,明天是繼母自己摔到腦袋了,頭疼...各種各樣的理由和藉口!

就這樣李梅過了三年,李梅原以為自己可以過自己的人生,現在沒想到自己卻變成了繼母的提款機。李梅也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很迷茫。

另一類父母:我勉強把你養大就好了,現在你長大了,快打錢

03

失衡的親情,該何去何從

在普通人的認知裡,父母對於孩子都是付出型的。

但是往往有一些比較另類的父母,他們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基本不聞不問,只能勉強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這些孩子在跌跌撞撞中長大,談不上吃得好、喝的好,勉強著活著長大。

等孩子長大成人了,他們反而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不然孩子是怎麼長大的。等孩子工作了、賺錢了,他們反過來開始張嘴問孩子要錢,想法設法的從子女那了要錢、騙錢。

可以編造父母生病了,做子女的要孝順吧,給錢吧。

可以編造做生意賠錢了,被債主追債,做子女的不忍心被債主糾纏,給錢吧。

可以以自己年齡大了,不能工作了,子女給生活費吧。

......

這一類父母,不僅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能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任何物質上的享受、情感上的陪伴,反而在孩子好不容易長大後去一味的、毫無節制的索取,這樣的父母遲早會寒了子女的心。

你遇到過一味索取的父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